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农村过年,别嘲笑“说普通话的人”

前几天,我们村子里一批年轻人回家过年了。可是,总有人对这些年轻人指指点点,或者给予“轻蔑一笑”。原因是,这些人回到老家还一直说着普通话。回老家过年,到底该说普通话还是地方话!很多归乡的人表示很纠结。

笔者在搜索引擎里以“回家过年该不该说普通话”为内容进行了搜索,发现这是很多人所愁绪的事情呢,得到的答案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说,你回家过年,当然要“入乡随俗”,说地方话才显得亲切;有的说,说普通话才是政府倡导的,不能为了“显得亲切”就“同流合污”。

回老家过年,别为“说普通话还是地方话”纠结。无论是说普通话,还是说地方话,只要坚持一个标准就可以了,那就是你说话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必须是真诚的,既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也没有必要“为了迎合而迎合”。无论是对待父母,还是对待邻居,疑惑是对待亲戚,都必须是“真诚的语言”“文明的语言”,只要自己是真诚的,无论是地方话还是普通话,都会是最美的语言。

对于居住在农村里的乡亲们来说,也需要有“博大胸怀”。不能嘲笑“说普通话的人”。从城市归来的他们,说普通话有说普通话的道理。比如说,他们在外地务工的时候,城市一直倡导要说普通话,他们已经习惯了说普通话的环境,即便是“回到村里”说普通话也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村里人”已经成为“城里人”,他们已经在遥远的异地他乡安居乐业了,已经生活七八年甚至是十多年了,已经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根本就改不过来了,这就需要多些宽容的情怀。他们的普通话村里人能够听得懂,也并没有任何的“高高在上”的意思。

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些“老家的人”遇到“返乡的人”满嘴普通话的时候,会背地里说他们“很拽”,都“不知道姓啥了”,都“背弃祖宗了”,都“不知道家乡的泥土味了”,甚至是嘲笑和鄙视。这样的极端就有点过分了。

现在的农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尤其以年轻人居多,基本上一年的时间都在外面工作,农村老家反而成为了自他们短暂的住处,很多人一年都没几天是在农村过的,只有过年这段时间可以回村里呆两天。对于他们的“满足普通话”还需要善意的包容和理解。

当然,对于“归乡的人”来说,在春节回到农村的时候,也要学着“说点地方话”,毕竟传承方言也是一种文化的需要,用家乡话和邻居亲戚打个招呼,也能显得亲切一点。尤其是“带着久居城市里的孩子”回家探亲的人,不妨把“说点家乡话”当成给孩子传授方言知识的一个机会和载体,让“城市里的孩子”多掌握一点知识总是没有坏处的。

总之,对于“说普通话还是地方话”没有必要太纠结,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有必要“刻意迎合”。(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