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海印寺——憨山大师传【连载(28)】

【崂山海印寺遗址】

第十章:海印风光

四、《楞严悬镜》

  万历十四年冬十一月,海印寺的第一期工程竣工,盖好了几间禅室。憨山师徒乔迁新居,心情都非常愉快。

  憨山从五台山法会以来,奔波辛苦,身体一直不好。这时,有了焕然一新的禅室可住,立即好像有了家一样,身心都放松了,参禅用功,也有了新的境界。

  一天晚上,憨山跏趺静坐良久,起来后,推窗遥望,只见明月当空照耀,全山冰雪覆盖,大海宁静无波,景色既奇特,又漂亮,恰似蓬莱仙境一般。憨山忽然又进入了禅定境界,身心世界,当下平沉。宇宙天地,都像空中的幻像假花一样,消失不见,清清静静,明明朗朗,空无一物的“大光明藏”又显现了。

  片刻之后,憨山出了定,一首诗偈从胸次中流淌而出:

  海湛空澄雪月光,此中凡圣绝行藏,

  金刚眼突空华落,大地都归寂灭场。

  憨山出身于讲究“义学”的报恩寺,参禅没有明确的师承,没有师父给他印证。在五台山开悟后,曾经研读《楞枷经》来自己印证。这次,他又拿出一本《楞严经》,印证自己禅定的境界。信手翻开经书,一行字映入眼帘,好像佛祖显灵一样,恰恰就是说他此时的境界:

  “汝身汝心,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憨山一下子领悟了《楞严经》全经的宗旨,胸中的感受喷薄而出,创作欲望不可遏制。他点起蜡烛,铺纸磨墨,拈起毛笔,文不加点,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当蜡烛燃到一半的时候,一篇《楞严悬镜》已经写就。这篇文章有好几千字,不算太长,简明扼要地拈出了《楞严经》的宗旨主题。

  此时已是凌晨,寺中僧人们都起床准备做早课了。

  憨山长吁了一口气,把侍者唤了起来,将文稿交给他,让他高声朗读一遍。

  憨山闭了眼,静静听着自己的新作,感觉文辞华美,意义精确,见地深刻,好像梦中得到神授一般,不像是自己写的。

五、营建海印寺的岁月

  万历十五年,憨山四十二岁。这一年,海印寺开始修建大殿。憨山兴冲冲地开堂登坛,说法传戒。海印寺吸引了远近许多僧侣和居士,成为山东省著名的佛教道场。

  由于许多居士刚刚归依佛法,信仰佛教,对佛教经典还不熟悉。憨山挑选了一部篇幅精短、简明扼要的《心经》,深入浅出地给居士们讲说,完成了一篇《心经直说》。

  秋天,老朋友胡顺庵告老辞官,回到了故乡东莱。听说憨山大师在崂山驻锡说法,就来山里看望,并带来了本家的一个孩子,送到海印寺出家,给憨山当侍者,憨山给他取法名为“福善”。福善,后来成为憨山大师著名的弟子,患难相从,生死与共,《梦游集》的文稿,都是他负责记录的。

  万历十六年,憨山四十三岁,海印寺的工程仍在继续。憨山给弟子们讲授自己创作的《楞严悬镜》,有的弟子建议说:“《楞严悬镜》写得很精彩,准确地把握住了《楞严经》的宗旨要义,心观俱明。但是,毕竟太简练,没有一字一句地对原经进行解释,这样,初学者就不容易领悟。希望师父慈悲慈悲,重新撰写一部,每字每句地进行解释,利益后人。”

  憨山于是开始创意《楞严通议》,确定了全书的宗旨、结构,但因事务烦杂,没有立即动笔。

  万历十七年,藏经阁修建完毕,太后钦赐的《大藏经》安奉妥当。憨山借此开始阅读藏经。抽出时间,还给弟子们讲授《法华经》和《大乘起信论》。

  另外,《年谱》虽无记载,但从其它记载得知,憨山这几年虽常住在崂山,但经常去北京。

六、想念父母

  憨山离开五台山以后,一直就有回乡探亲的念头。但是,他是出家人,不应当再想念家乡,想念父母。如果回乡探亲,僧俗两界可能都会有非议。另外,憨山也担心自己见到父母后,感情控制不住,影响禅修。

  憨山一直把此事放在心里,有一天晚上,他坐禅完毕,睁开眼睛,忽然作了一首诗偈:

  烟波日日浸寒空,鱼鸟同游一境中。

  昨夜忽沉天外月,孤明应自混骊龙。

  他非常高兴,把侍者叫进禅室,高兴地说:“我现在可以回乡探望父母了!”

  依在下的愚见,憨山大师这首诗偈的意思是说:鱼游于烟波之中,鸟飞于寒空之上,本来不是一种境界,用此来比喻出家和在家两种状态。但是,参禅开悟以后,境界已经没有分别,烟波可以浸入寒空,海天一色,也是一境,鱼和鸟其实都处在一种境界之中,并没有分别。但这只是理论上和主观上的说法,必须在境界上真正做到这样。憨山大师在禅定中更进一步,就好像明月投影于大海,月影与骊龙相与周旋,但天上的明月本自如如不动。

  换成更明白的话说,憨山大师通过禅修,已经能够做到心境的“如如不动”,即使回乡去探望父母,感情也不会生起波澜;即使沉沦于世俗红尘之中,禅心也不会有丝毫的动摇。历代禅宗祖师,在开悟后常常有些奇异的行径,比如流连歌楼酒肆等等,外在行迹上恶俗到极处,而禅心本无动摇。憨山大师的这首诗偈,也是这个意思。或者说,身有探亲之“行”,而心不著探亲之“相”。


(0)

相关推荐

  • 人生的三重境界和三大任务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谈到人生的境界,我最欣赏西方近代哲学家尼采的" ...

  • 看山看水悟人生

    人生如禅,禅悟人生.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第一境界中,人 ...

  • 参禅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不做第二个谁只做第一个我你怎样理解

    参禅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重?不做第二个谁只做第一个我你怎样理解

  • 烟波蓝‖文/别话

    烟波蓝 你眼里,有海一样的烟波蓝. --简媜 阴霾的天空下,总觉得自己好像遗忘了某些心里的东西,仿佛是那些神秘而热烈的追寻,我想我不该这样. 我太久没有领略这世间细碎的美好,忘了多久没有在夜晚看月光皎 ...

  • 何谓憨山?——憨山大师传【连载(95)】

    何谓憨山?(代序) 1第一标题 题 "憨" 憨有痴呆的意思,又有天真.纯朴的意思.使用起来,语气比较亲切,没有太多的贬义.在下是北方人,从小经常被人称做"憨憨" ...

  • 不坏金身——憨山大师传【连载(94)】

    第二十六章:涅槃寂静 1第一标题 题 8金刚不坏的肉身 据负责运送灵龛的晏日瑞和慈力.广成等人说,灵龛在途中曾有许多神异变化.刚开始,是四个人抬着走,并不觉得沉重.但到了濛里码头,弃船上岸时,八个人抬 ...

  • 争夺遗体——憨山大师传【连载(93)】

    第二十六章:涅槃寂静 1第一标题 题 6隆重的后事 大师去世的消息传到韶阳,太守张三星立即派遣官员来吊唁,并且主持封龛仪式. 萧玄圃离开曹溪只有五天,还在雄州.他听说以后,非常赞叹,说:"大 ...

  • 涅槃寂静——憨山大师传【连载(92)】

    第二十六章:涅槃寂静 1第一标题 题 4从容辞世 憨山大师对自己的辞世时间,早就心中有数,体现出修行有素的大德风范. 八月,大师派侍者去感谢吴生白的护法诚心,临行嘱咐说:"即使是佛祖,也非常 ...

  • 回归曹溪——憨山大师传【连载(91)】

    第二十六章:涅槃寂静 1第一标题 题 1回归曹溪 明天启二年(1622)十一月十日,七十七岁的憨山大师在僧俗弟子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了隐居五年多的江西庐山五乳峰法云寺,回归广东曹溪南华寺. 这是一件很有 ...

  • 著书庐山——憨山大师传【连载(90)】

    第二十五章:归隐庐山 1第一标题 题 5回归曹溪的因缘 憨山大师于万历四十五年归隐庐山,兴建起了五乳峰法云寺,准备在这个地方安居养老.但是,因缘际会,请求他回归曹溪南华寺的呼声越来越高. 万历四十七年 ...

  • 归隐庐山——憨山大师传【连载(89)】

    第二十五章:归隐庐山 1第一标题 题 3营建五乳峰法云寺 憨山师徒一行,告别了刘玉受,继续乘船出发.有位吏部官员崔鹤楼,赶来拜会憨山,听说已经出发,便乘船追赶,终于在长江上会晤,畅谈而别. 五月十六日 ...

  • 异梦传说——憨山大师传【连载(88)】

    第二十五章:归隐庐山 1第一标题 题 1在江苏一带的游历 憨山师徒离开浙江,进入江苏境内,仍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可以说是东游余韵. 在苏州,受到雪浪洪恩门下弟子巢松.一雨两位法师的欢迎,他们把憨山师徒 ...

  • 告别杭州——憨山大师传【连载(87)】

    第二十四章:菩萨应世 1第一标题 题 11补叙东游的其它故事和著述 东游期间,憨山除了在径山.云栖.净慈等地活动外,还漫游了杭州附近的名胜,如灵隐.三竺.西山等.这段时期的著述也比较多.除了给紫柏.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