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错读问题小议 董树人
.
汉字错读问题小议
董树人
北京晚报 | 2021年04月12日
.
前些日子读到了王世生先生谈汉字错读问题的文章,受该文启发,我也想谈谈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那样多的错读。
王先生谈到汉字错读产生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是由汉字的多音字过多造成的,本文就先来谈谈因一字多音而造成错读的问题。
早些年听一位学者讲《牡丹亭》,当他念到“停半晌,整花钿”这句唱词时,把“ 钿 ”(diàn)错 读 成 了tián,这时,听讲的学生还未察觉;可当他念到“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时,听讲的学生都惊愕了,因为他把“茜”错读成了xī,这是不该犯的错误。这段唱词本是言前辙,他给念得不押韵了,怎么能觉不出呢?“茜”有两读,读 qiàn 时,义为红色,此处可解释为艳丽;读xī时,只用于欧美女性名字的翻译,所以此处只能读qiàn。去年“宅”在家中,闲来无事看《龙凤呈祥》,饰演孙尚香者唱“我自幼儿不习女红”时,这个“红”应该读gōng,“女红”指针线活,她却错读成了hóng,这大概是因为她不知道“红”有两读。以上是一字多音却不知道究竟应该读哪个音而引起的典型错读。
一字两读的字应该如何读,通常可以从上下文判断出。北京海淀的翠微大厦以南、小马厂以西有个地方名叫“吴家场”,顾名思义,它是由“吴家场院”逐渐形成的村落。“吴家场”的“场”应该读cháng,北京电视台的主持人却把它读成了chǎng,这大概是因为主持人不能根据上文“吴家”断定它是“场院”的cháng,毕竟城市人不事稼穑,不用把收割下来的庄稼晾晒脱粒,不可能有“场院”。殊不知很长一段时间里,“吴家场”就是北京西郊的小村庄,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演变成现代城市的一部分。
汉字除了一字多音容易造成错读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也容易造成错读。
汉字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谈到汉字的造字法“六书”之一的形声造字法时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点明“江河”就是两个形声字。可是我们今天读两个字右边的声旁,无论如何也读不出“江河”两个字的正确读音了。
一些从事汉字研究的学者说,常用汉字中75%以上是形声字;已故的文字学家梁东汉先生甚至认为,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字,90%以上是形声字。由于语音演变的关系,使构成汉字的绝大部分音符已不能正确表音,某个字怎样读,只能靠我们死记了。可一些人仍觉得既然是形声字,声旁就应该表示字的读音,所以见了形声字就直读它的声旁,所谓“秀才识字读半边儿”,这样经常会读错。把“破绽”读成pòdìng,把“造诣”读成zàozhǐ,把“喟然”读成wèirán,把“梓树”读成xīnshù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再一个造成汉字错读的原因,是阅读时不注意两个形近字有何不同。早些年听一小学生在课堂上讲《水浒传》的故事,他上来就说:“李逵手使两把大爹。”引得哄堂大笑,这是由于他未把形近字“斧”与“爹”分清楚。学生因形近而误读的情况,在成人身上也屡见不鲜。如早些年人们引以为笑话的有人把“里面设有雅座”看成“里面没有雅座”,这是由于那个人未把形近字“没”与“设”分清楚。前些年听人说:“那个山区的农民很穷,孩子们经常刚上学就zhuì学了。”这是由于说话人将“辍”误认成了“缀”,同属形近而误。还有人把“成婚”义的“合卺”读成héchéng,也是犯了这种错误。
除了以上所谈造成汉字错读的原因,我们还应该知道异读字的国家审定规范,并且自觉遵守这些读音规范。
如何避免汉字读错,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给我们开出了“良方”,他多次指出,遇到不认识的、拿不准如何读的字,勤查字典。按照吕先生的方法去做,一定会少犯读音错误,其他避免汉字错读的良方是没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