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名开国上将中的六个“唯一”

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由此诞生了一千多名开国将帅,十大元帅十大将作为国家军队的领导人,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关于他们有许多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作为大将之下的高级将领,57名开国上将中(1955年授衔55人,后又陆续增补两人),有哪些让人难忘的话题呢,本期我们来看看57名开国上将中的六个“唯一”:

一、萧克:唯一资历比肩元帅的上将。

1955年全军授衔,有一个说法“萧克压上将”,意思大概就是以萧克的资历才是上将,其他那些自认为战功资历俱佳的上将就不敢抱怨军衔低了,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再怎么厉害,在萧克面前也是没底气的。

萧克将军生于1907年,与两大战神同龄,成名也较早,红军时期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是当时几个最年轻的军团长之一,彭德怀、林彪、贺龙三位元帅当时也是军团长;要知道建国后,红军时期军团长级别的不是元帅就是大将,后来又作为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其他两个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彭德怀、王树声,一个元帅,一个大将;抗战时期,担任120师副师长,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其他两个副师长聂荣臻、徐向前后来都是元帅军衔。

单看这份履历就明白萧克被授予上将真的是偏低了,说他资历比肩元帅,一点不为过。

二、李克农:唯一没有带过兵的上将。

李克农被称为“特工之王”,在57名开国上将中属于特殊的存在,大名鼎鼎的“龙潭三杰”之一,正是因为其出色的情报工作和应变能力,所以我军才能及时的掌握敌军动向和意图,从而提前制定出应对方案,李克农将军虽然没有带兵打过仗,但他起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据说,将军逝世后,美国都下半旗“庆祝”了,可见特工之王对敌人的威慑力是有多大。

三、肖华:唯一一位不到四十岁的上将。

肖华将军生于1916年,1955年授衔时才39岁,是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39岁就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军队的高级将领,这应该可以说是后无来者了,肖华起点很高,13岁就担任兴国县委书记,组织才能深得毛泽东称赞,17岁成为少共师政委,长征开始后又担任红一军团一师政委,抗战期间任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单凭这些资历,足以被授予上将军衔,肖华将军的经历证明,年轻,也可以是老资格。

四、叶飞:唯一一位有双重国籍的上将。

叶飞生于菲律宾奎松省一个中菲混血家庭,菲律宾名为西思托·麦卡尔托·迪翁戈,5岁被送到中国,早年就读于厦门中山中学,1928年加入共青团,进行秘密革命工作,负责组织宣传,1932年才加入共产党,这在一众高级将领中并不突出,次年,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这就有很大的含金量了,中央红军长征后,叶飞与中央失去联系,率领部队在闽浙边开始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抗战期间编入新四军,军事才华在一起得到展现,解放战争末期,已经是三野兵团司令了,叶飞综合能力在开国上将中可以排进前五,唯一的遗憾是金门战役战败。

五、洪学智:唯一的一位“六星上将”。

之所以被人称为六星上将,是因为1955年首次授衔时,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三颗星,1988年又一次全军大授衔,时年75岁的老将军再一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三颗星,名副其实的六星上将,这样的经历在开国将帅中是绝无仅有的,洪学智搞军事、政治、后勤都很出色,在开国上将中,综合能力也是很强的一位。

洪学智、肖华、粟裕、陈赓

六、贺炳炎:唯一一位准兵团级上将。

首次授衔时,关于上将军衔有一个硬性标准:兵团级。但由于要考虑其他因素,所以也有例外,像许光达、王树声两位也是正兵团级,但考虑到派系平衡问题,两位最终被授予大将军衔;徐立清也是正兵团级,但自己本身就是负责评衔工作的干部之一,为了避嫌,自己降为中将军衔。

贺炳炎当时是准兵团级,连副兵团级都不是,按理说只能授中将,但考虑到他长期作为贺龙麾下战将,代表着红二方面军和八路军120师,贺龙这一支必须得有一个代表性的人物被授予上将,而贺炳炎正好是最佳人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