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书吧 |《采薇》:含着泪幽默
2
0
2
0
O
L
D
F
L
I
M
HUAI JIU SHU BA
怀旧书吧
—具有年代感的好书推荐—
今日书评人
李永斌
《采薇》:含着泪幽默
《采薇》是鲁迅《故事新编》系列小说中的一个名篇,写于1935年12月,当时的中国经历了清政府的被推翻、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入侵等等大事,早已是民哀国殇、饿殍遍野、满目疮痍,时局动荡,人心涣散,形势危如累卵。
1934年3月1日,满清遗老遗少们不甘心从天堂一下跌入地狱,酝酿已久蠢蠢欲动的复辟野心终于在这一天暴露出来,于国内外一片哗然之中借助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在东北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爱新觉罗·溥仪继续做起了傀儡皇帝。次年,鲁迅的小说《采薇》应运而生。笔者认为鲁迅写此篇文章时心情是很复杂的,想骂骂不出,不骂又憋得慌,只好寄情于笔端,诅咒在纸张,杀人于无形,骂人不吐脏,也只有鲁迅能办得到,而且只有他有能力办得到,让人在诙谐幽默的字里行间哈哈大笑。待笑完一寻思,发现居然写的是自己!笑容瞬间凝固,脸上火辣辣地疼,你还将他恨不起来,不但不恨,反而更爱了。如果来俊臣的十八般酷刑里加上鲁迅创造的这条,估计那些玩意都得黯然失色,它拔得头筹,名字就叫“化骨诛心”。
《采薇》故事的主人公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时期的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鲁迅将他们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并非因为敬仰他们的骨气,而是用他们的不知变通来讽刺世人。表面上仿佛是在讴歌他们的气节,实则暗讽两人的昏聩、迂腐,以及旧社会体制灌输在他们身上所特有的君臣父子、循规蹈矩、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敢打破旧规矩的“愚忠”“愚孝”等传统封建思想,比如两人到了首阳山烤薇菜,伯夷多吃了两撮,就因为他是大哥。都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残没有村”的地步了,还守着我是大哥我优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压制着弟弟,把两人腐朽的老学究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厌恶。
小说中叔齐和伯夷的不知变通表现在他们口中时时挂着的“不合先王之道”这句话上,鲁迅运用的是反复强调的笔法,因为重复就是力量,重心就在这句话上。因为他们认为周攻入商灭了纣王是改了文王的规矩,便下定决心不吃周家的粮食而去山上采薇菜吃薇,最后知道薇菜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饿死。
残暴虐民的商王朝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爱民如子的周王朝,这本是民心所向,历史的选择,然而伯夷和叔齐却梗着脖子妄想和老天爷对着干,自己已然觉得自己就是圣人,却还是难免要食人间烟火,神坛再舒服,肚子饿了也坐不住,必须下来吃点东西。于是进了养老堂,吃着周王朝给的大饼,一边吃一边嫌饼的个头小、面粗,撑得嘴像里面塞了只八爪螃蟹一样还不忘留出缝来骂娘,当真是“念完经打和尚,吃饱了就骂厨子”,自己没能力搞到窝窝头,别人施舍给的肘子还嫌塞牙,真是铁铮铮的汉子。
叔齐和伯夷知道纣王已死,新王朝的建立已经不可避免,于是痛心疾首,好像死的是自己亲爹一样。叔齐说“不料竟全改了文王的规矩……你瞧罢,不但不孝,也不仁……这样看来,这里的饭是吃不得了。”
“那么,怎么好呢?”伯夷问。
“我看还是走……”
于是两人商量了几句,就决定明天一早离开这养老堂,不再吃周家的大饼,东西是什么也不带。兄弟俩一起走,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
特别是“打定主意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这句话,很有阿Q的神韵,看来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就已经诞生了。
到了第二天两人要走时,心里想,从此要长别了,便似乎还不免有些留恋似的,回过头来看了几眼。这真是一个大大的讽刺,一方面信誓旦旦坚定不移要走,一方面还对这个安乐窝抱有留恋,真是自相矛盾,看来一切的气节风度、大义凛然都是伪装出来的,只不过因为外面早已披上了一层骨子里自认为高贵的外衣,不好再撕下来,撕掉就得带下二两肉,而且颜面扫地,没办法,自己选择的路只好含着泪硬着头皮走下去,知道前面是死胡同也要往里钻,想退出门儿也没有。
到了首阳山,两人吃尽了苦头,不免有些想念以前富有的生活。叔齐是弟弟,体力活他包了,伯夷心安理得等着吃喝,但自尊心却强得要命。因为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时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
然而压倒他们自尊心的最后一棵稻草很快就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婢女来到首阳山戏谑他们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丫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怎么办,只好不吃了,不吃了怎么办?又是冒牌的假神仙,只好饿死,饿死应该是他们最好的结果,因为那样可以收获一个类似“民族英雄好气节”这样的光荣称号。然而事实却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发奖状的那些人都是些找乐子的看客,不但不表扬他们,反而议论纷纷,咒骂他们是大傻瓜,并且连墓碑上的题字也没人肯写。
那个和两人打过交道的小丙君是唯一有知识的读书人,不肯下笔为他们题字,说是“他们不配我来写,都是昏蛋。跑到养老堂里来,倒也罢了,可又不肯超然;跑到首阳山里来,倒也罢了,可是还要做诗;做诗倒也罢了,可是还要发感慨,不肯安分守己”。都要饿死了还要做学问,做出来也是些芋头干粮之类的,也难怪有文人相轻病的小丙君生那么大的气了。
鲁迅《采薇》里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和脾气,读者从里面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此文幽默诙谐,看似轻松平常,然而却蕴含深意,他鞭策了旧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揭露了黑暗社会人性的丑恶,毫不留情地讽刺了一些看客们的肮脏嘴脸,也积极渴望能有打破一个旧时代换来一个新时代的美好前景。鲁迅的笔是犀利的,思想是深邃的,不愧为医国救民的一代民族魂。
刊发于2021.2.4《劳动时报》
推荐书名:《故事新编》
篇名:《采薇》
作者:鲁迅
书评人简介
笑李,本名李永斌,1987年1月1日出生,山东省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宁阳县作家协会理事,泰安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作家故事》《唯美文精选》编委。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各种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图书。文学观:走别人走过的路,无异于撞豆腐自杀,撞不死也要被别人笑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