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民本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底色

原创 韩星 中国历史研究院 3天前

作者:韩星

来源:《历史评论》2020年第4期

发源于上古三代,贯穿于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是在君主制度下形成的,一直存在着君主与民本的对立统一。
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国人形成了一个基本看法:儒学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提供理论基础,儒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帮凶。如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历朝历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抹煞了儒家民本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精神。
还有观点认为:“在讨论国家的来源、根本和基础的时候,人们认为‘民为国本’;在讨论政治的首脑、主体和关键的时候,人们认为‘君为政本’。”在儒家政治思维中,民为国本与君为政本并不是一个相互对立的命题,而是并行不悖的。这种民为国本与君为政本的分析构架颇有见地,但两者的关系却不仅仅是并行不悖,实际上是有对立冲突的,具体体现为民本思想与专制思想的冲突,因为“民本思想所重视的以人民为对象的客体,这种客体与君代表的主体互相对立”。
儒家民本思想以及儒者的谏诤、抗争对中国古代君主制施加了很大影响,避免了君主制滑向专制独裁,表现出独特的东方特色,被一些学者称之为“开明专制主义”。梁启超评论民本思想说:“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之下,行民本主义之精神。此理想虽不能完全实现,然影响于国民意识者既已甚深故虽累经专制摧残,而精神不能磨灭。”就是说,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化为一种精神,历经两千多年不曾磨灭,反而约束了专制,驯化了君主。金耀基也认为,“自秦汉以降, 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局面,但总因有浓厚的民本思想之影响,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纾解”,原因在于儒家民本以民为本位,以民为中心,具有一种重“人”的人文精神,“减杀了专制毒害”。
人文精神是儒家的核心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民本思想。儒家的民本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政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底色,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价值,在古代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传统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它也包含有现代民主的种子,为中国走向现代民主奠定了基础。
原题《三代民本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摘自《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官方微店,订阅《历史评论》《历史研究》和《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
编辑:老 胡
校审:水 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