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一天的琐事,怎么她写的就不是流水账呢【读书课堂】

读书小笔记

2019/11/15

读书会上品读了《目送》中的“我村”,孩子们戏称“这都是一天中的日常琐事,流水账啊”!想必自己的作文经常被贴上“流水账”的标签才有此判断。

是不是流水账,当然不在于写的是不是日常琐事,而在于“形散神不散”之精神。细读下来,通篇之精神要么体现人性,要么表现历史,要么洞彻生活……当然就不是流水账了。

原文(为简洁,略有改动,下同):早上十点去银行,财务经理人知道你什么都不懂……认真地跟你解释什么是什么。有一天突然问你:我走了,你怎么办……

感悟:非常普通的日常办事,可银行办事人和顾客之间却有了不是亲友胜似亲友的牵挂。想想我们去办事经常碰到不耐烦的面孔,这难道不是人性中的亮点么?

原文:去洗头,老板娘知道你坐哪张椅子,知道你广东话差不跟你聊天,知道你剪什么发型,知道你若染发用什么植物染料,知道你喜欢喝咖啡。

感悟:有没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老板娘无需电脑,靠人脑就记下了你的大数据,无怪乎标题叫“我村”,一听脚步就知道是谁的乡土熟人朋友圈。

原文:十二点到邮局寄信,明明是“二十块”,邮务员说要“二十文”,还问你有没有“碎银”。让你感觉好像活在清朝。

感悟:很有特点的语言,体现这个村的古老。

原文:从邮局出来到广场,有屈臣氏。这时候你发现正准备穿过的十字路口有个小庙,不到一人高,一米宽,里面有神像,香火缭绕不绝,外面是川流不息的人潮车阵。这个庙叫“大海王庙”。

感悟:说完了几个并行的事儿,文章从清朝穿越到现代气息的广场,然后又在一瞬间从现实到超现实的神仙庙宇。引人深思的是,幽静矮小的庙宇座落在喧嚣的街角,它象征的大德王恩似乎丝毫不受影响,信徒依然深深拜倒。

我们忙碌在车水马龙的城市,我们是否也可以,随处随时都作心灵的故乡?

原文:广场上几百个白发苍苍、步态蹒跚的老人肩并肩坐在一起,静默几个钟头。他们可以孤单却不孤独,既是独处,又是热闹。

感悟:目光转而聚焦在广场上的垂暮老人,他们接近人生的终点,与上一段的庙宇一样,在闹市中,自己内心却若一潭静水。

原文:最后一站菜市场。你一出口“蹄髈”,卖肉的就知道你是台湾来的,当你表示惊讶时,他告诉你大陆来的说“肘子”,广东来的说“猪手”。

感悟:粤语歌自成一体,不仅仅是发音,连内容都这么生动。不经意间普及了民俗知识。

作者学识渊博,没想到在这方面还是卖肉的知道得多。所以学无止境,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生活本是学不完的书。

原文:菜市场的花铺,看店的阿婆听不懂你说什么,便请对面卖活鸡的阿婆帮忙翻译。卖活鸡的阿婆操着近乎广东话的国语说,她要去找花铺的老板,要老板挑最好的水仙球根给你。

感悟:卖活鸡的阿婆不怕国语说不好,因为她的心是热的,她就是想帮忙,而且还要老板挑最好的给你,不正是标题“我村”所体现的乡土淳朴么?

原文:留下我守着花铺。对面鸡笼子里的鸡,不停地扇动翅膀,时不时“喔喔喔”地啼叫……像童话世界里的声音。但一个客人指了它一下,阿婆提起它的脚,一刀下去,它就焉了。

感悟: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好心的阿婆,却一刀结束了公鸡的性命,那么干脆麻利。或许,那只公鸡,来不及思考自己过山车般的命运,或许,公鸡真的不知道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