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作家专栏】五姨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五姨,是我的叔伯姨,名叫侯方志,是一个苦命的人。起初,嫁给我的邻村东王庄一个厚道的农民。尽管小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但夫妻恩爱,苦中有甜。谁知,好景不长。一次日本鬼子扫荡时,姨夫惨遭活埋。五姨闻讯后,哭得死去活来。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也不睡,只是呼天抢地的痛哭。眼泪哭干了,人也憔悴了。外祖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派人将五姨接回娘家。

那时,五姨刚二十来岁,又未生育,媒婆便张罗着给五姨说亲。受封建礼教熏陶很深的五姨,开始说啥也不同意,决心守寡终生。在亲朋好友的规劝下,才改嫁到七八公里以外的党尔寨李家,做了填房。前房留下一个男孩,心底善良的五姨视如己出,精心抚养。李家的家境很贫寒,丈夫又病魔缠身,五姨除了起早贪黑,没白没夜地劳作外,还要上敬公婆,下教幼子,伺候多病的丈夫。终日里费心劳力,却从来没喊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街坊邻居都夸五姨是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可人们哪里知道,五姨的心底埋藏着深重难言的哀痛啊!

1957年农历三月,表弟月成出生了。五姨的心中燃起一团希望之火,虽然极为贫穷,却充满了生活的信心。

  屋漏偏逢连阴雨。苦命的五姨在表弟月成还不大懂事时,又失去了顶梁柱——丈夫。万般哀怨与苦痛横亘于胸,而此时的五姨却没了眼泪,只有沉默了。

  五姨经过这次打击,似乎变得更坚强了。她抚摸着表弟的头,心中骤然升起一团希望的火焰。在那“吃大锅饭”的年代,五姨拼着命干,想多挣点工分钱。平日里,五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勒紧裤带,省下一星半点,用以养家糊口和供儿子上学。后来,长大成人的表弟看到母亲如此辛苦,说啥也不上学了,帮着母亲共同支撑起这个残破的家。

  因为家贫,表弟迟迟订不了婚。望着年龄一年大似一年的儿子,五姨着实犯愁了。她托亲戚找朋友为儿子提亲,每每都是女方嫌其家穷,宣布告吹。表弟理解五姨的心,经常劝慰五姨:“别着急,没有媳妇也是一辈子,有我在您身边就什么都有了。”五姨责怪道:“没有媳妇哪像个家啊?”表弟嘟哝道:“谁叫咱家穷呢!”这下刺痛了五姨的心,她两眼含泪,像木头人似的呆坐在那里。孝顺的表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赶紧一边捶打着五姨的背,一边道歉说:“娘,都是我不好,说话没轻没重,让您老人家生气了,您可千万不要生气啊!”见儿子如此一说,五姨扑哧一声笑了。

六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春天,我母亲突患重病,整整一年不能做针线活,我上无姐、下无妹,没人能帮母亲一把。病中的母亲看着纺好的棉线堆在那里不能织成布,三个儿子身上的衣服破了不能补,心里很是难受。母亲噙着满眶热泪,把我拉到身边:“孩子,去找你五姨吧,让你五姨帮着把那棉线织成布。”我哽咽着点了点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背着一大包棉线和父亲从邻居家借来的一大碗白面,顶着刺骨的晨风上路了。十余公里路,我走了两个多小时。当我一身尘土,满脸泪痕地出现在五姨面前时,她的心碎了。五姨把我拉到怀中,仅说了一句:“我的儿,你吃苦了。”眼泪便扑簌簌成串滚下。

五姨家确实很穷,住的是几间破土房,屋里除了一张旧八仙桌,两把旧木椅,一个旧柜子外,再无值钱的家什。中午吃饭时,五姨把两张碗口大的白面饼,一碗鸡蛋汤端到我的面前,她却和表弟躲进了小厨房。我觉着不对劲,便跑到小厨房看个究竟。我一下子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五姨和表弟正在吃糠菜窝窝头,喝白开水。顿时,我的眼泪无声地、湍急地顺着两颊流进嘴里,又流进心里,把破碎的心也给凉透了。五姨的形象突然在我的心目中,变得是那样的高大!

1976年4月,从军6年的我第一次探家时,去看了一次五姨。五姨的家境依旧,表弟还是光棍一个。许是过度操劳之故,五姨变得苍老了许多。从前那乌亮的黑发被满头白发所取代,脸色灰黄、清瘦,露出愁苦惆怅的神色。我轻声劝慰:“姨,过几年光景会好的,别老想发愁的事。”五姨苦涩地笑了笑:“做梦都想有个好日子,啥时候你月成弟娶了媳妇,我这块心病就去了,不然的话,我死也不能瞑目啊!”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做老人的不都是这样吗?

1999年春节前的一天夜晚,已年届85岁高龄的母亲,向回家探亲的我提出一个要求:“有空陪我去看一看你五姨。”我连忙答应:“行,咱们明天就去。”母亲满意地笑了。已经好多年没去看过五姨的我,被无尽的痛悔和不安折磨着,久久难以平静。 

第二天,临行前,母亲让我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白布包,说是给五姨的。

午饭时分,我们踏进五姨的家门。见是我们,82岁高龄的五姨格外高兴。她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喃喃道:“我的姐姐,你怎么来了,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不能见面了。”说着、说着,像山中溪流般的泪水,汨汨地在那满是褶皱的面颊上流淌。

  母亲哭了,我也哭了,在场的人都哭了。

  望着这一动人的情景,我更感到愧疚了。我自责地说:“姨,都怪我不好,这么多年没来看您。”

  五姨的嘴唇微微地抖着:“你不在家,工作又忙,咋能怪你呢,怪就怪我这条没用的腿,要是我的腿脚好,早就去看你娘了。”听了五姨那宽宏大量的话,我的心释然了。

母亲打开那个白布包,原来是几件新衣服,是母亲特意为五姨准备的。我又一次被感动了,这是饱尝人生风霜、历尽世间苦难的老人之间的一片深情啊!

我急忙掏出100元钱,塞到五姨手中:“姨,这是我孝敬您的,请您收下。”五姨推托再三,终拗不过我,只好收下了。

“姨,怎么不见月成?”我大声问。

“上窑拉土去了,我已叫媳妇去喊他,一会儿就来。”五姨笑着说。

“噢,月成结婚了?”我一阵兴奋。

“结了,闺女12岁,小子也9岁了。”五姨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不一会儿,表弟月成进了门。他一把拉住我的手,欣喜地说:“表哥,你咋来了,真想你呀!”他随手一指:“这是你弟妹爱青。”还没说上几句话,五姨便催促表弟去准备饭菜。尽管我再三劝说不要破费,一桌子丰盛的酒宴,还是很快摆在了面前。

  喝着美酒、叙着旧情、聊着往事,我真切地感到,时代变了、生活好了、人也爽了,五姨的精神世界充实了,似乎变得年轻了。

  夕阳西下,五姨含着泪水与我们话别。她反复叮咛:“有空再来,可一定来啊!”我含泪许诺:“姨,一定、一定!”

车子远去,五姨那恋恋不舍的神情渐渐融入小乡村的暮霭中。  

又过了8年,再次回家探亲的我,本想去看看五姨,却得悉五姨已经故去了,我心中顿然有一种悲痛的情感在涌动……

微刊编辑部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64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2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56元(含平信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北辰区西堤头镇东赵庄天赐园E区3一3別墅  邮编300402   收款人:刘士芬。征订事宜请联系刘士芬女士  手机:15122164320

------------------------------------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0)

相关推荐

  • 心有莲花自芬芳

    表弟名叫小强,是鲁北平原上一个地道纯粹的农民,与我是姨表兄弟,排行老四.我们有好几年没见面了,最近一次见面,他着实"惊"着我了. 别后,我的脑海里满是他的微笑. 见面那天,已进入初 ...

  • 90岁老人过寿,岁月不饶人,母亲感慨人生如意与否,时也与命也

    导语: 近日,打电话回家,恰好是母亲的好友乔姨的公公,90岁大寿. 乔姨女儿萍儿也从南京赶回来. 一:知心朋友相交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当初我们家搬过来的时候,是独家独院的门户,因为没有邻居,外加父亲 ...

  • 齐帆齐||结婚彩礼多少才合适?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不是所有人娶媳妇不愿花彩礼钱,我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看男方的家庭情况. 不是所有人都不愿出,只要合理,都是自己人,肥水不流外人田,互相有面子.当然多数人会觉得不出彩礼更好,钱在自己口袋 ...

  • ​沧桑老人的儿时记忆二则 || 张荣

    沧桑老人的儿时记忆二则    张荣    遇事应该多往好处想    外婆驾鹤西去了,母亲特别悲痛,要我们一起到外婆家奔丧,可我死活不去,不管母亲怎么说,我都是用"不去,就是不去"来 ...

  • 【西南作家散文】高秀群 /上坟

        上      坟 白酒醪糟   巨   变 写给碑山之 芦山县的大川镇晓里乡舅父家,离我家并不算远,但路峡.弯多.车少,需要几次转车,新年往来人多,车挤,还需走路才能到达.因此,每年母亲都为给 ...

  • 为给儿子还房贷,老人从楼上摔了下来

    文:桃之夭夭 图:来自网络 小姨和我母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是外婆收养的孩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愚昧封建,如我外婆.她先后生了七个孩子,夭折了四个,只剩母亲和两个舅舅,巨大的悲痛过后,这个可怜的 ...

  • 【临汾作家专栏】大漠深处“怪树林”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这是人间绝美的风景,大自然的不朽杰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说啥也不会相信,大漠深处会有如此令人震撼的壮美画卷. 大年初五,吃罢早饭,我们驱车向大漠深处的&qu ...

  • 【临汾作家专栏】走进校园的春天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也许冬就是积蓄,生命在经历一场萧瑟冷寂.风霜雨雪的洗礼之后,带着过去的期望在这里挣脱束缚,孕育出温暖的春天. 春天的到来,让温柔的生活在脚下延绵,展示出最甜润 ...

  • 【临汾作家专栏】父亲的参酒

    散文福地杂志专辑 您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父亲血压低,偶尔会眩晕,医生便建议父亲饭前喝点白酒.久之,父亲的血压正常了,白酒也成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每次看到父亲就着菜肴甚至咸鸡蛋滋呀着白酒很享受 ...

  • 《作家专栏》总第148期:五千年文化|桂花(河南)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温故知新.感恩2019,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和纸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和纸刊的成长.微刊和纸刊已 ...

  • 【文学时代微刊】《作家专栏》总第291期:中国北方民族史话·“五胡”乱世涌入中原|李铁(北京)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春天快乐 温故知新.感恩2018,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的成长.微刊已经成为 ...

  • 作家专栏 | 张天敏:昭君永失望月楼 五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昭君永失望月楼五 文|张天敏 昭君对侍者的怀孕之说,很是震惊.她唯一能缓冲情绪的是,掺进几分怀疑,认为侍者是偶出妄言. 她在汉宫曾听说,怀孩子是男女相爱的结果.可她对单于 ...

  • 【作家专栏】甘茂华|​​​读赵彦红散文五篇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读赵彦红散文五篇 赵彦红,生于七十年代,媒体人,有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散见于省市级报刊杂志.爱生活,爱文字,爱世上一切美好.新闻为自己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文学 ...

  • 山东作家‖【五阳湖揽胜】◆孙德喜

    作者简介 孙德喜,齐国古都,蒲翁故里山东淄博人.作品散见<齐鲁文学><鸭绿江><参花><文学少年><散文百家><散文选刊>< ...

  • 【作家专栏】甘茂华|​​​颂橘坡笔记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颂橘坡笔记 --屈原.屈姑和脐橙饼的故事 一 屈姑是谁?与原屈有何关系?众说纷纭,并无定论.而我,倾向于屈姑即屈原姐姐.诚如晋人袁山松<宜都山川记>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