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林真寿
经方真神真灵!临床上只要辨清证候,运巧思以制方,才能得心应手。从随我见习的上海中医大宋辰斐同学整理的,神灵经方治疗心肌缺血、失眠两只医案来看可知一、二。
复脉汤、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心肌缺血(胸痹)
王某,女,65岁
主诉:心前区憋闷时作1年。
现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近一年来心前区经常出现憋闷,伴耳鸣、梦多、口苦,胃脘痞胀,时有饥嘈,面色萎黄,饮食可,二便调,舌边红苔薄白,脉细涩。
PE:心电图:T波改变。
B超:肝囊肿、脂肪肝。
诊断:西医:心肌缺血;中医:胸痹。
辨证:心气不足,心阴亏虚,体有热郁、气滞、血瘀。
治法:益心气,滋心阴,苦降辛通,养血祛瘀。
方药:党参10克 麦冬10克 生地15克 桂枝6克
干姜3克 丹参10克 黄连3克 制半夏6克
炙甘草3克 *7贴
二诊:药后胃脘痞胀、饥嘈消除,诸症有所好转,上方去半夏、黄连加淮小麦15克、大枣10克、阿胶10克,14贴。
三诊:药后病情稳定,再服上方加减三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心肌缺血属中医“胸痹”范畴,张仲景提出胸痹“阳微阴弦”,当“责其虚极,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因阳气不足,无力鼓动心脉;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心脉气血运行不畅则血瘀,故症见心前区憋闷,脉细涩,面色萎黄而无华。病久化热,热郁气滞,升降失调,胃脘痞胀饥嘈。
林老师抓住本病的关键,治疗大法以益心气,滋心阴,苦降辛通,养血祛瘀。方宗仲景复脉汤、甘麦大枣汤、进退黄连汤加减。药用党参、炙甘草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生地、麦冬滋心阴,养心血,桂枝、干姜温心阳、通血脉,辅以丹参活血化瘀,黄连、制半夏以苦降辛通,调其升降。二诊时胃脘痞胀、饥嘈消除,故去半夏、黄连加淮小麦15克、大枣10克(加前炙甘草为甘麦大枣汤)和阿胶10克,加重养心气,滋心阴,充血脉。三诊时病情稳定,再服上方加减以巩固疗效。
酸枣仁汤、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不寐)
陈某,女,42岁
主诉:睡眠差2月。
现病史:患者近两月来睡眠较差,伴有咳嗽,胃脘时有不适,泛酸。平日易疲劳,饮食可,二便调,面色正常,舌尖红苔白腻,脉细弦。
诊断:西医:失眠,中医:不寐。
辨证:心阴亏虚,胆胃不和,痰火内扰。
治法:养心宁神,清胆和胃,清热化痰。
方药:枣仁15克 茯苓10克 川芎6克 陈皮6克
竹茹10克 白芍10克 苏梗6克 连翘10克
浙贝母10克 *7贴
二诊:药后,睡眠进步,,咳嗽消失,诸症有所好转,上方去浙贝母加麦冬10克、炙甘草3克,7贴。
三诊:药后,病情稳定,面部有色斑,去陈皮、竹茹加丹皮6克,14贴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失眠病位在心,与脾、胃、肝胆关联。《灵枢》曰:“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心血亏虚,营气衰少,卫气不足,则营卫循行失度,昼卫气不得振奋于阳分,则患者精神萎靡、易疲劳,夜营气不能内助五脏涵敛其神气,神气浮越,则睡卧不宁,梦多纷纭。肝胆之气犯胃,胃气上逆则胃脘不适,时有泛酸。胆胃不和,继而化火则舌尖红,脉弦,内有痰湿则苔白腻。
林老师认为本例病机在于心阴亏虚,胆胃不和,痰火内扰。治疗当以养心宁神,清胆和胃、清热化痰,方宗仲景酸枣仁汤、温胆汤意。方中枣仁味甘酸而能补敛肝气,合茯苓养血宁心安神,川芎辛散,能调肝血而疏肝气,与枣仁、白芍相伍增强养血调肝之效。胆胃不和、胃气不降,方中用陈皮、茯苓、苏梗行气宽中,调畅气机使胃气得降,胆胃之气调和。气机受阻则内生痰湿,又配合竹茹、浙贝母、连翘清热化痰止咳,降火和胃。二诊诸症有所好转,咳嗽症状消失,去浙贝母加麦冬、炙甘草,进一步加强养心宁神之力。三诊患者病情稳定,胆胃已和,故去陈皮、竹茹;因面部有色斑,此血运不畅,再加丹皮凉血消斑,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