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丽78秒惨被KO:从保洁工逆袭中国最能打的女人,不是只有冠军才配叫英雄。

01

“78秒被打倒,卫冕失败。”

这两天“张伟丽被KO”的话题在网络上满天飞,

短短的几个字,背后是国人难以消解的惋惜与不甘。

在4月25日UFC万众瞩目的“卫冕之战”中,

无数国人都期待张伟丽能再次上演惊喜,用自己的拳头狠狠击败对手。

作为中国首位UFC(世界最顶级综合格斗赛)冠军,

和全亚洲第一个在UFC留下胜利记号的黄种人,

当太多的关注和期待落在她身上的时候,张伟丽早已不可能只为自己而战……

或许是身上承载的压力;

或许是旅途、时差,提前脱水减重的疲惫;

亦或是对方主场的嘘声和倒彩,

比赛仅仅开始78秒,还未进入比赛状态的张伟丽,

被对手罗斯的一脚高扫击中沉沉地倒下。

面对罗斯的对头猛击,裁判赶紧叫停了比赛,

而她也至此失去了自己的金腰带……

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和残酷性,

时刻弥漫着紧张气氛的八角笼和角斗场,也更不是“平和友好”的代名词。

就像张伟丽曾在一次比赛中说的那样:

“别眨眼,比赛随时都有可能终结。”

输赢虽然重要,但却不是竞技的全部,

在破除掉“为国争光、为女性争光”这样的光环之后,

或许我们也才能够看到更多运动本身的纯粹。

02

  “进武校哭了7个月,

  鼻血基本没断过。” 

半个世纪前,格斗家李小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似水吧,我的朋友。”

后来,这被人们解读为中国武术精神里的一种哲学:

以柔搏刚,以无形胜有形。

等到了张伟丽这里,这句话被赋予了新的诠释——

“女人如水,可以做柔和的事,也可以做刚猛的事”。

1990年出生的张伟丽,在河北邯郸一个煤矿工人家庭长大,

邯郸,燕赵之地,历来孔武英雄辈出,尚武传统悠久。

很小的时候,张伟丽就对武术心生向往,

可那份钟爱,并不是暴力与头破血流,却更像是飞檐走壁的大侠。

6岁时,她就跟随村里一个习武的师傅,练习武术套路,训练体能,

上了小学,她几乎每年都会嚷着想要去武校。

面对这样的“请求”,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

“一个小姑娘家,难不成要把练武当饭吃啊?”

后来是实在拗不过她,抱着“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想法”,

12岁的张伟丽终于得偿所愿,被父母送到了武校。

学校的条件差得吓人,没有餐厅,平时只能蹲在操场上吃饭,

宿舍也没有玻璃,冬天一盆水搁在地上第二天就结冰了。

在300多个学生,女生也只有少得可怜的20个左右……

由于个子小,基础差,在实战中,她也总是被揍得浑身是伤:

“练过很久的师兄师姐,专挑我打实战。”

“我去了7个月,哭了7个月,鼻血基本没断过。”

可毕竟从小被夸“骨骼精奇”,哪能任由自己被这么欺负,

她开始了比其他人都更为刻苦的训练,

别人中午都在睡觉,她却抽出时间用来练习打沙包,

凭借着这股狠劲儿和艰苦的训练,过去欺负张伟丽的人一个个都成了她的手下败将。

当时武校的学生一般会有3个方向:

散打、跆拳道和武术表演,

这其中,多数女生会选择相对轻松,以后有机会从事演艺工作的武术表演,

但张伟丽却选择了里边公认最苦的散打,伴随着鼻青眼肿的训练日常,

14岁那年,她一举夺得了河北省散打冠军,从此进入了专业队。

03

 腰伤断送了她的职业生涯

  转行当酒店前台、保安谋生

拿到了省赛的冠军,张伟丽自然也想冲击更高的目标,

恰逢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倒数,

她也梦想着有一天,能披上国旗为国而战。

可谁知正当“光明的未来”缓缓走来之际,意外却发生了……

张伟丽训练向来以“拼命”著称,总是成倍地给自己加训练量,

结果这种超负荷的训练让她拉伤了腰,不得不遗憾退役。

在当时,没人能懂那种绝望,像是“轰”的一声,她前行的路被一下子拦腰斩断了,

一个从小练武、文化程度不高的孩子,退役之后应该去哪儿?

家人希望她尽快转行,早点学门其它手艺还能有口饭吃,也好嫁人。

张伟丽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她还是低头了,一个人辗转来到北京谋生……

为了生存,酒店前台,超市收营员,销售,保洁,她都干过,

在幼儿园当老师期间,因为看起来“挺能打的”,甚至还兼职当起了保安。

照这样的步调,也许结婚生子、平淡一生的选择,近在眼前。

可不知为何,张伟丽的心里总有份躁动,觉得自己不甘于此。

拿着不到2000的工资,干着动荡不稳定的工作,那时的她格外迷茫:

“你就感觉好像这个不是我热爱的事,干着没劲儿,没有激情。”

虽然这些经历也许是弯路,但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

她努力复建,养好自己的伤,她终于想明白自己不能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了。

恰逢此时,她收到一家健身房的面试通知,

当瞧见健身房里摆着的那个擂台,张伟丽心中尘封的梦想一下子苏醒了过来:

她知道,自己以后就在这儿了。

连待遇都没怎么问,她就二话不说留了下来。

自那之后,她每天早上六点趁着还没客人,就去健身馆训练,

工作到十点钟关门后,又一个人留下来,跑步,打沙包,练拳。

如果没赶上末班车,她就跑两个多小时的步回家,

“权当给自己加了节训练课”。

一边工作,一边训练,这样的日子,她足足坚持了两年。

太宰治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怀抱梦想的人,似乎非得经历一段被孤立的时光不可,

虽然会寂寞,会有诸多不便,但绝不能向世间的低俗低头。”

那是一种即便苦,即便累,即使没有人理解,也都甘之如饴的经历。

后来,时间一转来到了2013年,

当年,25岁的隆达拿到了第一个UFC女子冠军金腰带,

站在电视机前,身为健身房销售的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进军UFC,拿下综合格斗世界冠军。

04

 只要还有爬起来的拼劲

就可以不怕输

正是由于这份“笨拙”的坚持,

让她在不久后便遇见了自己的伯乐——蔡学军,“拳天下”老板。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格斗经纪人,蔡老板看了她第一眼,就知道这姑娘一定行,

因为哪怕是跟比她重得多的男选手一起摔跤,她的眉头都不皱一下,

“从她的身体素质,还有那股'劲儿’看,

如果我们能将以前训练MMA运动员的经验,

放在她身上,她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运动员。”

张伟丽问蔡学军意见,蔡学军告诉她,想打比赛,得辞掉工作,专心训练。

在考虑了一天了,张伟丽决心豁出一切,辞掉月薪2万的销售工作。

可刚一心一意扑在训练上的她,却又不小心拉伤了腰:

“当时就感觉上半身和下半身脱节了,浑身疼得不得了。”

别说是打拳,那时张伟丽连走路都很困难,

眼瞅着队友都在“砰砰”打拳,自己却什么做不了,绝望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没比赛,没训练,没工作,我完了。”

对于一个连大年三十都要坚持锻炼的人而言,

伤停的9个月,无异于是一场“地狱般”的酷刑,

庆幸的是,在这条苦寂的道路,她咬着牙熬了过来。

伤养好后,张伟丽再次迫不及待的再次投入高强度的训练中,

她每天喝水都是6斤起的,头破血流,鼻青脸肿,也都是家常白饭。

除了训练,每次减重对她而言都是一次内心的摧毁与重建,

有一次降重期间,她看见一个收破烂的男人坐在板车上吃凉皮,眼泪就刷刷往下掉:

“我觉得他好幸福啊,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比我幸福多了。”

这期间,她受过重创,赛前被拒过,哭过,无数次累到眼冒金星。

在肉体和精神双重锤炼下,

张伟丽拥有了更强壮的肌肉、粗大的手,身上的伤也更多了:

“打拳和生活是一样的,我觉得自己更坚韧,也更坚强了。”

靠着这股劲,张伟丽征战由中国原创的“昆仑决”世界职业搏击赛事,

谁都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居然连胜15场,

连接拿下“昆仑决”草量级和蝇量级两条金腰带!

她的出色表现,让她收到了UFC的橄榄枝,

作为世界顶级格斗赛场,全球被签约的格斗手也不过400人,亚洲人更是屈指可数。

后来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在所有人不看好她的情况下,

加入UFC不过300多天的她,在比赛中一连串顶膝,打肘的动作,

仅42秒就KO了巴西女拳王安德拉德,成了UFC史上的中国首位冠军!

赛场上的欢呼声海啸般涌来,她高举双手热泪盈眶:

“我是张伟丽,我是中国人,请记住我。”

在去年的卫冕之战中,时值疫情白热化,

全世界人的心态与情绪都在颓靡与惶恐中,

可对手乔安娜随便拿这事开玩笑,还肆意挑衅,

比赛中,张伟丽用5个回合的鏖战挑落对手,并在赛后说出了那句“名言”:

“我觉得我们是冠军,不是暴君。”

接连的胜利,带来了一股旋风、一场风暴,

但是这风暴也包裹着她,对她构成一种限制:

作为一名“英雄”,她被要求再次夺冠,不然就辜负了国人的信任。

但张伟丽再清楚不过,“冠军头衔”迟早会被更强悍的肉体替换,

就像有一次她跟康复医生聊天时说的那样:

“你成为冠军,肯定有下来的那一天,

但是,上去漂亮点,下来漂亮点,就可以了。”

没有人能永远站在巅峰,

输输赢赢从来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何况是在局势瞬息万变的角斗场中。

你会被对手打败,会被生活打败,甚至会被自己打败,

但这一切都没关系,就像张伟丽过往的经历,所告诉我们的那样:

只有经历过蛰伏,才能重新追逐星辰和大海;

只要还有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拼劲,就可以不怕输!

作者:盐罐。✌️ 平凡的95后中文系少年,写写文吐吐槽,不按常理出牌,清醒明辨是非。路过地球一趟,总得撒点盐再走~ 记得关注并星标 🌟「撒盐少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