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语文一直很渣,作家爸爸看了一遍试卷后的总结,让全网父母想收藏……

学渣家长请留下

学霸家长请走开

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作家爸爸。他的儿子曾经学习很差,被父母有针对性的辅导之后,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中考逆袭,高考也最终考入武汉大学。
这篇文章,是这位爸爸辅导孩子语文的一些经验。他自己也说,这些都是“虎狼药”,更适合成绩中下游的孩子。如果大家家中也有语文分数上不来的孩子,可以留作参考。
图片来源:电视剧《春夜》

肚里要有货

才能对症下药

儿子的语文一直很渣,其它功课,我老婆都能解决,惟独语文,她莫可奈何。
时间花了,却不见效。
初三最后一学期,我只花了二个月时间,直接将儿子的语文从D级带进A级。
让老婆惊诧,差点把我神化。
但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两个月儿子的语文水平,并没有得到质的提高,我只是帮他解决了答题形式和方法。
换句话说,我只是提高了他的应试能力。
当然,我之所以能提高他的应试能力,反过来说明儿子的语文,其实也没有他以前表现出来的那么差。
小学时,儿子读过不少书,是一个爱看书的娃。
他肚子里是有“货”的,这些货也许比不上学霸,但足够他获得一个较好成绩。
图片来源:电影《亨利之书》
而我,则是给他找到了那条获得应有成绩的捷径。
敏感的家长看到这里,就会发现,我又设定了限制条件,那就是这个“学渣”必定是一个爱看书的娃,要不然,我估计我的办法,你也用不上。
不过,大翻盘我不敢保证,但提高一些分数应该没问题。
我接手儿子的语文时,他的成绩惨不忍睹。
比如说,如果115分是A级的话,他很可能只打90几分。
如果105分是A级的话,他就打不到90分了。
为了弄清他究竟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我把他一年来的语文试卷全部找来看了一遍,主要是看他的扣分点。
看多了就知道,他的错误是有迹可寻的。
既然有迹可寻,自然就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在这之前,老婆之所以没能让成绩提高,是她对待语文教育,仍然采取的是题海战术。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都是一本一本去做,一题一题去做,然后给他纠正每一个错误。
可对于一个佛系读书娃来说,无论他在同一个地方犯多少次错,他都不会下功夫、有意识地争取在下一次成功避免。
图片来源:电影《巴黎淘气帮》
他要学的不是语文一科,每天有无穷的信息量在他脑海叠加。
他的错,你纵向观察,一目了然,但横向放在众多学科中,却不显眼。
就算犯10次同样的错,对佛系的他来说,都是首犯,所以,每次他都犯得清新自然,漫不经心。
你若痛心疾首地跟他说:“又错了!都错了无数回了!”
他瞟你一眼,冷冷怼你一句:
“用得着这么夸张吗?最多两回。”
所以,我一向反对语文也用题海战术,那几乎是一种灾难。
对我来说,语文学习就是一种休闲。
做别的功课累了,想调剂一下头脑,养一下精神,就翻翻各种杂书,那都算是语文学习。
我读高中时,常在语文课上读闲书,对我来说,那就是语文学习。
甚至我不交语文作业,老 师也不管,只要我能保证语文考试每次全班前三就行了。(为什么不需要全年级前三,后面我有答案。)

抓到篮子里的不都是菜

答题是有标准化程序的

现在来辅导儿子,我也不主张他做更多题,在最后时刻,如果为了语文,而抢占别的学科的时间,那么语文上了A,别的也有可能回落到B去。
所以,我只找核心,只抓关键,每一种题型该如何回答,我要让他倒背如流,形成条件反射。
而要形成条件反射,就必要把“答题公式”牢固掌握,就像掌握数理化公式一样。
举个例子吧:
阅读理解,在我辅导他之前,儿子甚至从没认真分析过题义。
题目究竟要求自己回答什么?考点在哪里,出题老师的意图是什么?
他全搞不清,完全是按自己的意思,胡答一气。
有时题目明明有三问,他答完一问,因为把空格填满了,他就不管后面两问。
他甚至都不知道语文的得分点,也是有步骤的。
比如说古诗词阅读理解,请你就其中的一联(首颈颔尾),进行赏识。
放在平时,你怎么胡说八道都可以。
但在试卷中,人家早就规定了的答题方法和步骤,模板如下:
这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或修辞,描写了什么事情、画面或意境,展现(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感情),揭示(表达、蕴含)什么感情、志向、情操、志趣。
好!你没说手法或修辞,扣一分。
你没说描写了什么事情、画面或意境,扣一分。
你没说展现或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扣一分。
你没说揭示了什么志向、情操、志趣,扣一分。
这便是4分题的来由。
所以,有时你发现你家娃的试卷明明答得满满当当,而且似乎也有道理,但阅读老师只给一分。
你疑惑不解,去找老师,老师说:
我给他一分,只因为他卷面干净,不给分,也是可以的。
他答了这么多,却没有一个得分点。
那么,这首诗究竟描写了什么意境?表达什么心情?揭示了什么志向或情操?
对于初中生来说,与其说是考内容,不如说是考形式。
考试的目的,不是需要你把一首古诗审美出独一无二的新意来。
恰恰相反,它就需要你的大众情感,或者大众认同。
针对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羁旅诗、怀古诗等类型,它早就制定好了答案,放在那里等你。
你好好把它们背出来,便行了。
等到考试时,你只要判断它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你就可以照着答案填上去就行了。
如果你完全理解了这首诗,你也可以答得更精准一些,不理解也没关系,你就按标准答案答题便是,4分也可以保证得到3分。
整个中学的语文教学,都是从一种大众审美出发的。
目前是为了追求人类情感和汉语逻辑的共性,所以才设置标准答案。
在少年的这个阶段,不需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哈姆雷特,它只需要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哈姆雷特。
这其实是为了统一价值观,要不然社会会乱套的。
你只有明白大多数人心中的哈姆雷特是什么样子,以后你才有可能创新出奇,再挖掘一个崭新的哈姆雷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历史,读得越多,离中学时的标准答案越远。
比如说,对李自成、洪秀全、曾国藩等各色历史人物的评价。
儿子做再多的题,如果不懂这些,不去认真总结各种条条框框,那都是白搭。
所以我不要他做题了,直接背初中语文答题公式。
比如说,请问诗中加点字词是什么意思?
你不是直接说此字词的意思是什么,就完事了,这只能得1分。
它是有答题公式的:
  • 你要先解释字词的本意(1分)
  • 再说这个字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1分)
  • 然后分析这句诗是什么意思(1分)
  • 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1分)

你也许会说,这不是答非所问吗?
可人家是一个4分题,标准答案设计时,就有这4个得分点。
你少答一点,就扣1分。

小学背诵很有必要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又比如说,文言文,其实是儿子的强项,可他依然得不到分。
我之所以说是他强项,是因为在小学时,我与儿子曾共同朗读过《三国演义》(我现在后悔,应该要朗读《东周列国志》,可能效果更好,因为东周比三国更文言化一些。)
为什么要与他共同朗读呢?
是儿子无论如何也不想朗读这么厚的一本书。
所以我与他约定,每天早晨,与他一起读几页,我读一段,他读一段。
我读的时候,他用手指着我读的地方不停移动就可以了。
因为他若不指着,我怕他根本不听我读了什么。
大作家贾平凹老师曾说,他在写作之初,朗读过大量明清笔记小说。
由此形成自己简约、平实、生动、形象的文风。
我想让儿子一步到位,便带着他读古白话文。
图片来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很显然,我过于拔苗助长了,儿子并没有从中吸收到写作养料,很快形成自己的文风。
但《三国演义》毕竟有很强的古意,这使得后来儿子在阅读古文时,理解力比其他同学更具优势。
有些古文,我读着都有些吃力,他却能说出故事大意。
可是,他的文言文阅读还是得不了分。
虚词实词的应用及解释,做了N多的题目,他依然丢分。
还有,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他也丢分厉害。
我接手后,不要他做题了。
直接要他背诵常用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若干用法和意义。
只要一看到这个字,头脑马上呈现出它的N种用法和意义,再与考题一对较,立马就知道是哪一种了。
至于如何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也有技巧公式在里面:
每一个字都要翻译,省略的意思也要表达,还要做到信、达、雅。
总之,儿子要做的,就是背诵。
万变不离其宗,把基础搭建好,把答题公式背得滚瓜烂熟,直至形成条件反射,那初中的语文,对他来说,就不用怕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谢尔顿》
最后两个月,除了学校发的试卷,我没要求儿子再做别的作业,甚至学校每天发的试卷,我也只是让他看看答案就行。
我只要求儿子把几页答题公式背得烂熟,我随便抽问,他都能对答如流。
(别问我答题公式是什么,有专门的语文老师总结,网上有卖,有心的家长自然能找到。)
那会儿,老婆心里很着急,认为不进行题目训练,就是纸上谈兵,这是要把小谢子的语文逼上绝路。
而长沙的死规则,一旦科目有得C级的,就别想上一所好中学,如果得了D,甚至连高中都进不了。
我向她拍了胸脯保证:
只要你确保其他科目都上A,语文我绝不给你拉后腿。
着急的还有儿子,这种背诵太难了。
这不是背文章,这是背一条一条的答题规则,及古字词义和例句。
上下文毫无关连,却要背得烂熟。
对于漫不经心了这么多年的他来说,这几页纸,太具挑战性了。
没错,很多学渣,有时就是不具备死记呆背的决心和习惯。
而一些能放之四海皆准的基础知识,你不牢牢记住,其实就是不具备民族大众情感,那么你一答题,就有可能偏离标准答案。
所以说,这与其说是背答题公式,不如说是在形成共有的民族情感,非死记硬背不可。
儿子避无可避,每天早晨我都盯着他呢。
30分钟,背多少新文字,复习多少旧文字,都有规划的,不怕他偷懒。
晚上抽时间再背,就这样反反复复背记,像一剂苦药,连续吃上一个多月。
儿子总算领略了苦读的真正含义。
在这之前,他不感兴趣的,都是避开不读。
除了该背的课文,他没有为语文强记过,这怎么可以呢?
我估计大多语文学渣都是这样的。
事实证明,我的方法极为有效。
最后两个月,一模、二模、三模考试,儿子每次语文成绩都在提高。
特别是最后20多天,我们把他留在家里,全部时间都由我们一对一定点辅导,儿子语文进步更快。
老婆其实挺佩服我的,因为她拿不下的语文,经我一辅导,就有立竿立影的效果。
她甚至认为,我能辅导好语文,别的科目也一定能辅导好,只是我舍不得花她这么大的精力。
听得我好汗颜的,确实,她在苦啃中学课本时,我躲在一旁,在手机上刷网络小说。
三年高中,刷完了猫腻等好几位大神,刷了几千万字,我想寻找网络小说与纯文学之间的差异。

追求满分作文

便是想害孩子

对付学渣的作文,其他办法都是假的,套题才是惟一出路,而套题是有技巧的。
儿子中考那年,我正好猜中了作文题,并让儿子事先背诵了一篇类似的文章,所以作文并没有失分。
对别人而言,中考高考作文套题很难,但对一个认真研究了题型和题义的人来说,套题其实并不太难。
只要是用心的家长,都能做到。
儿子高考,我也套中了题。
今年全国10个高考题,我只有一个没套中,其他的,全部被我套中,只要按我的套题法去作文,作文就不会丢太多的分。
当然,这里说丢分,是相对60分的作文,只能打30多分的学渣而言的,换了能打50多分的学霸,再来学我的方法,那简直就是想让自己变蠢。
偏偏有些家长,自家娃作文能打50多分了,还不满意,还希望能得满分。
可其实,满分作文最是无趣。
会写满分作文的人,以后绝对不能从事文学创作等工作。
这就像中国历代的状元郎,几乎很少成为家喻户晓的诗词文章大家一样。
为什么?就因为他们太会写满分作文了。
提起笔,满满的都是套路啊,提起笔,满满的全是标准啊。
这样的人,如何能写得出独具一帜、刁钻古怪的性灵文章?
比如说,今年浙江那篇满分作文,完全就是高校论文体。
这个学生,他绝对成不了作家,做高校老师则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我建议家长,满分作文,就不去求它了。
如果有余勇,让孩子追求其他科目的满分吧。
不但作文不要满分,语文都别追求太高的分,一是语文很难追高分,太浪费时间了。
二是语文分太高,这人就把语文学蠢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他自己蠢了,把灵性的语文也给弄蠢了。。。
话说那年高考,我语文127分,这个分很高了。
不能再高了,再高就是把语文学蠢了。
作为没有标准答案的语文,你都能打140分以上,可见你这个人比机械还标准。
这样的人,我甚至都不建议TA大学读中文。
TA把语文学死了,学呆了,学得太理性,所以不适合学中文。
真正的文学创作,它需要一个人独一无二的性灵和思考,要出奇出新,而不是标准答案。
中学语文之所以制定标准答案,是为了让莘莘学子情感和逻辑趋同,形成民族大众情感,这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举。
你语文能打高分,只说明你拥有大众情感和逻辑。
而真正的汉语学习,到最后你应该是一种创新,追求的是不同。
可你已把语文学死了,很难回到最初那个精灵古怪的性情了。
这回我说明白了吗?
若还是不懂,我也没有办法了。

同呼吸共命运

做好助手

对了,刚刚有家长问我,作文选那些辅导素材本?
我其实以前就说过了,高考那年,我几乎把市面近十种作文素材都买回家翻翻,然后分门别类地把觉得不错的素材和段落找出来,让儿子抽时间背诵。
把觉得不错的题目,在吃饭的时候拿出来与儿子讨论。
你现在要我推荐,我都离开高考一线两年了,我如何知道现在的作文素材是一些什么内容啊?
家长,加油啊。
如果你真的付出了比娃们更多的精力,那你家娃再渣,成绩也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上来。
你若不信,咱们打个赌,可否?
事实上,大多陪读家长,只是做了一日三餐,对孩子们的学业,基本都是袖手旁观,还喊着自己付出好多好多。
而其实你付出的只是隔岸观火式的焦虑和不懂装懂的指手划脚,对水深火热的学子而言,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你说你能力不够吗?
还真不是,你是耐性不够。
你宁愿牺牲钞票,也不愿牺牲时间,对有钞票的人来说,时间才是最宝贵的。
所以,你宁愿与哥们、与闺蜜聊天聚会,哪怕就是聊孩子们的事,你也不愿意真正与孩子“同呼吸,共命运”一回。
而自从儿子上中学后,老婆就再没有自我了。
整整六年,她为了一个娃,把自己生生整成了一个教育家。
这六年,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儿子的学习助手。
她从没这么爱过我。
除非我住院,她从没有心心念念在我身上停留一天。
但六年时间,她的心思无时不刻不在儿子的学业上。
如清照词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觉得,找结婚对象,妻子的角色,要次于母亲的角色。

 树妈说:

文章之后,还有件事情要跟大家说一下,咱们开通视频号啦。

最新一期的视频,是关于日本一艘载有52名小学生的渡轮触礁沉没的事故。船上的52名小学生无一人伤亡,背后的原因,很值得我们思考。

想看更多视频,可以关注我。后续我会在这里,继续跟大家分享我的有趣日常、心得、经验……
作者简介:长风大野,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有4篇文章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有几十篇文章选入中小学生辅助读本。有几十多篇文章被选作高考中考试题或模拟试题。著有《草木童心》《独自远行》《老爸,我想把这个世界整明白》《时光的盛宴》《涂满阳光的村事》《末日解剖》等16部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