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茶的时候,请多给我一点样品
今天想写写我的鉴茶经历。
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都会碰到有茶友来要求鉴茶。
看到的茶,也是五花八门,估计,将来可以写一个系列,把碰到的各种奇茶异茶,在不影响到茶友面子的情况下,分享给大家看一看。
也算是造福大众了。
——题记
《1》
某天,有一位茶友来求鉴茶。
发了五根银针的图片给我。
问,帮我看看这茶怎么样?
手机屏幕旁边的村姑陈,瞬间石化。
五根银针呢,才五根,从左数到右,从右数到左,都只有五根。
这么少的数量,在一批茶当中完全没有代表性的一个数量,怎么鉴呢?
若是这五根,是表层的,或者是箱底的,那就更不具代表性了。
不具备代表性的茶,鉴定了它们,也不能代表这一批茶的属性。
然而,茶友说,只抓了这一小撮,没别的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量少,也得鉴。
尤其,李麻花还在一边刺激我:五根茶你就鉴不动了?你太菜了!
哼哼,妥妥的挑衅。
鉴。
把那五根银针,放大,一颗一颗细看,从梗的长度,到芽头的肥瘦,到白毫的密度,到护旗的大小,再到芽底的颜色。
最后终于,有了答案:是一批外地银针。
并且,其中有一颗,像是牡丹王抽针的——芽头太细太长,梗也很长很细,不是台地白毫银针的样子。
但由于只有一根表现出这种抽针的特质,并不敢肯定整批都是抽针,或者有百分之多少是抽针。
这就是我开头所言,希望鉴茶的时候,能多一些茶给我,这样做判断才不会偏颇,才更加全面。
《2》
其实,能有五颗银针鉴,已经很好了。
在三四年前,我最经常碰到的情形是,有茶友发来一张图片,求鉴定。
图片里,是一块饼,包在一张白底印花的棉纸里——看不到饼的颜色,叶片的条形,只能看到那张包饼的纸。
然后茶友要求你帮他鉴饼。
饼呢,饼呢,只有纸,没有饼。
确定是鉴饼,不是鉴那张包着饼的纸么?村姑陈内牛满面。
只能认命地细看那张纸。
放大看肌理,看纹路,看颜色,看陈旧程度,看有没有霉点,看字迹的印刷效果,看墨迹的浓淡,看图案的新旧......
一点一点地观察,拿出刑侦系的专业素养,来鉴定这张包饼的纸。
早些年的印刷技术,其实是比较老旧的,包括机器,包括墨水。
早些年的造纸技术,也是比较不发达的,那些纸,独有的纹理,独有的那种落后技术的痕迹,是现代的新设备和新技术永远“做旧”不出来的。
就像那些修复的古厝,乍一看,像是旧的。但细细看上去,摸上去,就知道是新做了的。
那触感,那嗅觉,包括刷子的纹理,都是新的。
包括图案设计,早些年的茶饼包装设计图库,和现在也是大大不同的。当年有的图案,现在未必还会有。同样,现在有的图案,早些年也不会有。
就像从前装白茶的纸箱,顶多是五层瓦楞纸,而现在,是五层加厚特硬瓦楞纸,出口级的,摸上去硬度,厚薄度,纸张的细腻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外行不懂,内行,一看便知。
这些知识,别问我都是怎么学会的——这要感谢那些粗心的、老让我鉴饼纸不给我看饼的茶友,为了完成任务,当年的村姑陈,非常努力认真在研究那些饼纸和纸箱。
以致于这些年来,包饼的纸的印刷技术演变,图案设计风格演变,我居然大家都懂。
真真是又学会了一门奇怪的东西。
画外音(李麻花):你人奇怪,学的东西自然奇怪。
《3》
其实,鉴茶,鉴包茶的纸,鉴装茶的箱子,这些都是有形之物,还不算难。
最难的是,有直肠子的茶友,动不动来问,你觉得XXX家的茶怎么样?
呃,这个真的好难。
我从小就没有学会面对这种“点评某人”的问题,“点评某物”还行,一到人,我就卡壳了。
记得刚出来实习的时候,在报社,某天,跟带我的师傅一起去见集团最大的领导。
这位领导问起另外一位实习生,是另外一个师傅在带的。
说现在正缺人,这位实习生设计水平如何?能不能招进来做美编?
我当场哑掉,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如果说好吧,但明显就没有太多经验,万一招进来之后名不符实,大领导岂是不要怪我们当初举荐非人?
如果说不好吧,在背后后说人坏话,肯定不好。
正在为难间,我师傅说话了。他沉吟片刻,含蓄地说,鉴赏能力是有的,创作能力还待加强。
领导听完直点头。我的心也在那一刻放了下来。
不由得对师傅竖起了大拇指,果然是老江湖,话说得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然而,我一直没有学会这种技能,尤其在做茶之后,被茶友问起某某同行家的茶好不好时,又仿佛回到了当年做实习生的时候,被领导问起另外一个实习生时的那尴尬场面。
所以,请大家不要再问村姑陈“XXX家的茶好不好”这样的问题了吧。
这个真的好难回答。
说好吧,万一茶友买了觉得不好,岂不会来怪罪于我。
说不好吧,又枉作小人,平白得罪了同行,何苦来哉?
其实,一个品牌的茶好不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随便到哪个茶圈里一打听,都能听到一大车八卦。
好与不好,自己便可以做出判断了。
《4》
其实,这世上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与不好。
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张三丰很好吧,但不适合郭襄。令狐冲很好吧,但不适合岳灵珊。薜宝钗很好吧,但不适合贾宝玉。
适合自己的价格,适合自己的口味,那就是好。
反之,再好,也是别人的好,不是自己的好。
就像李麻花,浑身缺点。
又爱花钱,又粗心大意,还说话不经大脑,被人卖了还会帮人数钱......但她单纯啊,有正义感啊,敢迎难而上啊。
太姥山上那么黑的天,那么大的雾,那么陡峭的山路,她从来没怕过。
有瑕,但不掩瑜,这就是好。
某次,李老爹病了,住在医院里,李麻花从外地哭到福州,把车扔在违停地段就直奔病房,抱着老李就一通摇晃:老爹,你不能死啊.....
后来老李病愈出院,跟人家笑着说,我差点不行的时候,就想着我女儿叫我不要死,就没敢去见马克思。
我脑补了一下李麻花去找马克思砸场子的画面,不禁莞尔。
《5》
还是想请求茶友们,下次鉴茶的时候,多给一些样品,这样才能更全面,更不会出错。
还有,不要再给我看一张饼纸了。
虽然那张纸上也能看出很多东西来,但我们要jt鉴的是饼,看饼不是更直观么?看饼才能看出更多问题来。
还是把饼拆出来给我看吧。
村姑陈毕竟不是孙猴子,没有火眼金睛。
雾里看花,是不成的。
*****友情提醒:
小陈茶事所有产品,皆为独家所有。若有人自称与小陈茶事同款产品,皆系仿造,请列位看官小心鉴别,勿轻信上当。
(想了解更多关于茶叶的知识,也可以搜索关注视频号“小陈茶事”)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陆续播报中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
想购买《白茶品鉴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