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倾听
人类有两只耳朵,一张嘴,说明要多听少说。而在人际交往中,不管对孩子还是成人,倾听往往做的是最差的。这源于一种心理。人人都希望通过说得到关注和认同。
有的人在交流时滔滔不绝,当听时却心不在焉;有的人不等别人说完就打断,最终自己说的和对方想要表达的相去甚远;而做的最好是专注的听,适当的回应。
倾听是一种习惯,一种耐心。如果从根源上寻找都能找到原点。我的孩子6岁,每次从幼儿园回来,总会说个不停。6岁的孩子讲话是跳跃式的,不规律,有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倾听。
有的父母直接让孩子闭嘴;有的不管说什么,都不予理睬;有的假装听,却在想自己的事;有的选择听,说到重要时,家长才会回应;最后一种,认真的倾听每一句话,尽可能理解并回应。
当孩子感受到你的认真,就会感受到被尊重和爱,并拥有了自尊自爱。得到尊重越多,表达能力越强。
进入青春期后,有的家长说,孩子越来越不想和自己交流。这个时候最应该反思的是父母。有没有认真的听过孩子完整的表达。你没听完就不会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这时又用你的标准说教,这样的交流根本不在一个点上,那么孩子越来越不想说。
现在的孩子压力都比较大,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在学校里说话少的可怜,要么听讲,要么阅读。回到家中都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诉说中释放情绪,然后用更好的状态学习。
阿德勒的说:人类从三个方面形成错误看待生活的意义:身体不完美,溺爱,被忽视。被忽视的表现是父母没有学会倾听。对孩子倾听越多,越能意识到他们无数的停顿,重复,结巴甚至唠叨的确能说出有价值的东西。
只有听,才能了解更多,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或许哭闹并不是为了零食,只是让你陪他玩个游戏。
不管通过读书,还是交流。都会发现优秀的背后都有一个喜欢倾听的父母,这些父母不一定有多高的学历,但都懂得理解和建议,而不是说教。
倾听是爱的表现,“非爱”的本质是懒惰,懒惰的表现是批评,批评会立马看到效果,但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没有耐心的倾听,就理解不了孩子的需求。也就满足不了他们。“被忽视”的感觉就这样留在孩子身体里。容易缺乏安全感,增加焦虑的机会。
其实真正的爱,并不只是满足吃穿住行,这仅仅是生活的需求。还有心理层面,需要我们的努力和勇气。体现的形式,就是关注。关注的动作在于如何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