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Workbench 螺栓认识

螺栓分析是极其复杂的,得慢慢来,逐步认识。这里先学习材料力学书籍上一些小问题,貌似与螺栓有关,本节先认识螺栓预紧这种载荷。
材料力学习题

本习题安排在材料力学单杆拉伸以后,与螺栓其实没啥关系,借它认识下螺栓预紧。

解答如下

梁单元模拟

实际关注的只是螺栓轴向受拉,故其外侧被连接件无需过于详细建模。螺栓公称直径12mm,螺栓小径10.1mm为承载强度计算依据。在DM里面建立模型如下:
DM建模
先在XZ平面建立一个直径25mm(模拟被连接件),长度80mm实心圆柱(螺栓长度80mm).接着在XZ平面建立直径10.1圆草图(螺栓小径),选择拉伸:
因为只考虑轴向受拉,没有横向剪切作用,故而将两个被连接件合成一体,无需风格。使用【Create】-【Point】建立构造点,依据点来建立梁单元:

选择内表面作为基准面,直径10.1的边线作为引导线,面偏移半径的距离(在孔中心建立构造点),建立两个构造点。(构造点类似于辅助线之流,只是建模辅助)定义梁实心圆截面,直径10.1mm。

创建连接

采用joint下的固定(Fixed)来建立梁端点与直径10.1mm边线之间的关系

指定参考对象为直径10.1mm实体圆边线,指定梁端点为移动对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Fixed。定义圆柱外表面与地是固定关系:

边界条件

首先设置两个载荷步

在第一个载荷步施加预紧作用,第二个载荷步锁定

单击红色长矩形框内的数字位置可以切换载荷步,可以从明细栏设置对应载荷步,也可以从表格直接设置。

分析结果

轴向变形

预紧时候给的是0.03mm调整量,观察图示发现,轴线方向一部分是正数,一部分是负数。上面往下拉伸,是为负值,下侧往上拉伸,是为正值,符合实际。两个方向,一正一负的调整量,综合看接近0.03mm。这么看来,没啥问题。
轴向应力
因为Beam后处理看应变挺麻烦,这里直接看应力也是一样的

理论计算78.8MPa,软件这里计算62.275,误差19.96%。之所以谈误差,而不是错误,因为两个数值处在同一数量级。可是19.96实在是太大,在如此简单的问题上不应该。这说明变形还是存在问题,应力有问题,说明应变有问题,进一步说明变形存在问题。

毫无疑问,拉伸应力也是不对的。需要重新看问题

题目与建模之间的差异

图示习题为间隙配合,螺栓与被连接件之间存在着间隙。有限元模型梁与孔之间没有任何间隙。螺栓头部与被连接件之间贴合,螺栓小径与被连接件的孔边线没有之际关系,垫片的一侧是同样的道理。有限元模型,梁端点与孔边线直接相连,且是刚性(Joint的Fixed类型默认为刚性),即点与线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理论上,施加预紧0.03mm以后,两块被连接件与螺栓在轴向方向应该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即被连接件会变形,那么0.03mm收缩量应该有一小部分是包含连接件变形量。观察材料力学的求解,这0.03mm的变形量实际上都给了整根螺栓。软件里面的模型,默认是可变形的,因此这存在着差异。

剖开整个结构,观察到上图。为了更进一步观察端点连接情况,放大细节查看:

螺栓端点与孔边线一起有轴向位移,因为云图颜色一样,这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也就是预紧的时候,螺栓拉着一部分连接体发生了轴向变形。这与我们想要的是不一样的

那么换句话说,这0.03mm预紧量并不是完全作用在螺栓之上,被连接件分担了。材料力学计算是完全忽略了被连接件,不考虑它的变形量。

修改被连接件为刚体

仅修改被连接件属性,其余保持不变,重新求解即可。

0.03mm的预紧量已经完全施加在螺栓之上,观察结果:

轴向应力78.75Mpa,理论计算78.8MPa,结果很满意。

理论计算预紧力6.31Kn,软件计算预紧力6.304Kn,误差0.095%。

实体单元模拟

既然上面分析,其主要在于螺栓,忽略被连接件,所以只需要建一个实体圆柱作为螺栓即可。直径10.1mm,changdu80mm。两端用远程位移约束所有自由度,如下所示:

观察结果

轴向变形

或者直接使用螺栓工具查看:

螺栓工具给出,预紧量为0.03mm。

正应力

与理论计算误差在1.2%,可以获得预紧力大小约6.005KN。另外亦可以直接建立一个梁模型,不需要被连接件,方法如上一样。因为该螺栓仅仅受到轴向作用,我曾尝试使用Link来模拟,可始终不得要领,不知道是否可行。在使用梁建模螺栓预紧需要注意,不可只划分一份,无法建立预紧单元。


注:仅记录学习FEM的一个过程,表达的是个人观点与认识,欢迎一起讨论学习。有疑问可以私,本号没有留言功能,无法互动。本人小白一枚,正在努力的路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