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烂尾工程 —— 苏维埃宫殿
本文来源于:建筑联盟
苏维埃宫殿设计图
苏维埃宫殿,被设计成世界最高的建筑物,连同天台上的列宁像一共高415米,超过美国的帝国大厦高34米。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烂尾工程,没有之一。其产生和结束让人唏嘘不已。
01
在俄罗斯莫斯科的市中心,莫斯科河畔耸立着一座教堂——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
它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
它也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
教堂里面金碧辉煌,威严壮观。
教堂里的壁画装饰精美,艺术性很高。
这座教堂是怎么建立的呢?
1812年,拿破仑带领大军入侵俄罗斯。
俄国的军民在严寒的帮助下,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感谢救世主基督'将俄罗斯从失败中拯救出来,使她避免蒙羞',于是修建了这座宏伟的教堂。
亚历山大一世时期救世主大教堂设计图
救世主大教堂的建造工作于1837年开始,主体结构至1860年基本完工。
1852年,建设中的救世主大教堂
完成内部豪华的装饰和壁画又花费了约20多年的时间,其中雕塑就做了17年,壁画描了23年。
救世主大教堂墙壁上的雕塑
这座教堂耗费当时俄国巨大的财力物力,历经44年才建成,其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都是在俄国的历史上不可估量的。
读者读到这里,不禁会问:这样的建筑工程能是失败的烂尾工程么?
各位别急呀,稍安勿躁,听我的转折......
1912年的救世主大教堂
02
但,就是这样的大教堂居然被拆掉了!
原因不是违章,而是要为一个更巨大的工程让位置。
这个工程就是本文的重点——苏维埃宫殿!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皇统治被推翻,苏联成立了。
于是有一种声音,要拆掉代表沙皇统治的大教堂。
斯大林成为了苏联领袖之后,每天推开窗户就看到这个教堂,心里很不爽:凭什么这个封建的教堂建在市中心,把红场遮个严严实实的。
斯大林
再说,早就推翻了沙皇的统治,还留着东正教的封建残余干什么!
于是,斯大林决定拆掉它,要重新建一个代表苏联的建筑——苏维埃宫殿。
当时苏联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巨大的经济成就使斯大林觉得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巨大的地标式建筑。
苏维埃宫殿的建设就被提上了日程。
宫殿一定要体现'高大上'的气概,要超过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最高的地标建筑——埃菲尔铁塔和自由女神像。
说干就干,连设计方案都没有出来,1931年,才建成50年的教堂'duang'的一下被炸掉了。
拆除中的救世主大教堂
斯大林要求把苏维埃宫殿建成当时世界上第一的建筑物,不然不足以体现苏联的'世界第一'。
1933年,苏维埃宫殿的伟大蓝图就被设计出来了。
苏维埃宫殿设计图
它被设计成世界最高的建筑物,连同天台上的列宁像一共高415米,超过美国的帝国大厦高34米。
宫殿内部主要是众多的博物馆,用来展示苏联建设的成就。
当然还要有一个举办苏维埃大会的巨大会场。
03
但,老天爷好像专门与斯大林同志作对,偏偏不让这个苏维埃宫殿完工。
开工伊始,莫斯科河的河水涌入工地,不得不停工。
苏维埃宫殿开工
等排完水,苏联遭受到了巨大的粮食灾荒,资金不到位,建造工作只能搁浅。
等到苏联经济好转起来,可第二次大战爆发,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工程彻底停了下来。
二战结束后,苏联百废待兴,国家要进行战后重建,斯大林再也顾不上这个宏伟的苏维埃宫殿了。
从此莫斯科城的中心地带便有了一大片废墟,里面积满了水,长满了野草,这里成了孩子们撒野的地方。
苏维埃宫殿工地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觉得在莫斯科中央有这样一大片废墟也太不好看了,总应该利用上吧。
他倒考虑到了'民生',干脆为莫斯科的市民搞点'社会福利'吧。
于是这里就被改造成了'莫斯科游泳池'。
建设中的莫斯科游泳池
这个游泳池直径130多米,深6米,可供万人同时游泳,于1966年正式向市民开放,成为莫斯科市民夏天避暑的最佳胜地。
这恐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游泳池了。
建成后的莫斯科游泳池
赫鲁晓夫倒是完成了苏联的又一个'世界第一'。
1992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决定重新建造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
为此,俄罗斯成立了重建基金,得到了社会大量捐助。
重建中的救世主大教堂
最后花费5亿美金,历经6年,终于在2000年,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又矗立在了莫斯科河畔。
重建后的救世主大教堂
虽然外貌形状和当初差不多,但是因为建造时间和资金的问题,复原的建筑远远没有当初的精致华美了,其文化艺术价值也大大不如以前。今天,世界各国的游客看到的只是一个复制品。
唉,折腾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04
苏维埃宫殿是当今世界上最失败的大型工程,为了它破坏掉了俄罗斯最有历史价值的东西,但是连个主体框架都没有出来就不了了之。
它造成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是惊人的。
而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见证了苏联的历史。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自以为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趋势……
其实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和幽默,有人觉得自己可以左右、改变历史的进程,可最后仅仅只是一阵浪而已,浪过去了海面依旧。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作者: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