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评】晒美食、晒夜景、晒合影怎么拍 第1504讲?
01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是朋友
从视觉角度来说,拍照好不好看主要取决于色彩、构图和光影。对于不是专业摄影师的大家来说,抓眼球的色彩最容易被捕捉。同时,色彩也是手机相机自动优化的重点。尤其是到了春节,红色、黄色这种醒目的颜色充满了大街小巷。所以如何处理好颜色,就成了春节拍照要掌握的第一个技巧。
颜色讨喜讲究的就是一个字:“艳”,也就是所谓的“高饱和度”。大部分场景下,做到颜色足够鲜艳、不寡淡,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足以明显提高照片观感。

色彩艳丽吸引眼球

颜色寡淡观感不佳
一般手机相机都内置“AI模式”,相机会根据拍摄场景优化成像,开启这个模式就是让颜色更鲜艳的最简单途径。如果想对照片有更多的掌控,也可以用手机P图。现在大部分手机相册内置的P图功能已经非常全面。
因为能体现自家手机相机的强大,并能在大部分情况下起正面效果,所以手机厂商们很喜欢在HDR模式上下功夫。HDR能让拍出的照片做到高光抑制和暗处提亮。但有时,一味追求HDR很可能会让照片缺失一些“文艺范儿”。让暗处暗一些,刻意提高点对比度,很可能会产生意外的效果。
要知道,很多让照片更好看的滤镜都会有“提高对比度”这个行为。

典型高对比度照片,有利于色彩的展示

暗处更亮了(屋檐下),但没有上一张高对比度的味道
02拍夜景:镜头别脏,适当拉低曝光
每到节假日,就离不开张灯结彩,更别提春节,以及紧随其后、以“灯”为主题的元宵节了。所以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拍不少夜景。
夜景应该是最容易翻车的拍摄场景之一了。首当其冲的“危害”就是“鬼影”和眩光。在晚上拍明亮光源时(尤其是灯),画面经常会出现让画面通透度大幅下降,或出现异常成像的情况。

眩光

“鬼影”和眩光同时出现

注意红圈内的实体和实体的“鬼影”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大家最好避免光源过度杂乱的场景,并且在拍摄前确保手机镜头没有污渍、指纹、进灰或划痕。
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都有“夜景模式”,能让画面更亮的同时尽量减少噪点。但是画面太亮也不总是好事。太亮的话,画面就会丢失原有的意境,或者发生局部的过曝。当然这不是反对大家用夜景模式,夜景模式该用还得用。只是有些时候,大家需要学会适当拉低曝光。

自动曝光

手动拉低一些曝光
拍夜景要注意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尽量不要露出过多天空(除非专门拍天)。因为夜空的本色非常纯净,一旦手机夜景性能稍弱,噪点和涂抹就会非常明显。

天空容易“放大”噪点和涂抹的痕迹

放大后更明显
除了构图上减少天空的比重,如果能拉低一些曝光的话,效果会更好。

拉低曝光天空就显得干净了些
03美食:构图和拍摄距离也很重要
不管是家里的年夜饭,还是外面的美食,都是逢年过节朋友圈能见度最高的拍摄对象之一。“颜色艳=有食欲”已经众人皆知,基本所有手机都会在自动模式下加“艳”食物的颜色。拍食物大家更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手机不能自动帮我们解决的东西,比如构图和光影。

构图和光影很重要
拍一整桌饭菜时,站起来,多试几个角度,往往能实现坐着拍不能达成的效果。如果饭桌太大,也可以使用超广角摄像头容纳下更多画面。另外,如果想得到尽量好看的照片,可以选一个晴天的中午,找靠窗的位置,利用好太阳的自然光影,更容易拍出亮丽、有层次感的照片。
最后,除非有专门的微距模式,最好不要在过近的距离拍摄,否则容易出现画面边缘模糊的状况。

注意边缘的模糊

放大后,模糊更明显
04人像:巧用背景环境布景
春节假期是一年中最长的法定节假日之一,所以自然少不了外出游玩,外出游玩就少不了“游客照”。
不管是拍合影还是单人照,都有一件非常关键的事,那就是合理利用周边的景色,尝试不同的构图。找到一个好看的背景后,不要把镜头直接怼到人物之上。虽然拍摄对象是人,但人没必要非得充满画面,在画面正中央。



除了背景,也可以巧用道具
做到对背景的兼顾,有了美景的衬托之后,我们就更容易拍出在朋友圈受欢迎的人像照片。
05手机再强,也能受益于更好的拍照技巧
现在的手机相机越来越强大,功能越来越全面,智能防抖、场景识别、夜景模式等眼花缭乱的功能比专业相机还要智能。但是,智能化的相机并不能取代拍摄人的相机使用技巧。装备和技术都好,才能让照片从“好看”变成“惊艳”,从简单的生活记录工具变成精神情感的传递载体。
学会控制影调从而突出主体,是摄影者画面经营不可忽视的点。
影调:

影调实际上就是物体的亮度,它指画面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和色彩的色相明暗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表现出的影调,能让观者感受到光的流动和变化。
影调分类:

高调:以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虽然画面中亮和浅的色调占绝大数面积,但画面的中心和重点却是占面积较小的深和暗的部分。高调作品一般给人以明朗、纯洁、轻快的感觉。
低调:以大面积的深色调与小面积的浅色调相对比形成的画面影调。虽然画面中深的和暗的色调占绝大部分面积,但画面的中心和重点却是面积较小的浅的和亮的部分。低调作品形成凝重、庄毅的感觉,有时也会带来黑暗、压抑之感。
中间调:以灰调为主,处于高调和低调之间。中间调反差小,层次丰富,影像以白至浅灰、深灰至黑的影调层次构成。
影调控制:

对影调的控制我们可以分为三大类:反射光控制,入射光控制和曝光控制。反射光控制,顾名思义反射光就是通过根据被摄物的反射系数值来控制亮度。入射光就是用灯光来控制物体的亮度,入射光一定会有阴影产生,会有立体感。曝光就是依照相机参数值,光圈、快门、ISO,用这些参数来控制画面的亮度。
利用影调突出主体:

在摄影构图上,影调既可以突出主体,影调也能服务于我们的主体突出。摄影者利用影调突出主体,可以利用影调的相似性和对比性。通过了解高调、低调、中间调画面中心和重点部分,从而合理安排主体位置,结合影调的变换,对于与主题表达无关,影响主体的因素舍去或隐藏掉,将构图的思维落实到画面经营的方方面面。
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摄影,他们或是兴趣爱好,或是潜心钻研,摄影无疑带给他们乐趣。摄影者拍摄照片,不可忽视照片所表现的视觉平衡感,它是衡量摄影作品合格与否的重要参考。
视觉平衡:

平衡可以让观赏者感到和谐、稳定、圆满,进而对作品产生认同。构图的平衡不是指实体的重要,而是指视觉的感受。影响视觉感受的因素除了有面积大小,还有颜色深浅、距离远近、线条粗细、清晰模糊、动态静止、数量多少。摄影者可以通过线条、面积、形状、色彩、数量、距离的运用,使画面达到平衡。
摄影创作平衡运用:
1、位置平衡
若画面的主体单纯且明显,不一定要放在中央,偏离中心的位置依旧可以取得平衡,而且更能显现出动感与力量。

2、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方法,摄影者要巧妙安排元素,避免画面单调。
3、色调与大小平衡
一侧的物体比另一侧的物体小,但这侧的物体颜色较深、亮度较暗,另一侧的物体颜色较浅、亮度较亮,所以在视觉效果上两者是达到平衡的。

4、色彩平衡
一侧的物体较大但颜色较浅,另一侧的物体较小但颜色较深,所以在视觉上两者可以达到平衡。

5、大小与数量平衡
一侧的物体较大,为了视觉平衡,另一侧可以放置两个体积较小的物体。
6、动态平衡
通常我们会运用两个物体来达到所谓的动态平衡。两个物体的重量也许因为大小或远近的差异而不相等,但观赏者的视线会受到画面的牵引,从一个物体移动到另一个物体而达到平衡。
摄影构图是视觉沟通的艺术,人眼的看会将场景有的放矢的进行安排,从而达到平衡,照相机的看是机械的,需要摄影者结合构图减法,将不必要的舍去,从而合理安排画面,达到视觉沟通的均衡效果。唯有画面具有视觉平衡感,这张照片才能有欣赏的可能。
这一课小编给大家专门介绍下相机转盘上的几个主要拍摄模式,帮助大家解开疑惑,使大家能够正确的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进行拍摄。一般相机常见的有全自动模式(Auto)、程序自动模式(P)、光圈优先模式(Av或A)、快门优先模式(Tv或S)、手动模式(M)这5种模式。转盘上其它一些图标是一些情景模式。


1. 全自动模式(Auto)
全自动模式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拍摄模式,使用这个模式拍摄时,拍摄者只要考虑画面的构图和对焦位置就可以了,剩下的譬如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感光度等曝光参数相机都会自动生成。因此,这种全自动模式也被称为“傻瓜”模式,即使没有一点摄影经验的人也能轻松操作,这种模式适合不会摄影的人使用,如果你想学习摄影技术,不建议长期使用该模式拍摄,因为该模式对你摄影的提高毫无帮助。


2. 程序自动模式(P)
程序自动模式用字母“P”来表示,它相较于上面的全自动模式在拥有一定的自动性能的同时,还给予了更多手动调节的空间,在使用程序自动模式时,除了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是由相机自动控制,其它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补偿等参数可以人工进行控制和调节。
程序自动模式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
①当我们需要调节感光度进行拍摄时
②当处在光线比较复杂的环境时
③当我们需要调节白平衡或曝光补偿进行拍摄时


3. 光圈优先模式(Av或A)
光圈优先模式用字母“Av”或“A”来表示,所谓光圈优先,指的是我们可以手动设置光圈值,然后相机根据测光得出的结果,自动设置好能达到正确曝光的快门速度。
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可以根据我们的拍摄需求对景深进行调整,既可以用大光圈拍出虚化的背景,又可以用小光圈展现清晰全貌,这种光圈优先模式主要用在对光圈大小有一定需求的静态场景,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
①在拍摄大多数风光照片时
②在拍摄人物肖像时
③在拍摄微距照片时


4. 快门优先模式(Tv或S)
快门优先模式用字母“Tv”或“S”来表示,所谓快门优先,指的是我们可以手动设置快门速度,然后相机根据测光得出的结果,自动设置好能达到正确曝光的光圈值。
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可以根据我们的拍摄需求来调整快门速度,既可以使用高速快门来凝固动态瞬间,又可以使用低速快门来表现运动的轨迹状态。
快门优先模式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
①拍摄移动的物体,希望能凝固定格下清晰画面时
②想要移动中的物体,如水流、云彩、汽车尾灯等排出轨迹时


5. 手动模式(M)

从原始背景中选出小鸟3,并选择其他小鸟以增加地面以上的空间。我选择了以下一种,但您可以自己选择。改变它们的大小以使其朝太阳的距离不同。在太阳区域附近放置两个小太阳。

在最靠近前景的鸟类图层上添加蒙板,并使用黑色的硬笔刷去除该鸟类的头部。

为这些鸟创建一个组,并在该组中添加一个曲线控制调整层。尽可能多地增加亮度,并在此上减少对靠近太阳的鸟类的影响,使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看到它。

在该组中新建一层,并用黑色硬笔刷出大鸟的尾巴,这样看起来与地下区域的鸟更相似。

在层的顶部创建一个新层,并使用颜色为#e4e4e4的中等硬度画笔在月光照射下的地下树木上绘制高光。

新建一个图层,将模式更改为“叠加100%”,并填充50%的灰色。
选择具有中间色调范围的减淡工具(O),将其曝光约10%-15%,以增强高光并为树木绘制更多细节。您可以看到我是如何在“普通”模式下完成的,以及在“叠加”模式下完成的结果。

创建一个新图层,并使用颜色为#eee2d5的软笔刷(不透明度约为20%)在中间的鸟上绘制更多的光线。

制作另一层并将画笔的颜色更改为#a4c3ce,其不透明度约为10%,可以在鸟上进行绘画,使其与天空更好地融合。

在图层顶部 创建“曲线”调整图层,并降低亮度。在此蒙版上,在月球上方和周围的阳光景观上绘画,以露出月光。

制作一个渐变色调整图层,并选择颜色#e10019 和#00601b。将该层的不透明度降低到20%。

进行“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并更改“中间调”,“阴影”和“高光”设置。



添加一个“颜色查找”调整图层,然后选择NightFromDay.CUBE。在此蒙版上,在月球部分上方和周围的明亮区域上绘画。

创建一个“ 饱和度”调整层以增强最终效果。

效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