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做融合教育?

你听过融合教育吗?

融合教育到底是什么?

这应该是很多人心底的疑问

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关于融合教育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有些又翻译为全纳教育)的概念最早是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2017年5月,中国新出台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也提出了“优先发展融合教育”的方针政策。

狭义的融合教育是接受残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而不是把他们分开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

广义的融合教育是不论一个人的能力、年龄、宗教、性别、民族、种族或残障都必须在平等的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没有适应每个孩子的“整齐划一”的教授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需要接纳和包容每个学生的独特特点,而残障只是某些孩子的特点之一。

这种教育理念与中国古代的“因材施教”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处。

二,包容接纳从家长的理念心态转变开始

养育一个心智障碍的孩子对所有家庭都是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家长如果都做不到完全的接纳包容自己的孩子,又怎么能要求社会大众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宽松接纳的环境。

有把特殊障碍孩子丢在福利院门口的家长;有背着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讨论生再一个“健全”的孩子的家长;家中两个孩子对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区别对待的家长;有觉得生了个特殊孩子很丢面子不愿带出门,把孩子视为负担的家长。

如果希望未来自己孩子在社会上被平等对待,那么特殊障碍儿童的家长自身观念就要改变,首先从理解接纳包容自己孩子开始做起。

三,我们为什么需要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特殊障碍人士和一般人群交流、融合,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对特殊障碍人士隔离。

这是一种双面的观点,既要让特殊障碍群体融入社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识了解特殊障碍群体。倡导特殊儿童和一般儿童融合教育,也是促进社会和教育机构对人员和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讲,他们完全可以和普通儿童一样完成学业,融合的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也是融入社会的起点。

融合教育促进了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社会功能的改善,而对于一般儿童,融合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平等、尊重、接纳、包容的思想,在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相处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善良、友爱、同理他人,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个人素养,也为成年后对多元化世界的理解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这是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相互成的“双赢”教育模式。

四,家长走出来,孩子才有未来

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者、唐氏综合征等等心智障碍者,由于在自我表达上存在种种障碍,加上社交礼仪缺乏和言行举止表达方式与常人不同,常常令周围人对心智障碍群体有偏见、排斥、厌恶之感而冷落、疏远忽略了他们,使心智障碍者无法得到与常人相等相匹配的表达自我诉求、发挥和展示自我才华的权利与机会。

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他们对融入主流社会的恐惧,进而造成更多的自我封闭和与主流社会脱节,导致严重的社会功能退缩乃至丧失。为了遏制这种不良趋势,避免这种糟糕的状况持续下去,家长要勇敢地带着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面的世界。

我们带孩子参加社会融合活动有哪些好处呢?

1、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在他们周围的声音、颜色、形状、物品等各种事情,他们都会非常仔细地去关注和探索,哪怕这是一个星孩。他们通过一点一点的探索得到人类日常生活中拥有的像说话、思考、行走等各种技能,特殊孩子也是孩子,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发育问题,但是发育里程也是如此。孩子对世界探索的细致度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带上孩子外出,打破孩子成长的空间局限,尽可能多地提供多样刺激,孩子的大脑便能储存下这些信息,以供后续使用。

2、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孩子的生存技能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语言获取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语言环境。孩子不管是在牙牙学语,还是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基础,在外出的过程中,孩子能够接触到来自外界各种陌生人的语言使用。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征,孩子不可能马上学会语言的所有表达,但是这些接收到的信息,会在孩子日后的生活中通过一次一次的重复,变成孩子自己能够表达的内容。

3、学会与他人相处,增强社交能力

家长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常常会与各种职业的人打交道。比如公交司机,小卖部的柜员,甚至路边发传单的人员。家长与这些人的不同互动,都将成为孩子以后与人互动的榜样。每一次跟他人的互动,家长都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模仿学习,并且尝试实践。如此一来,能够降低孩子对与陌生人互动的恐惧,也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发起互动的正确方式。与不同角色的接触和互动的多样性,能够帮助提升孩子的适应性,增强自我掌控的安全感。这样的社会化环境是家庭中无法模拟的,而这种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特殊儿童在日常局限、刻板的日程中难以培养的。

4、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

很多家长不想带孩子出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带孩子出门,家长觉得很折腾。因为特殊儿童适应性较弱,出一趟门可能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熟悉每个要去的地方,知晓要做的事情的内容,明白可能出现的刺激,为孩子准备好安抚的物品,等等。这些琐碎的准备很可能就消磨了家长要带孩子出门的心。

然而,一直在家中、机构里待着的孩子,出了门,很多行为模式会发生改变--家庭与机构都是存在规则的,而外出的时候,有一些规则放松了,甚至改变了。孩子会很敏锐的察觉,并且出现不同的行为。这能够帮助家长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并及时发现孩子需要获得支持的方面。

发布于 2019-10-23
(0)

相关推荐

  • 孩子开口晚是“贵人语迟”?家长切莫掉以轻心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重要的沟通方式,家长都很看重宝宝的第一次开口说话.总有一些孩子说话相对晚一些,有些家长对此总是自我安慰道"贵人语迟",然而真的没关系吗? 孩子"开口晚&q ...

  • 父亲带孩子做这件事获40万人点赞!孩子从小做这件事受益终身

    最近青榄君看到一条很有爱的新闻. 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位网友在抖音上,发布了自己带1岁儿子共同参加爱心公益跑的短视频,获得40万网友点赞. 视频中小宝贝身穿公益文化衫,脚步跌跌撞撞像是还没完全掌握跑步的动 ...

  • 为群众办实事:融合教育的学与做

    "钟楼教育发布" 为群众办实事 融合教育的学与做 为了推动融合教育,让特殊孩子拥有自信的未来.5月17日下午5点至7点,西新桥小学融合教育项目核心组的全体成员通过腾讯会议参与了&q ...

  • 推进融合教育的“江苏答卷”

    创造一切可能,让每一位特殊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 推进融合教育的"江苏答卷" 本报记者 赵建春 潘玉娇 通讯员 练鹏燕 小东(化名)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学校九年级(1)班的学生 ...

  • 2021年,做在线教育直播关键在这几点

    在线教育直播早在直播出现不久就应用于教育行业,由于受限于直播技术,当时并没有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随后在2020年,在线教育直播才广泛被大众熟知,那么,在2021年,做在线教育直播的关键点是什么呢? 一 ...

  • 为什么一个做国际教育的老师,却坚定地给孩子选择了体制内路线?

    处在教育圈里,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体制内的教育从业者,给孩子选择了体制外路线:而一些体制外的教育人士,却反而给孩子选择了体制内路线. 有一位留学欧洲多年的老师,曾在全球500强企业任职近10 ...

  • 为什么要做在线教育直播呢?答案在这里

    随着人们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教培机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以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而很多教培机构为了满足用户足不出户就学习的需求,直播+在线教育应"需"而生. 从目标群体来考虑,教育直播 ...

  • 读国学弹古琴,办NGO做国际教育,她说来清迈是为了“续命”

    在<主动勾搭,佛系社交>提到了一位新认识的朋友 Shannon(姗姗).昨天约她来家里录了一期播客. 我在路口等她.她骑着皮卡丘配色的本田幼兽,戴一副复古眼镜,大老远看见我就用力挥手打招呼 ...

  • 做有教育的劳动

    今年初,区教育局转发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学校不能聘用保安.保洁.打更值守人员,不能用办公经费支付相关人员工资薪酬,由教育系统内部根据编制情况统筹解决.于是,人们议论纷纷,保安.打更值守岗位,教师经培 ...

  • 做新教育的世界

    做新教育的世界 叔本华说:"人人都有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内心世界限度来看世界." 如何让自己的世界充满美好和爱, ...

  • 什么时候给孩子做性教育好? 别谈性色变, 做好4点很重要

    随着国内儿童性侵案件的不断报道,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作为父母,想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却不知如何讲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讲.其实,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并非是一件难事,学会以下四种办法,为孩子安全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