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养生很关键,老中医教你如何自查湿气(附祛湿食谱)

👆不知道自己的体质?

测一下,一分钟教你定制膳食

还有 688元 省中医终身免费舌诊卡等你来领

栏目特约养生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节。
夏至天气高温多雨,在这种湿热交加的环境中,正是人体最容易受到湿邪(湿气)入侵的时候。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正正是因为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口臭腰背酸疼容易犯困经常腹泻眼睑水肿头发或脸上容易出油……这些都是体内湿气惹得祸!

看精神

湿气明显的朋友常常会感到身体特别困倦,肢体困重乏力,觉得身上有种被包裹着的感觉,让人懒得动,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湿重如裹」。

看胃口

湿气重的朋友到该吃饭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

看大便

大便不成形,提示体内有湿。即便大便成形,但大便之后总会有一些黏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或是刚大便完又想大便,总觉得排不干净,这也是体内有湿的表现。

看耳朵头发

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此外,如果毛发容易油腻出油,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表明体内有湿气。

看舌苔

其实判断有无湿气最准确的方法就是伸出舌头看看,若舌苔白厚带腻,提示体内有湿。若舌苔从白厚带腻转为黄厚带腻,则提示体内有湿热。

不会看舌?无法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

广东省中医院研发推出的「望舌问膳」,只需拍一下舌苔,15秒就能够获悉你的身体情况,为各位朋友迅速判断自己有无湿气。

在这里还有省中医为你量身打造的适合你的祛湿膳食计划,集齐了养生药膳、汤膳、茶饮、膏方,指导对症施膳,轻轻松松把湿气从身体「踢走」

👆点击测一测还能领取价值688元省中医终身免费舌诊卡

中医认为湿性属水,水属于阴,因此湿为阴邪,好耗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

本来长夏季节容易湿邪侵袭,加重了承担运化水湿功能的重要脏腑——脾的负担,从而更容易导致人体内部代谢的不平衡,招致湿留体内而致病。因此「防湿」必须从饮食做起。

下面来给大家推荐两道夏至养生药膳:

荷叶茯苓粥

材料:荷叶1张(鲜荷叶较好,干茶叶也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放入冰糖即可。

作用: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

苦瓜黄豆排骨煲

材料:苦瓜300克,黄豆100克,排骨500克。

做法:先将排骨焯水后用清水冲干净,与切块的苦瓜和浸泡好的黄豆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用大火煮15分钟后改为小火,再焖煮6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作用: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益血补虚。
虽然食用不少祛湿健脾的食物,但夏天湿气重,还是积累了不少湿在体内。
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总是晕乎乎的,睡不够,还食欲不振,甚至大便总是不干净,处于身体三个凹陷处的穴位就是人体的排湿口,可以通过揉按穴位进一步排湿。
膝窝的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肘窝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腋窝的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
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