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泄要方
【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炒白术三两(9g) 炒芍药二两(6g) 炒陈皮两半(4.5g) 防风一两(3g)
【用法】:上锉,分八帖,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郁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证治机理】:痛泻之证系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
①肝脾脉在两关,肝脾不和——则两关不调;
②弦——主肝郁,缓——主脾虚;
③舌苔薄白——亦为脾虚之征。
【治法】:治宜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经典】:《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泻后痛缓。
【方解】:
①君药: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培土,为君药。
②臣药:白芍——酸甘而寒,柔肝缓急以止痛,为臣药。
白术+白芍——二药配伍,可于土中泻木。
③佐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
④佐使药:防风——具升散之性,合白芍以助疏散肝郁,伍白术以鼓舞脾之清阳,并可祛湿以助止泻,又为脾经引经药,故兼具佐使之用。
⑤全方相合,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配伍特点】:补脾柔肝,寓疏于补,扶土抑木。
【运用】:本方为治疗痛泻之代表方。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左关脉弦而右关脉缓为辨证要点。
【第十版方歌】: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更错。
【第九版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又腹痛,治在抑肝与扶脾。
【第八版方歌】:痛泻要方,二白陈防,补脾柔肝,祛湿优良。
【第七版方歌】: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