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专刊】石三伢子(毛泽东乳名)童年求学的故事

石三伢子童年求学的故事

我们寻觅毛泽东成功的根源,除与酷爱读书、勇于实践、超群的才华、坚强的意志众多等诸多的因素有关外,发现他成功的奥秘,在于他儿童时期所接受的教育有密切关系!

石干娘

我们先从毛泽东的乳名说起,他的乳名叫石三伢子,是由于两个哥哥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毛家尤恐先例重演,将生下来的毛泽东送回娘家寄养,并拜一石头为“干娘”,故名石三。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毛泽东从一岁多开始直至1902年春进南岸私塾读书,一直是寄养在外婆家,他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唐家坨这个小山村度过的。

当时文家已是四世同堂、40余口的大家庭,又属小康之家,书香门第,更有优良的家风。这家风是坚韧不拔、勤劳精细的治家作风;是行善好施、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纯朴的心,真诚相处,温顺和谐。毛泽东的外祖母、母亲和童年毛泽东深受这文氏家风之影响。

毛岸青编著的《少年毛泽东》中对此有重要记录:“毛泽东的二舅文玉钦,排行第八,毛泽东喊他八舅。他虽是一个汉子,但读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墨,曾经手抄一本《家范箴言》,还在家里开设蒙馆,叫文家子侄们读书。4岁的石三伢子也跟着去当'旁听生’。他和表哥文运昌、文南松他们一样,端端正正坐着,不吵也不闹,瞪着眼睛,听八舅给表哥们讲书。除了《家范箴言》,还有《百家姓》、《三字经》……读过书以后,八舅就限定时间,要表哥们背书。哪晓得表哥们只会贪玩,碰到背书的时候,书都忘的干干净净了,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这时候,毛泽东就站出来,说:'八舅,我晓得的背书。’文玉钦以为他是讲的好玩的,就说:'你还没有读书,晓得什么!’毛泽东却说:'不信,你听。’就从'赵钱孙李’背起,一直背下去,没有一个错字。文玉钦十分奇怪,就对母亲和哥哥嫂嫂们说了此事。大家听了,也是很惊奇。”[毛岸青 邵华《少年毛泽东》京华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P4]

文玉钦,字正莹,是毛泽东母亲的哥哥,毛泽东的亲舅父,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毛泽东称他八舅父。文正莹1859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唐家坨,是一位生性正直,性情温和的乡中秀才,颇有文才。他在家里办了一个蒙馆,这是一种旧式的学堂,是专门给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就他一位老师,招收了一二十名七八岁乃至十岁左右的孩子入学。

一天,幼年毛泽东在舅父的私塾里玩耍,不料小小年纪的毛泽东竟不好贪玩,在私塾学堂的学习风气影响熏陶下,竟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课。

童年的毛泽东在文家颇受长辈爱护、器重,加之他聪明可爱,被人视为宝贝。八舅文正莹非常喜欢他,经常带他在学堂,毛泽东成了私塾一个特殊的“学生”,接受了长达数年的私塾教育,所受的教益比正式生还多。

当时,毛泽东只有几岁,还不到上学的年纪。每天,当表哥们去上学后,他就常常独自一人跑到门前的小溪里玩水,到屋后的田里去捉蚱蜢。外婆怕心爱的小外孙出什么意外,便让文正莹的三子、比毛泽东大三岁的文南松,把毛泽东带到文正莹的学堂里去玩耍。可是,谁也没料到,这个稚童竟能安然地坐下来听八舅讲课,跟着学生们一起念书。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他居然也能把《三字经》、《百家姓》等课文背下来。看到毛泽东读书这样有天赋,文正莹心里特别高兴,充满爱意地称外甥为“小小陪读郎”。[毛泽东和他的二十四位老师 中央文献出版社 尹高朝 著 2001-08-01]

文正莹虽然是一个没有求得任何功名的“布衣”,但却有着远大的抱负。他常自叹命运不济,此生壮志未酬,故而把满腔的热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常教导子侄外甥们从小要树雄心,立大志,学得真才实学,将来建功立业。

就这样童年的毛泽东经常得到八舅的勉励,为将来报效国家好好学习。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即时身无分文 ,也能心忧天下”,成长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年来最大的成功者之一。

图片:网络

文章:文湘

热门

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