【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新春

按照旧俗腊月二十三祭灶称为小年下,除夕被称为大年下,现在似乎都不这么称了,有时也会听到老人们会说大年下的,应该泛指春节了。
旧俗除夕这天不拘昼夜,京津称除夕为三十儿晚晌,《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是日清晨,皇上升殿受贺,庶僚叩谒本管,谓之拜官年。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挂影像。黄昏之后,合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或斗纸牌为戏。”
早年除夕有“辞岁”之说,凡在职官员,除夕傍晚穿戴好官服,或驱车或步行前往上司府邸,行礼问候,没有官职的人,也会穿上崭新衣服,到官僚或富豪家中拜望行礼,说些吉祥话,称为“辞岁”。
官员到上司家中辞岁,必须先投门贴,递上门包,只有上司允许了方可进门辞岁,上司只受礼而不回礼。亲友之间辞岁虽有回拜,但也有亲近远疏之分,这种辞岁之风,起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到光绪末年就逐渐消失了,而辞岁这个词却被留了下来。

过了三十晚晌就是正月初一了,在民国改元之前,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是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之首。

一般来说,佛教信徒们,每个初一和十五都会吃斋,而正月初一,即使是非佛教信徒,也会吃素一日或五日,据说在年首吃素,可赎一年之罪。虽然初一是吃素念佛的日子,但正月的初一却无大规模祭祀,只是有迷信者会赴庙烧香祈愿,其实大多数人主要还是走亲戚拜年。

在这天,京都四城的人也各有所去,东北城的人多喜欢赴朝阳门外的东岳庙烧香祈愿,西城一带的人喜欢徘徊于曹老公观,南城一带多流连于厂甸,但是初一的游乐,不管在何处,都是在上午,到下午两三点钟就都消停了。

旧俗的拜年,主要男人的事,女人初一到初五只能在家避免见客,更不能出门闲逛,非同居的女性,即使亲友无论远近,一律不许登门,名曰“忌门”,这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一种歧视,民国以后这种陋习就逐渐消失了。
拜年起于何时无从查证,但在因各种原因造成亲友交往不多的时代,拜年也成为联络感情的一种形式了,各阶层的拜年是不同,比如官场的拜年,对有直接的上司,越早越好,必定是穿好朝服,手持梅红大名片,名片正面印寸余黑色名字,背面白地盖三个朱红小戳,并写有“专程拜谒,不作别用”字样。递给门房挂号,关系密切的即被请进后,先叩拜上司家中所挂神像,主人在旁陪叩,叩毕归座不久,主家就献上红枣桂圆肉白糖水一杯,宾客必要饮用,俗传当日来客不能空座,家里孩子和仆人前来祝贺,来宾必赏赐银两,然后告辞离去。随后上司会派子弟回拜。若普通上司,仅门房挂号,若平等级别或级别低的官员等,则各派子弟代表了。
平民拜年与官场类似,先向亲友家摆放的神像叩头,再向长辈叩头行礼,说一些吉祥话,旧俗是长辈要给晚辈一些银两或银角子,寓意着压住邪祟, 吉祥平安,故称为“压祟钱”,后来银两逐渐被票子代替,压祟钱也习惯称为“压岁钱”了。这里还要提到一种红线票儿,是银号发布的红色带金线的银票,只限于正月期间以九折兑换或使用。
一般是新旧年交接的时候,家家会煮素饺子吃,现在吃素饺子,一般都改在了大年初一的早餐。
旧时除吃素饺子外,还有饮屠苏酒的风俗,饮酒据说能去春瘟,屠苏酒之说始于唐朝,《玉窗开笔》记载:唐孙思邈,除夕贻里人药,使浸井中,元日取水置酒,饮之不病瘟疫,谓之屠苏酒。
“新年新月过新春,花红柳绿贴满门,左边栽着摇钱树,右边摆着聚宝盆,聚宝盆,起金花,这是王侯贵胄......”这是新年时乞丐们在大户人家门前唱的喜歌

大年初一,在家门口有乞丐倚门高吭唱曲的,北京人称之为“唸喜歌的”,其唸之词虽不文雅,但都是使人爱听的吉祥词,主家总会赏些银钱给他们。喜歌的词大致都相同,也有水平高低,当年在西华门有个叫瞎王小的乞丐,每逢喜丧新年,都会去高歌,因其嗓音高亮,发音似铜钟,故有“伏地刘鸿声”之称。
从初一到十五,北京都会有庙会,西城最繁华的庙会是曹老公观,其地址在西直门大街中间的路北,本为明朝权贵太监曹吉祥所修建的三宝寺,据说该庙甚是宏伟壮观,庙内有一石碑,刻有“观倒观修”四个字,皆不明其意,乾隆知晓后,曾亲自去庙里查看,并未发现异样,最后他看到正殿上的五供(香炉、蜡扦两个和花瓶一对)与人同高,似铁铸造,与整个庙宇极不相衬,遂命人送到皇宫,换了陶瓷的五供,原来此五供为纯金外涂黑漆。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二十年代就已残破不堪,此处以卖小孩玩意和食品为主,且此处卖的风筝在西城很有名。

厂甸是北京时间最长,游人最多的大游乐场,虽然范围只有琉璃厂中间路北的位置,但是周围的大小胡同都被书画古玩商贩占据。各种的物品,琳琅满目。

在厂甸西北角有土地祠,以卖古书画字帖字画为主,而旁边的丰泰照相馆创设比较早,为北京第一家照相馆,逛厂甸的富家子弟,总会在此留张影像以做纪念。

厂甸外的西面有个巡更房,门外就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哈风筝。琉璃厂东门内路北有火神庙庙会,也是各种珠宝玉器,古玩字画。所以逛厂甸,也是一种享受,有吃的,有玩的,有用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其乐无穷。
大钟寺也叫觉生寺,在西直门外迤北七八里的地方,也是正月初一到十五开放的相当有名的庙会。
这张图片是1935年春节期间拍摄的白云观,白云观是京师大庙宇,距西便门外一里多地,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九日为开庙期,但是初十以后人才会逐渐多,尤其正月十五到十九时人最多,这是因为厂甸等地的庙会结束了,大家都到白云观的庙会来了。
大年初二是住户商铺祭财神的日子,祭财神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先将财神码放在收拾好的桌子上,左面摆上一块肉和五个馒头,右面摆上一条用红纸蒙眼(防蹦跳)的鲜鲤鱼,鱼前摆上一只仅剩三四尾翎的全鸡,鸡身要用红线缠绕,称为“狮子披红”。再在前面摆蜡扦、香炉、黄钱元宝等焚化物,财神前供烧酒一盅。初二早晨日出时分,主祭人短褂长袍,很郑重地立在桌前,破香纸,燃香烛,在香炉中插上香,行一跪三叩礼,然后家人顺序叩拜,等香快烧尽时,主人把香连同供钱及财神码拿到院中,跟松柏枝一起焚烧,伏地叩头,点燃鞭炮,才算完事。
京师最普遍供奉的财神就是文财神比干和武财神赵公明,另外还有一个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五显财神,在彰仪门外西南的二、三里地,有个五显财神庙,庙不大,并排五个神像,前面摆放供品,堆积如山。五显财神据说是明朝时的五位结义兄弟,他们喜好劫富济贫,经常会把截获贪官污吏的钱财,半夜将钱粮衣物送到贫民家中,以解燃眉之急,并告知是五显财神所送。
有个外省文士携家眷进京应试落地,贫苦交加困于旅店,权贵的恶奴见其妻貌美,以周济为名欲霸占其妻,夫妻正欲轻生,被他们解救并赠银两返回原籍,没多久五人被官府拿获而被处决,后来被救文士成为显宦,因感念救命之恩,就在当初话别的地方,建立五显财神庙以示纪念。因为五位的义举得到百姓的拥戴,因此来拜这五位者非常多。
该庙正月初二开放,事先庙里主持将许多纸元宝放在龛内,凡来烧香的善男信女,都会向龛中取元宝,谓之“借元宝”,拿回去供在佛前,所以香火一直都是很旺盛。

大年初三到初五没有什么神可祭,除去走亲串友外,人们便有时间逛庙会了。

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忌讳很多,比如除夕之前有些老人就会嘱咐孩子不能乱说话,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除夕晚上还会拿张纸在小孩的嘴上抹一下,念叨着“小孩子不懂事,权当放屁”,然后会嘱咐孩子们,夜里起身应该朝哪个方向,因为喜神或财神在那,五更头不许乱说话等等,另外还有前面提到的“忌门”,就是妇女不能串门,即使是出嫁的女儿或姊妹也不能登门,有“姑奶奶不能看娘家灯”的忌讳,这些忌讳过了初五就没了,所以初五又称为“破五”,是打破五日拘禁的意思。

正月初六,妇女们才能出门,或逛街,或拜年,王妃贵族以及各宦官家室,也穿戴好冠帔往来互相道贺。

北京在清末时很盛行接姑奶奶的风俗,倘若不接,别人会认为娘家没人了,或是娘家穷,或是跟娘家走的没人情味,而被人瞧不起,所以娘家无论如何也要接姑奶奶回家住。

正月初六,一些买生活用品的商铺也会开业,但不是全开,也就是说有三间门脸的开两间,有两间的开一间,这种半开业状态,被称为小开市,而像珠宝、古玩、绸缎庄之类的,还是延续到正月十六才会开业,此为大开市
正月初七,为人日,文人雅士聚会多喜欢在此时宴请宾朋同好,聚会吟诗聊天,别有一番乐趣。人日来源于《东方朔传》: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其日晴,主所生之物盛,

阴,主灾。

正月初八,北京旧俗要举行顺星礼,据说可除一年之灾。做顺星礼前,先把黄白两种绵纸,剪成碎片,然后粘成纸棯形,谓之灯花,都捻好以后,放瓷盘中,以香油浸湿,到掌灯时,家长左手托瓷盘,右手持竹筷,夹起灯花点燃,放在灯盘里或直接放地下,灯花共108片,星光点点,很是好看。如果家中有老人,其盏数以比老人年纪多一岁为准,表示顺星是为老人延寿。

正月初九,没有祭神活动
正月初十,有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之说,其实这只是牵强附会,什么容易失明,怀孕的容易产石女之类的不过是人们找的一种不干活的借口吧。
倒是这一天北京有瞧盒子的习俗,所谓瞧盒子,就是看焰火,以前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单牌楼,后门外,前门大街,厂甸等处,每年由初十到二十日都有焰火燃放,一是各庙宇为答谢神佑,二是各商号酬谢主顾,其实也是一种增加节日气氛的宣传,各商家在这十天内任意选一天燃放,此起彼伏,争奇斗艳,为春节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与色彩。
春节期间,梨园行要开台演吉祥戏,开台演戏也是有一套规矩的,下节咱就说说开箱开台,请您继续关注更新。

精 彩 回 顾

梨园拾趣 之 形形色色冬赈戏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元旦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腊八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打春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祭灶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年关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封箱封台
(0)

相关推荐

  • 民间的“催生”旧俗,其实有三种含义

    民间的"催生"旧俗,其实有三种含义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在民间视为极其庄重的人生大事.孕妇临近分娩,娘家要给女儿送婴儿穿的衣服和产妇吃的鸡蛋.红糖等营养品,名为"催生&q ...

  • 【 民俗探讨】清明将至,农村俗语“女儿莫要去上坟,小心娘家断了门”啥意思?

    清明将至,农村俗语 "女儿莫要去上坟,小心娘家断了门" 啥意思? 关山听风 这句农村俗语说的是一些地方农村的风俗,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清明节期间,不能回娘家上坟扫墓. 这种说法,与过去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祀神

    每年阴历的三月十八日,是戏曲界恭祝祖师爷的日子,各戏园子歇工祭神.梨园行所供的祖师爷,一般被称为老郎神,究竟老郎神是谁?有说是优孟,有说是唐明皇,也有说是二郎神,还有说是唐莊宗,即使梨园界的前辈们,也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蟠桃会

    在写这篇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这是评剧名家马泰在<红色联络站>中的一段唱:三月三里来三月三 一曲评剧<红色联络站>的选段听完之后,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三月三. 1 先说这段唱,描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寒食清明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寒食清明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端午

    时光荏苒,转瞬又到了端阳节.北平旧俗最重视年节,被看做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事,正月.五月.八月三节最为注重.人们都会放假休息,市面也很繁华. 五月节称为端阳节,这个节的名字很多,据<荆楚岁时记>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祭关圣

    阴历五月十一是关圣帝君圣诞,北京正阳门外关帝庙,由各界善士,在五月十一就开始庆祝,这种祭祀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清初为五月十一.十二两日,除民间庆祝外,各公署也会庆祝,这天各公署会放假一天,禁止梨园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龙抬头

    灯节之后的习俗就是"雍和宫打鬼". 打鬼为蒙古旧俗,所以只有京都的喇嘛庙有,一般是正月二十三演鬼,二十四.二十五正式打鬼,当时北京有黄寺.黑寺和雍和宫三座喇嘛寺,也只有雍和宫是正月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闹花灯

    上元节为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不仅民间重视,就是梨园行也是相当重视的,清时,各茶馆为应节,于节前就已经约请好五城子弟票友来场消遣皮黄大鼓,所唱之曲也是多偏重于元宵节. 而各戏院也是争演应节戏,一般戏班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上元节

    上元节又称灯节,也称元宵节,还叫元夕节,其意味正月十五为新年以来第一个月圆,故称元宵,所以都很重视.元宵节始于何时,没有明文记载,但<太平御览>所载<史记·乐书>曰:" ...

  • 【独家】节令风俗应节戏 开台

    旧时戏班新年前封箱封台,然后就都回家过年了,戏班恢复演戏一般是正月初一,演出之前要先开台,开台也有一定的规矩程式的.       最早的开台前,按旧例还有净台,并唱净台咒"罗里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