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形象!《黄帝内经》所讲人体“三焦”,原来是指这三个器官

翻看今日主流中医教材《中医理论基础》,在讲到“三焦”时,含糊其辞,说其到底是“有名有形”还是“有名无形”,这个不能确定,所以无法和西医的形态学进行比对汇通。

换言之:中医所言之“三焦”,真的说不清到底是啥东西。

那么到底是古人说不清,还是今人没弄明白呢?

首先,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来说,文字,就是图画,图画就是形象,每一个象形文字,其必然对应一件东西。即使是看上去无形的东西,它也会有表现形式,比如“气”、“风”等,二者虽然是看不到的,但是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的,所以才会有这两个字的产生。那么“三焦”,古人既然创造出来这个名词,必然有对应的实物。

其次,《黄帝内经》中关于“三焦”的记载是清楚明白的。

《灵枢 营卫生会》载:“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以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这段话翻译过来:人存活的精气来源于谷物。谷物进入胃,产生精气传给肺,肺在传送到五脏六腑。这其中,比较清薄的那部分精气变为营气,混浊的那部分精气变为卫气。营气在血管里面,卫气在血管外面。营气来自中焦,卫气来自下焦。

《灵枢 营卫生会》接着说:“愿闻三焦之所出......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综合以上,“三焦”,是把胃肠里的水和精气传递到全身的三个器官,上焦在胃上面,中焦和胃挨着,下焦在大肠下面。

那么“三焦”,究竟是指哪三个器官呢?

————————————

首先,我们来看“焦”字的形象。

从古文字“焦”来看,上面的“隹”象形短尾鸟,下面的四点象形短尾鸟张开的尾巴,本意指短尾鸟向上飞翔是张开的尾羽。

短尾鸟向上飞的时候,尾是轻微上翘的,因此,带“焦”的词语,一般都和上翘的尾羽有关。

“焦急”,鸟的尾巴扇动的很快,形容紧急。

“烤焦”,指食物烘干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微微上翘的情况。

香蕉的“蕉”,形状椭圆,微微上翘,颇像鸟上飞时的尾羽,分类属于草,故名。

樵夫的“樵”,本意指砍柴刀,因其形状椭圆微弯,颇像鸟尾羽,分类属于木,故名。

————————————

搞清楚了“焦”的含义,我们再来看人体身上的器官,六腑部分(详见《五脏、六腑这么解释,你就知道中医高明在哪里了》):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这个指食管

食管和胃相连,穿过胸膈上到咽喉。其和胃的连接处微微上翘,呈椭圆形,颇像短尾鸟的尾羽,在最上面,故名“上焦”。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这个指胰。

胰在胃的后面,紧挨着胃,和肺相连(所以很多胰腺癌会向肺部转移),将精气传输到肺,肺传输到心,从而化为血。胰呈长椭圆形,微微上翘,颇像短尾鸟位于中部,所以叫“中焦”。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这个指直肠。

直肠在大肠最下端,和膀胱连接。水和食物在胃里面发酵,蒸发,形成的糟粕经过大肠最后来到直肠之后,直肠将水分排出来,注入膀胱。直肠呈尖椭圆形,微微上翘,颇像短尾鸟尾羽毛,位于最下方,故名“下焦”。

综合以上,《黄帝内经》所言“三焦”,指食管、胰、直肠这三个人体器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