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出炉!绍兴宁波融合红利喷薄而来!
夏至过后,日益上升的气温,正化作滚烫的热浪,不断消弭着绍兴与其他板块的边界。
上星期,《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出炉,推动杭绍融合更进一步。
这星期,政府再次印发《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将在两市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联动发展格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甬绍双方对融合做出的努力,以及两市未来共同发展前景。
1st
构建甬绍“30分钟生活圈”
和其他大湾区融合城市一样,甬绍一体化的基础,是两市相对接近的地理占位。
而交通,作为拉进板块距离的最快方式,自然成为两市融合发展的第一步。
目前,绍兴、宁波正在构建全方位立体交通网络互联。
轨道方面,由萧甬铁路绍兴段改造而成的绍兴城际线(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已正式接入宁波站并实现杭绍甬贯通,未来从绍兴老城区出发,便能从容买票进站,享受地铁式的便利通行。
铁路方面,绍兴金甬铁路的建设正在迅速推进,建成后,绍兴将实现与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互连互通,近一步促进两地交流互动。
与此同时,杭州湾货运铁路前期研究,也正在协同开展,为两地货物运输提供更大的便利。
高速方面,中国首条智慧高速——杭绍甬高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在云控平台、自动驾驶专用车道等各种“黑科技”赋能下,宁波、绍兴两市的通行时间,还将大大缩短。
还有一些国道工程,如G329国道西延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为甬绍两市通行带来更多样化的选择。
此外,两市还将开行甬绍城际公交,绍兴公交卡与宁波公交实现互联互通,杭甬运河宁波段实现双层集装箱通航,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新昌航站楼开通运营......
在纷繁的交通路网加持下,宁波、绍兴两市通勤时间,将近一步缩短,两地构建“30分钟交通圈”,将指日可待。
2nd
联合打造湾区创新引擎
如果说交通融合,仅仅针对拉进宁波、绍兴两市地理距离,那么产业融合,则代表着两地融合的近一步深入,是两市协同发展真正开始。
大湾区时代,本就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的宁波、绍兴,正凭借杭州湾大湾区黄金腹地的地理占位,经历着轰轰烈烈的产业转型。
两市之间的产业融合,一方面是形成产业合力,促进各自产业、科创实力的快速壮大升级。
如《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指出,要加强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与绍兴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与滨海新区的平台协作、项目合作、要素流通、生态共建。
甬江科创大走廊与绍兴科创大走廊,一个是作为宁波重大科创平台,将在未来打造“一区三高地”(全球新材料科创高地、全国工业互联网科创高地、全国关键核心基础件科创高地,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最优区)。
另一个,则作为绍兴科技创新的“金名片”,担负着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的重任。
前湾新区与滨海新区,则都是大湾区时代的重点产业基地,承担着宁波、绍兴的产业转型风暴。
四大片区的合作沟通,如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迅速推动两市国家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创新产业的发展,并带动城市能级的提升。
另一方面,则是两地产业人才的共享。
《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指出,“要发挥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带动效应”。
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源于2018年宁波的“高新精英资本引才计划”,意在瞄准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广揽实战型科技人才。
发挥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带动效应,意味着未来类似宁波“高新精英资本引才计划”,很有可能也将在绍兴出现。
此外,随着两地产业沟通越来越密切,绍兴也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宁波的人才外溢,反之,绍兴人才也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宁波人才进行交流互动。
3rd
共建甬绍四明山生态文旅休闲体验区
文化,永远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为了真正实现两市融合,宁波、绍兴还在努力实现彼此之间的文化共鸣。
比如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保护利用。
大运河文化带,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途径无数国家重点保护文化遗产,记录这中国千年繁荣昌盛。
浙东唐诗之路,不仅景色优美,还涵盖了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南宋文化、手工艺文化和越剧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底蕴。
共同开发保护两大文化带,不仅将促进两市文旅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两市之间的文化交融。
风景秀丽、横跨宁波、绍兴的四明山,便是两市下手的第一个目标。
根据《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宁波、绍兴将重点打造甬绍四明山生态文旅休闲体验区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甬绍合作先行区三大联动区块。
下一步,串联环四明山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共享阳明文化资源,加强对四明山区域旅游品牌的策划、打造、包装、推介......
城市的融合,往往伴随着无数发展机遇的降临。
在甬绍一体化进程,绍兴的滨海,柯北,上虞南部,已然凭借产业、文化优势,率先获益。
未来,随着甬绍全面融合计划的继续推进,绍兴还将有哪些板块,收获甬绍一体化发展的红利,值得大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