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 / 谈心,是不是一个圈套?

有一位中学班主任给我留言:“我班上的一位学生穿着打扮总有点古怪。我与他多次谈心,但我的话他不听。怎么办?请詹校指点。”

“谈心?不听?”

“是的。我经常找他谈心,但我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这位班主任回答。她好像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我对谈心的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谈心是为了了解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一定是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对方“听”与“不听”其实并不重要。如果,把“谈心”的目标锁定在“听”,那其实不是谈心,而是批评、指责、说教。比如,面对学生穿着古怪的问题,谈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这样做的心理需求。前提是接纳学生目前的状态,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无病假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纳老师,也才会真正把“心”拿出来“谈”。到这一步,理解并关注学生内心需求,帮助他找到能够表达这种心理需求的更好的方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谈心是平等地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双方感受彼此需要、彼此存在、彼此接纳。由此,老师的眼神里应该充满关切、需求的期盼,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恨铁不成钢的气势。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当彼此听得见心跳的声音的时候,也就掩饰不住内心的真实需求了。

在学校里,不管学生表面上如何强势,但他们终究无法支配自己,所以是被动者、弱者。他们内心渴望平等、自由。“爱学习”与“不爱学习”其实只是对同样的渴望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表达方式。

如果,教师一方事先就设定了谈心的环节、效果、甚至台词,学生能够把你编写的剧本演得那么完美吗?不能。那么,因为失望,他就可能永远会隐藏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谈心”就成了老师的独角戏。

随意一点,简单一点。

记得把自己的“心”也拿出来“谈”。还要让学生感受得到。

否则,你设计的谈心,在孩子的眼里,只是一个圈套。

(作者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崇敏家庭关系学校校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