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之固,雍州之地:秦朝龙脉今何在?
《大秦帝国》热播,我虽然没看,但内容应该是精彩的,估计不少男性朋友热血彭湃于运筹帷幄、攻城拔寨的壮举,圆了自己指点江山、封侯加爵的功名梦;女性朋友陶醉心迷于你来我往、不露声色的宫廷智斗,仿佛自己就是那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天下的国母皇后。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人说,秦朝发家,凭借的是“崤函之固,雍州之地”,包含了崤山、函谷、雍州三个地方。那么,这三个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或者地油海心的假设:如果有朝一日强敌入侵,我们上哪里寻找崤山、函谷、雍州这三个地方,凭借地理优势据守,并积蓄力量,以期东山再起呢?
一、秦朝龙脉在哪里?
需要指出的是,《大秦帝国》这个名字起的,很没文化,很没水平,很没历史责任感。历史上,“秦”和“大秦”,是两个国家,两个地方,“大秦”在东汉时属于西域。
秦国就是秦国,秦朝就是秦朝,为什么要加个“大”字呢?估计是受韩流的影响,某种心理在作怪。
本号前面文章考证过,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帝陵在今天的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那么,秦朝的龙脉,想必也离此地不远。
那么,“秦”这个称呼究竟怎么来的?又在今天哪个地方呢?
《说文解字》载:“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这里说,秦这个地方,适合稻谷生长,但是为什么叫秦,没说清楚。
来看古文字“秦”
这个“秦”字,下面是两个禾字,中间是两只手,最上面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本人开动大脑,转了一万八千个弯之后,终于发现有一种动物,它的名字发音和“秦”相同,书写多了一个虫字旁,生活习惯也与禾苗密切相关,它今天的名字叫做“稻叶蝉”,古代叫做“螓”。
稻叶蝉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头部比较开阔圆润,所以古代有一个成语叫做“螓首蛾眉”,形容美人的额头象稻叶蝉,眉毛象蚕蛾。
再来看古文字“秦”,下面是两个禾苗,中间的两只“手”实际上稻叶蝉的脚,最上面是稻叶蝉宽阔的额头和逐渐收窄的身体。
因此,“秦”的本意,即是象形趴在禾苗上的稻叶蝉。
卫星地图上,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一带,北到信阳市浉河区大堰河,南到湖北省广水市东篁店,东到胡本省大悟县大新镇,西到信阳市浉河区鸡公山街道,其间的地形,颇像一只宽额头、窄身体的稻叶蝉,即为秦朝龙脉所在。
找到地方
去掉地名道路更清晰
挖出来
比较有意思的是,秦朝的龙脉中地势较高的部分,又可以看成三只小的稻叶蝉的组合,是谓“三秦”。有诗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秦朝龙脉,相当于鸡公山(古代叫鸡头山)的鸡喙部分。
二、雍州在哪里?
《说文解字》载:“雍,雝渠也。”
雝渠,即是今天的鹡鸰鸟。
鹡鸰鸟之所以得名,来源于它身上的图案。
它的胸部图案,颇像脊髓横切面,故名“鹡”。
令,本意指下面有绳子的铃铛,用来召集人群。
古文字“令”
鹡鸰鸟的背部图案,颇像一个系了绳子的铃铛,故名“鸰”。
卫星地图上,北到湖北省广水市武胜关镇,南到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东到湖北省大悟县刘集镇,西到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其间的地形,颇像一只张嘴鸣叫的鹡鸰鸟,故名“雍州”。
找到地方
去掉地名道路更清晰
抠图出来
这个地形一眼看上去,就像一只鸟,但是命名为雍州,主要是因为这只鸟脖子上的地形轮廓和背上的地形轮廓,和鹡鸰鸟很像。
项羽灭秦后,为了牵制汉王刘邦,把这个地方封给秦朝降将章邯,称“雍王”。
三、崤山在哪里?
崤,古代通殽,指带骨头的肉。对吃我不太在行,估计喜欢吃肉的朋友会比较熟悉这种肉的造型。
卫星地图上,北到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南到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东到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西到湖北省红安县永佳河镇,其间的地形轮廓,颇像一块带骨头的肉,故名“崤”。
找到地方
去掉地名道路更清晰
抠出来
崤山的地形,看上去也象一个塞子,所以项羽灭秦后,为了牵制汉王刘邦,把这个地方封给秦朝降将司马欣,称“塞王”。
四、“函谷”在哪里
《说文解字》载:“函,舌也。"函,就是舌头
卫星地图上,河南省新县郭家河乡、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湖北省红安县华家河镇之间的地形轮廓,颇像一条舌头,故名“函”。
找到地方
去掉地名、道路
抠图出来
这个地方的中间,有一块低洼的谷地,是谓“函谷”。
在函谷左右两端设置关口,是谓“函谷关”。
函谷这个地方,加上崤山的地形,一环套一环,到处是天然的包围圈,易守难攻,最适合搞伏击、扎口袋。秦国军队顺流而下,占据先机;六国敌人逆流而上,困难重重,即使进来,也不敢久留。所以,“崤函之固”成为秦国倚重的地理优势。
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在统一六国之前,秦朝就已经拥有了相当大的疆土面积来支持战争需要的人口和物资,再加上险要的地形、秦王的励精图治,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统一大业想不成功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