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再见西沙
再见西沙
到过西沙的人都惊叹她的美。蔚蓝清澈的海水、洁白如银的沙滩、片片成林的椰树、自由飞翔的海鸟……然而,驻守的官兵在陶醉于她的美的同时,更陷入对她无法释怀的深爱,因为,西沙的经历已然成了他们一生难求的宝贵财富。
2004年,我带着好奇来到了西沙,成为了驻守永兴岛上的一名装甲兵,后来借调小岛有了比别人不同的经历。回想起那时小岛上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营房破旧狭窄,好几十号人挤在一个房间躺大通铺,除做饭和有任务外,其余时间不供电。整个小岛只有一条从码头通往宿舍的狭窄水泥路,其余都是珊瑚沙路。通信比较落后,电话只能接不能打,几十号人抢一条从榆林总机转过来的外线,一两个月能够听到三至五分钟家里打来的电话,那就是莫大的幸福了。信息比较闭塞,主要通讯方式就是写信,把全连官兵写好的信打包,让休假的战友一块带去邮寄,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很难吃到新鲜的青菜,很多战士严重缺乏维生素,大部分战友口腔溃疡疼痛难熬。虽然说条件比较艰苦,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精神状态都很好,齐心协力地干工作。在这种良好氛围中,我很快就度过了“适应期”,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小岛上有一位老技师,他是我们的分队长。个子不高,黝黑的脸庞总是给人一种睡不醒的样子,但是如果有紧急情况,银屏上显示有任务的时候总是充满了不一样的精神活力……刚到小岛的时候,操作一套新型未接触过的设备,机房里看着老班长们运用自如地使用,而我如同闲人一般无所适从,我的心深受刺激,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在别人娱乐嬉笑时,我在机房修理室内熟悉各类参数和性能指标;训练间隙众人休息闲侃时,我一个人默默地看着理论;中午大家都在午睡的时候,我在机房结合实物跑线路图……终日乐此不疲。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很快掌握了该套新型装备的操作和维修技术,并独立处理了几次故障,得到了连队领导和班长们的高度肯定,从此激发了我自学的兴趣和信心。其后我又自学了空调、电冰箱、电饭煲、电视机、影碟机、电动机、音响等一些电气设备的修理技术,掌握了电脑应用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技能,成为了连队著名的电器修理小专家,帮助排除了许多长期困扰大家的常用电器故障,看着大家满意的笑容,我心中充满了快乐。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自己却过得非常充实。
西沙常年高盐、高温、高湿,多热带风暴(台风),对装备使用保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型设备故障率很高,加之器材补给困难,经常影响战备值班,看到此种情况,大家都很着急,往往都是要立足现有装备,自己想办法解决。从拆卸的一些废旧家电零件中寻找应急器材,由于型号不匹配,规格不对应,参数不统一等原因,经常要昼夜奋战,才能筛选出合格的零件。有时为了查找故障原因,经常会来来回回的在各个设备点线路中多次来回的寻找检测,平均温度50多度的密闭环境空间里工作七八个小时,替代器材性能不稳定,经常有漏电现象,电压经常过高,如果身体接触到会局部烧伤,在这种艰难危险情况下,我们能保证装备技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自己的价值也在辛苦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为了钻研业务积累工作经验,根据不同的气象和海岛情况,认真总结出了一套能够圆满完成各种舰船联合在本海域组织的军事演习和观察保障等任务,多次受到上级的好评,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同专业比赛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业务技能有了质的提升……
虽然我已经回到地方,但是与西沙说“再见”的日子仿佛还是在昨天。回首自己在西沙群岛工作的经历,心中坦然而且欣然,因为在上面工作的每一分钟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值得更加珍惜!随着住房条件和南海战略要地的重要凸显,西沙已经不再“与世隔绝”(以前的艰苦环境),看着今日漂亮的营房、配套的设施、整洁的环境、和谐的氛围,说实话,我很留恋这远离大陆的“弹丸之地”,留恋曾经和我朝夕相处的战友们,留恋我洒下汗水的每一寸土地,留恋我种下的每一颗花草、树木,留恋与我相伴多年战斗的岗位。
我会把这一切都珍藏在美好的记忆里,西沙再见!再见西沙!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陈天洪,海军军士长退役,四川宜宾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