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宫观的基本布局:均衡对称式与五行八卦式
道教的宫观是供奉、祭祀神灵的殿堂,又是道教徒长期修炼、生活和进行醮祈禳等仪式的场所。
其建筑的门类很多,有宫、观、殿、堂、府、庙、楼、馆、舍、轩、斋、廊、阁、阙、门、坛、台、亭、塔、榭、坊、桥等,这些建筑扫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供奉祭祀的殿堂、斋醮祈禳的坛台、修炼诵经的静室、生活居住的房舍和供人游览憩息的园林建筑王大部分。
道教的宫观建筑,源于华夏先民的祭祀活动。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宗庙的祭享制度,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延续不断。道教的宫观即借鉴了传统宗庙的形式,是用以祀神修道之所。
道教最早的道观相传是陕西终南山的楼观台。
《楼观本起传》称:“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
东汉末年,道教初创,修道者大都结舍深山,茅屋土阶,甚至栖宿洞穴。汉张陵创五斗米道时,设二十四治所,建筑规模不大而简陋。魏晋南北朝时,很多崇道皇帝在京邑为道士大兴道观,说明当时道教建筑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并趋于定型。唐、宋两代是道教的鼎盛期,恰好这一时期以高台基、大屋顶、装饰与结构功能高度统一为主要特色的中国木结构建筑,不论从建筑形制到组群布局,还是工艺水平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据《唐六典祠部》记载,当时天下宫观总1687所。道教建筑统称为宫观,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道教宫观建筑的平面组合布局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建筑手法;
另一种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位置,然后再围绕八卦方位放射展开具有神秘色彩的建筑手法。
前一种均衡对称式建筑,以成都青羊宫和北京白云观为代表。
成都青羊宫,其山门以内,沿中轴线上,依次设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姆殿、玉皇殿,两侧则有降生台、说法台。膳堂、房舍等一类附属建筑,亦安排在轴线的两侧。
第二种五行八卦式建筑,可以江西三清山建筑为代表。
三清山的道教建筑雷神庙、天一水池、龙虎殿、涵星池、王墓、詹碧云墓、演教殿、飞仙台八大建筑都围绕着中间丹井和丹炉,周边按八卦方位一一对应排列。而它的南北中轴线特别长,所有其他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的两端一展开,构成一个严密的建筑体系。
这是由道教内丹学派取人体小宇宙对应于自然大宇宙,同步协调修炼精气神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
学道体悟,寻找自己。
▼点击下方“道缘天下”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