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包饺子,北方是腊月二十三,为什么南方却是腊月二十四?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传统上的小年,并不是单独指一个日子,小年的意义重大,从这一天开始,就算进入过年了,人们也变得更加忙碌,准备年货、宰鸡、杀年猪、吃的、穿的、送的、吃的,都要准备齐全,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祭灶”是一个重要民俗,“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人们会买些糖瓜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多带点吉祥福瑞回来,翻看日历,你会发现,同时出现了两个小年,北方小年二十三,而南方小年二十四,怎么还分南北方,这到底闹的是哪一出?
真凭实据,这个可不是随意瞎编的,打开日历,可以随时验证,确实出现了两个小年,还特意标注了北方和南方,关于这个原因,咱们还得往回倒几百年,人类从宋朝开始,就一直有祭拜灶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固定的日期,就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时间来到清雍正时期,帝王家有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因为第二天就是小年,为了节省开支,干脆提前一天祭灶了。
于是帝王家的小年祭灶,也就变成腊月二十三了,文武百官一看,人家帝王都腊月二十三了,咱也别装清高,干脆都改成腊月二十三吧,北京是明清的首都,属于北方地区,所以在这里最先流传开来,而南方地区,则“山高皇帝远”,一直延续更早的那个日子,也就是腊月二十四,由于多年的习俗已经形成,谁也不好更改,两个小年都被编进了万年历,并且还会一直延续下去,也就是说,每年都会有两个小年,永不更改,都是延续老祖宗的习俗,这一点谁也没有错。
关于南北方小年,这一点完全没必要争辩,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所经历的朝代也多,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北方就认腊月二十三,南方就认腊月二十四,谁也没错,要论正宗的小年日子,还是腊月二十四比较正确,但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提前一天,那时候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皇宫里的达官贵人、帝王将相、文武百官,都是腊月二十三过,老百姓腊月二十四过,船夫腊月二十五过,所以才有了这个说法。
灶王爷
北方深受皇宫的影响,越传越广,也就改为二十三了,大清律例也没这方面的规定,索性就都这样了,南方距离远,仍沿袭以前二十四日祭灶的老习惯,不改也不稀奇。
一、祭灶
虽然小年相差一天,但习俗大致一样,祭灶必不可少,制作一个手工小马,晚上供奉灶王爷吃饺子、糖瓜,然后点燃,磕四个头,把灶王爷送到天庭,向五皇大帝汇报工作,老百姓常说“上头言好事,下届保平安”,给灶王爷吃糖,就是希望嘴甜些,多说点民间的好事,好带回祥瑞、福气、财运等,所以说,我们应该多做好事,因为一举一动,都被灶王爷看在眼里,他可是“一家之主”。
腊月三十,人们再通过请神的方式,把灶王爷重新请回自己家里,灶王爷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人们会烧香摆贡品。
二、扫尘
该扔的扔掉,该修的修补,窗帘被褥洗一洗,蜘蛛网扫一扫,下水道清理一下,全家上下发动大扫除,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迎接新年,正月初一至初五,人们是不能打扫卫生的,不让劳累,“玩”就是最大的任务,离春节还有六七天的时间,工作会更加强烈,小年是春节的开始和前奏。
三、洗浴
全家老少,都洗得干干净净,洗掉身上的污秽,保持身体干净,这也是人们迎接新年的一种态度,越干净越好,人也显得精神,新年新气象,新衣服都换上了,不洗澡怎么行?现在洗澡不方便的小伙伴,也可以延续到腊月二十八,总不能一直没条件吧?洗洗搓搓,人也变得轻松了,没什么坏处。
北方人习惯吃饺子,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调馅的,有和面的,整个过程轻松愉快,画面是真的非常温馨,等饺子上桌了,蘸着腊八醋吃饺子,欢声笑语,自己包的饺子,鲜嫩多汁,营养美味,吃着就是香。
传统习俗不能丢,就像“祭灶”一样,灶王爷和财神爷都是神仙,该拜的时候一定要拜,很多年轻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封建迷信,其实这样真的不好,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人们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老祖宗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不但要延续,还要传给下一代,传统习俗千万不要弄丢了。
各地还有很多小年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都有哪些呢?
禁止抄袭,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