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医派马家之马培之

“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他们以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由他们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民国期间的医坛上,流传至今未衰。继费家之后,马家的代表人物那便是马培之。
马培之作为马省三的孙子,随马省三学医16年,精通内、外、喉3科,与费伯雄齐名。前半生在孟河行医,后去苏州,开设门诊的一条街取名为马医科巷,晚年去无锡。马培之被称为“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其编著的《外科传薪集》(1892年)是近代重要的外科著作,另外还有《医略存真》等。
马培之早慧,费伯雄见而奇之,父蒋汉儒和费伯雄为同里、同庚、八拜之交,而教马心法。1833年,马培之才十三,父亲蒋汉儒爆病而亡,马培之由祖父马省三抚养,随祖父马省三习医16年,尽得其传,并师从费伯雄。伯雄独子费应兰,娶马培之妹妹为妻,两家建立了更为亲近的姻亲关系。马培之既从嗣祖学,尽得外科家传,浸淫深造,马培之医出世传,又旁及九峰、伯雄之学,存真务实,独出手眼,“比之晚近外科诸家,实能融贯众科以自辅。”故“外科尤绝,以内科成名。”

- 马氏故居 -

1889年(光绪十四年),马培之著《纪恩录》一册木刻本刊行,俞樾作序。为马氏在京为西太后治病的诊疗日记,间有为王公大臣诊病的记录。从中可见北京当时的医疗水平和其积习。如治热性病不顾护津液,杂病偏用补剂,燥邪不注意室内火盆等等,马氏为之一一指出,实足发人深省。后去苏州,比邻俞樾。晚年去无锡,与邓星伯朝夕相见,方留心著作。编著的《外科传薪集》是近代重要的外科著作,以及 《医略存真》、 《药性歌诀》、《青囊秘传》、《马氏丸散集》、《马氏经验方》、 《务存精要》 , 其他由余继鸿、徐衡之、秦伯未编《马徵君医案》坊刻本和手抄本各若干卷。马培之有五子,均末专业岐黄。

- 马氏中医器械 -

马培之之侄马伯藩、马希融、孙马日初以及门人继承了马氏医学,从事中医外科,均以医名于世,医术世代相传,其渊源家学只有极少数医家能与之匹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