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的辉煌(三)--商朝的经济文化科教

商王朝是我国第二个朝代,其社会性质仍是奴隶制国家,但商汤立国后吸取了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从而迎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关系相比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无疑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商朝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愈加明晰,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广大平民和奴隶的辛勤劳动,商朝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和光辉灿烂的文化。

22.1商朝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

一、农业

农业是商朝的支柱性产业,是商朝经济文化赖以发展的基础。商朝的农业生产水平无疑比夏朝时高。

商朝初年就确立了井田制,对全国农田进行了规划和分配,并发明了中耕技术(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商朝拥有黍、稷、来(大麦)、麦、稻(野生旱稻)等多种粮食作物,桑、麻、瓜、果、菜等经济作物已不是稀罕之物。这一段时期商朝经济快速发展,私有制度和奴隶制进一步完成,史称“商汤革命”时期。

22.2井田劳作复原像

商朝虽然进入了青铜时代,但民间并无多少青铜农具供农业生产使用,出土的商朝农具绝大多数仍以石、蚌、骨材质为主。挖掘(耕种)工具以磨光的扁平石铲、蚌铲和骨铲居多,不过据推测当时木质农具也应为农具主流(因年代久远,木制易腐朽还未完全证实),殷墟窖穴土壁上有不少双齿木耒(lěi)的痕迹,这种耒痕可上溯至龙山文化遗址中,战国两汉仍见于文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起土工具,早期大禹画像中肩头扛着的就是耒(《五蠹》:(禹)身执耒锸);商朝的主要收割工具则是安装有木柄的石镰、蚌镰。

22.3手持耒鍤的大禹像

商朝的农业卜辞中有粪尿之词,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商朝农业用肥的证据,代表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但此种说法存在争议。正统史学界认为中国西周时才发现农田施肥的重要性(草灰法:焚烧或腐烂后的植物残余翻入地里;基肥法:大田漫撒),而堆肥发酵法(衍生出溲种法-带肥下种、追肥法)则要晚到汉代才出现。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商朝的牧、林、渔、副业都获得相应的发展。

畜牧业:商朝畜牧业相当发达,商族人素来有从事畜牧业的传统,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也进一步发展,不仅六畜俱全而且数量惊人,另外还有驯养大象的记录。畜牧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

22.4“象”字的变迁

1、商人未建国前就非常重视马匹的饲养,所以在商朝出现了战车部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夏朝和其他方国,为商人立国和稳定政权奠定了军事基础;

2、大牲畜的增加使得蓄力的使用成为可能,不少学者认为商朝末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技术;同时蓄力车的出现提升了军需保障、物品流通和商业发展的速度;

3、商朝的牲畜还大量用于祭祀和食用。商人特别重视祭祀活动,大量的牲畜用于祭祀,这从甲骨卜辞和出土墓葬中大量的兽骨中可以得到印证,正因为兽骨的数量足够多,又兼顾耐储存、不易损坏等特性,让甲骨文的出现成为可能,目前发掘存档的甲骨已近二十万片,这还不算未被发掘,或被当做药材和燃料使用和损毁的那一大部分。

22.5目前中国发现甲骨已近二十万片

林业渔业:青铜工具的应用让林木采伐成为一门正式行当。商朝还出现了人工栽培林木的行业,栽桑植麻为商朝手工业提供了更丰富的、规模化的原材料来源,从而带动纺织业的发展;考古发现证明商朝时中国就已有丝织品(平纹的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的縠)和麻布,当时商人工匠已经掌握了提花技术。另外,商朝的淡水鱼和乌龟(笔者开个梗,未证实)人工养殖技术也已出现。

22.6商朝服饰猜想图(复原图)

青铜冶铸业:农业畜牧业的繁荣使非农人口出现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在商朝手工业里青铜冶铸业无疑是当时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当时的青铜大多用于制造礼器和兵器,所以青铜冶铸业在商朝一直都是官方直接管辖的行业。到了商朝后期,殷都集中了当时全国大多数铜器作坊,成为青铜冶铸业中心,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和数量上都大大增加。

22.7商朝精美的青铜器

制陶业及其他:商朝虽然是青铜器盛行的时期,但是对当时的平民百姓而言,青铜器几乎是不可及的。百姓生活用具多为陶器,商朝制陶业发达,技术臻为完善,能生产大量外形美观、坚硬实用的印纹硬陶,其中刻纹白陶造型美观,刻缕精细,是我国陶瓷史上的杰作。另有以加工骨、角、牙等材质为主的日用品作坊出现,玉石加工、漆木、酿酒、餐饮等行业也有一定发展。

22.8商朝云雷文白陶尊器

※ 趣味小知识--“商人”本色

由于内部稳定、生产力水平高,夏朝时商部落的产品就有一定的剩余,于是商族人就和其他部落进行一些简单的贸易交换。商族人率先使用蓄力运输工具,可以赶着蓄力车队往返于部落之间进行大宗商品交易。因为他们是商部落,所以被其他部落称为商人,后世“商人”就成为从事贸易的人的专用名词。

总结一下商朝生产力飞跃的原因:商朝农业科技虽有提升,但是相比夏朝提升有限,其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受生产工具和技术革新影响不大,更多源自商朝在人力组织和运用方面比前朝更有效率。在井田制和集中工坊制约束下,平民和奴隶的集体协作劳动才是生产力飞跃的秘诀所在。

二、科技

商朝的科技水平在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尤其是历法气候数学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

商朝已经有相当完备的历法,知道一年分四时(季)十二个月,月有大小,还知道有闰月,即古书上记载“以闰(月)定时四时成岁”。商朝规定366天为一个周期,以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现在农历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在商末时期就已经有了划分。同时商朝还采用六十进位制(干支)记时日,依据天干产生了“旬”的概念,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商朝很多君王的名字都和天干有关)

22.9有关天气记载的甲骨解读

商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更为丰富,甲骨文中有不少晴天下雨刮风降雪等天气情况的记载,卜辞中祈求雨晴和下雨的记录特别多,可见当时人们在长期的天文观察和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气象知识,这些知识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服务。

商朝天文学的记录虽然不多,但十分清晰,殷墟甲骨文中有很详细的天象记录,卜辞中关于日蚀(食)、月蚀(食)和星辰(彗星、新星)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资料。

在数学方面,商人已经开始使用十进位制,这在世界数学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商人已学会使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可以记录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商人还建立了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可以推断出商人已经可以做自然数的加、减法和简单的乘法。

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教授在其著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曾对中国商朝计数法予以很高的评价:“总的说来商朝的数字系统比同一时代的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更为先进,更为科学。……如果没有这种十进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

22.10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

殷墟考古发现,商朝医生已经有了丰富的人体疾病、治疗和药物的知识,还能用针刺、火灸、按摩等多种方法来治病。商人还掌握了初步的光学知识,殷墟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节省了原材料。

三、教育

根据甲骨文献记载,商朝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学校(教育机构),教育对象以贵族子弟为主,平民百姓缺少受到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商朝对贵族子弟的教育相当严格,不但要学习祖宗的宗教礼法,还要学习舞蹈、演奏、乐理、射术等,可谓能文能武样样俱全。

商朝的教育机构全部由王室直接掌管,分为三个层次:大学、右学、瞽宗。“大学”教育相当于现在的高等教育,是专门培养高等人才(官)的机构;“右学”是次一等级的培训机构,以培养“吏”为主,因建立在皇都的西侧(古代以西为右,尊位),故有右学之称;瞽宗是商朝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当时大学以乐教为主(瞽通鼓),乐教的教师也就是乐师。乐师在学中祀其先祖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

22.11关于瞽宗的古代记述

关于瞽宗的“瞽”字来历,学术界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瞽应取其本义--虽瞎但有眼珠(《说文》),瞽宗因其教师多为盲人而得名。商朝人十分迷信,认为盲人虽然看不到东西,但心智清明,容易掌握音律五行、礼数礼法,可以和神明沟通(受祭祀文化影响),因而盲人教师更易得到受教育和教书育人的机会。

笔者也认为商朝的瞽宗既然承担教育贵族子弟的职责,不应只是个音乐学院(难道要把贵族弟子都培养成音乐家),很可能真的拥有不少学识渊博的盲人教师。而瞽宗多用盲人教师的原因分析有三:一是神权神秘主义的影响;二是出于保护贵族隐私的需要;三是防止教师窥视隐秘资料和自由传播知识。

22.12反应商朝贵族生活百态的壁画

商朝的教育课程繁多,但内容多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贵族子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各方面的技能,这对他们日后的工作生活很有帮助,他们可以直接在社会活动场合和礼教场所进行揣摩学习,逐渐成长为贵族统治阶层所需要的接班人。

四、文化艺术

音乐:自商朝起,中国音乐就有明确的文字记录。商朝青铜冶铸达到较高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乐舞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桑林》、《大护》等相传为商汤时的乐舞,为大臣伊尹所作。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主要有“巫”、“乐奴”和“瞽”三种人。有关商朝的民间音乐记录很少,《周易·归妹上六》和《易·屯六二》确定为商朝的民歌。

22.13商朝铜鼓

文学:甲骨文中已经有“文”、“学”二字出现,部分卜辞已经具备了诗歌的早期形态,可以看做中国文学的开端。(关于甲骨文的内容可见之后单章)

22.14甲骨文“文学”二字

艺术:商朝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筑(石刻故事)、青铜器(造型纹饰)和陶器(色泽纹饰)上,其中以青铜艺术最为成熟、最为震撼(关于青铜文明的内容可见之后单章),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笔伟大财富。

(0)

相关推荐

  • 殷商时期人的衣食住行(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郭旭东)

    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一个时代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探索殷商时期的这一问题时,人们受到了时代久远,实物资料短缺的限制,历史上不少研究者对此皆一筹莫展,扶案兴叹.春秋末年的孔老夫子 ...

  • 武丁奋发振兴商朝:征伐四方,收服西羌东夷 | 夏商史话连载25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经典中国通史之<夏商史话>连载25,欢迎收看. 武丁从青年时期就处于民间,深知平民和奴隶的疾苦,知稼穑之艰难.他一旦改正失德的错误,勤于政事,首先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安 ...

  • 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畜牧业开始由专门的游牧部落来从事.这部分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二)--商朝的政治军事

    商王朝是中国第二个朝代,其势力范围较夏朝扩大了不少,除了夏朝原有的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部分地区,又拓展至陕西.江苏剩余地区和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部分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七)--中国青铜器之殇

    青铜是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其本色为金色,古代又称'吉金'.青铜合金在漫长的岁月和不同的环境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呈现出青绿色.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收藏了一件特殊的青铜器--呰鼎,其保存良好 ...

  • 甲骨文上的辉煌(八)--中国黑白陶器精品赏析

    '陶器'是伴随人类社会时间最久的手工艺制品,早在中华文明起源之初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学会了烧造和使用陶器,极大提升了先民的生活质量,而从陶器中孕育出的瓷器甚至成为了中国在海外的代名词.陶器古朴.瓷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九)--汉字鼻祖甲骨文

    甲骨文,是盛行于中国商代盘庚时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种古老文字,距今有3300多年的历史,因绝大部分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且文字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 ...

  •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四)——围观商人的衣食住行(上)

    夏商时期的文明程度是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这是很多人在读夏商历史时总会有的疑问. 53.1河南鹤壁鹿台阁(仿商代鹿台建筑) 如果只看古代文献和文物图片,绝大多数人都会惊叹,没想到夏商时期中国就有如此高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中国青铜器之殇

    木雕鉴赏 快来加入我们吧!传播木雕木文化知识.普及木材鉴赏要点,以及最专业的木雕木匠工艺素材分享,全方位资源共享平台. 木雕鉴赏 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 ...

  •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金文书法小史及'铭文四大国宝'

    金文是铸造和錾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从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至秦灭六国(前221年),金文实际应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是研究商周历史和上古汉字的珍贵资料. 46.1"国"字的篆书 ...

  • 论怀才不遇的三种层次,盘点历史上仕途辉煌的大诗人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想要创作出名流千古的诗歌,必然要拥有非同一般的经历,这也是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等人成为古代著名诗人的原因之一.不过,也有一部分诗人既经历着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曾官至朝廷高位,施 ...

  • 甲骨文上面的内容是古羌人的语言吗 史料告诉你错了

    说到甲骨文真的是神秘了又神秘了的东西,但是以有的甲骨文已经出土的情况来看的话,甲骨文上的内容好像非常的类似古羌人的语音内容了,那么有的人就问了这甲骨文上的内容是不是就古羌人的语言呢?其实从史料就可以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