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那么问题来了。
诸葛亮火烧魏军30万(甚至说80万)面无惧色,为什么在火烧3万藤甲军的时候,却发出“必损阳寿”的感慨。
笔者思来想去,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1.曹军是敌人,而南蛮算是自己人
换言之,火烧魏军是大国之间的正常较量;而火烧藤甲军烧的是自己的子民。大国之间的较量,不管是明争暗斗还是阴谋诡计,都无需自责,因为双方有各自的立场,各自的使命,不问对错。
而蜀汉内部的叛乱就不一样了,起初定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是为了什么?对孟获七擒七纵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降伏其心,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如今时间紧迫,不得以而火烧藤甲军,违背初心,诸葛亮于心不忍,发出感慨。
2.火烧藤甲兵是灭族之战,不留后路
后文诸葛亮自己做了个解释:
蛮兵如此顽皮,非火攻安能取胜?使乌戈国之人不留种类者,是吾之大罪也!
杀人与灭门,罪过是不一样的。
这个区别就好比吃了五万头猪跟杀了三千大熊猫或者东北虎。
3.诸葛亮的年龄和状态不同
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虽然都跟诸葛亮有关,并且前二个还是他一手策划的,但是他没有亲临现场,没有目睹便没有那么多的不忍。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借来东风就走了,至于放火,那是周都督的事情了,折阳寿的也应该是他。
那时候的诸葛亮年纪轻轻,意气风发,还没有那么多的焦虑和忧愁。
随着年岁的增长,责任的加重,思虑的加深。
到了七擒孟获的时候,他是一个饱经岁月沧桑的丞相,目睹藤甲兵烧死在自己眼前,所以发出感慨:“亮虽有功于社稷,然如此烧杀生灵,必损阳寿”。
最后总结一下,那就是诸葛亮在一个忧虑很深的年纪,用了一个残忍的种族灭绝手段,对付的还是蜀汉南中的子民。于是发出“必损阳寿”的 感慨,这是对人性的反思,对天命的敬畏。
完。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指正修改错误之处,发表不同看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