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随笔:努力到感动自己的2016年(四)
今天是2016年12月25日,再有一周就是崭新的2017年。
如今整整一年过去了,回首往昔的点点滴滴,不禁为自己的成长历程感动到流泪.记得一位博友在朋友圈里写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产生了心灵的共鸣:
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或许都不尽相同,但我相信,成功都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奋斗,而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是充满坎坷的,只有那些坚信自己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就是,当你能把自己感动得哭了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尽管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自己在专业发展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实,只是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只因自己始终在坚守心中的理想教育梦---让我的孩子们感受物理之美.为此,我一直在努力奋进,执着前行:
一次次分享教育智慧的公益讲座
为了让更多的科学教育工作者从中受益,自己开始尝试进行专题讲座,其中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研究所承办的“化学回归实验室2016年研讨会”于8月26日至27日在美丽的泰安成功举办。笔者有幸作为大会的特邀参与了整个研讨会的学习过程,并且为大会进行了《扎根乡村教育,致力物理课改》的专题讲座,和入会的老师分享了自己进行物理课改的十大策略。
9月16日晚上19:30,应本真教育的创始人——徐洁教授的邀请,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物理讲座现场直播——《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让更多的物理同行从中获得了一定的启示。
12月18日,应徐洁教授的邀请,在济南参加了“全国本真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研讨会”,并为大会作了“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以下是这次报告的部分内容:
目前很多学生其实是不会“学习”的,学生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学生记,习题练,考完忘。想必这样的情形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这种简单机械性的学习方式还是属于“浅层学习”的范畴。
“不会学习”已经成了很多学生学习的障碍,就在于很多知识学生并没有理解,只是被机械性地“灌输”到脑子里的,而进行“深度学习”才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深度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聚焦高阶思维,在体验和创造中完成的交互反馈。为此,在平日的物理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亲身体验——教学返璞归真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一直以来,自己心中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我的学生感受到物理之美,为此我一直在不断努力着,不停地奋斗着,只因为我爱我的学生!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说,所谓“物理之美”,就是: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鉴于此,目前中考改革也在聚焦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的中考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思维的深度!培养思维的习惯,进行深度学习,这才是突破口!
课改策略1: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中感悟物理之美
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容乐观,已经到逐渐衰退的地步,不得不让人感到担忧。
作为师者,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课本那点有限的知识,更应该重视方法的指导。决不能把初中物理课上成“第二数学”,更不应该把学生领进“题海”的深渊。
在我的物理教学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让教师和学生不再认为课堂学习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享受,深切感受物理之美。
科学探究——走向高阶思维
其实我开始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这一课题研究,最初是开始于2013年的9月份,历经两年的课改研究,已经在2015年顺利结题,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课改策略2:家庭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家庭是学生进行小实验很好的场所,有一些小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在家里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就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实组建家庭实验室是我由来已久的想法,就像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所主张的:回归实验室是一个隐喻,并不是说只有在经典实验室才能进行物理科学的探究,但回归实验室的主张,代表着经典物理科学的本质属性。
课改策略3:课堂教学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关于学生实验,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内容”的相关主题中已提出了要求。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脸。为此,对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探究实验,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真正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课改策略4:在课后探索性实验中进行创客式学习
除了课前家庭小实验,课堂实验探究之外,教师还可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情况等设计一些课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进行探究。这些自主设计的课题为实现本标准中所要求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提供了更多的课程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这样使探究环境更加开放,时间也比较机动,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反思创新——引领深度学习
课改策略5:手绘“思维导图”进行结构化学习
“深度学习”的内涵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才是教学的核心。“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手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进行结构化的学习!
课改策略6:物理日记让作业更有创新性
其实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总为学生有时作业抄袭而内心纠结。可是试想一下为何我们的学生会热衷与照抄作业,难道他们喜欢白白浪费自己的课余时间吗?其实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生活即教育。让自己的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随时观察与记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一点其实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质疑反思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课改策略7:撰写反思型实验报告
目前我们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有思考力了,不会提出问题已经是中国学生的通病。何至如此,我想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记得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做实验,便好奇的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 “做实验。” 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 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 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时间淹没在忙碌中,也很少拿出时间进行思考。这样最终会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思考的重要性,鉴于此,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让他们体会到做实验不仅仅是停留在有趣好玩的层面,还注意引导学生撰写反思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除了常规的一些内容,例如: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等等,还尝试让学生针对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写出反思,例如:实验成功的技巧所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这个实验?针对这个实验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如何设计新的实验解决这个问题……等等。这样引导学生撰写反思型实验报告,就是避免出现以下误区:做实验就是为了得出结论,有了结论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反思:以上是自己近三年致力于“深度学习在物理学科中的落脚”的几点做法。做中学,创中学,悟中学,说中学,这四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为我们建构高阶思维产品导向的课程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选择。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够走得很快,可是一群人却可以走得很远。在此,我想建议我们的物理老师也能够行动起来,我们抱团取暖,共同成长,共同做好“让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这一非常有意义的课改实验,为我们的创新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总之,在即将过去的2106年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自己是以“加速”的状态在发展。在崭新的2017年,笔者有的是无尽的期待和自信,因为在历经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自己已经不再迷茫与彷徨,有的只有好好珍惜时间,努力把握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在目前教育还有“雾霾”的不利困境下,寻找属于自己前行的那份光亮,相信未来的教育一定会变好的,因为任何黎明的到来都会伴随一段最黑暗的时刻,只要自己始终在坚守最初的梦想,只要心中那份热血始终在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