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可不可以不上学
上学路上——可不可以不上学
从六年级开始,三三经常会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学?能不能不上学?
估计很多家长都跟我一样,听到这样的问题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能不上学?!然后就是紧张焦虑,赶忙追问孩子厌学的原因,然后就是忙着说服。
刚开始,我也很紧张地跟她讲了一堆大道理。后来,她还是会对我提出一样的问题,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前因后果。我们一边走,一边聊。
“为什么不上学?”我没有直接给标准答案,反过来问她。
“我自己在家里学习效率比在学校还高啊!”她开始一一列举自己在家能够做计划,不受同学干扰地按计划学习,还能学得更多更好。
“可是不上学就没有同学一起玩儿了,怎么办?”我继续提问。
“现在还不是一样没有人玩!每个周末他们都要上这个班那个班!”从声音里听出她很委屈。虽然我们周末全空出来留给外出和约伴儿,实际上能约到的伴儿少之又少,小伙伴们都赶场似的在各种补习班奔波。想想好可怜,大人周末尚且能偷懒两天,孩子们却依然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牺牲今天的快乐,换取明天莫须有的前程,真的值得吗?
讨论的结果是我接受了她的观点,在家上学可以因材施教,而且自己把握学习节奏,并且不会受到干扰,确实可能比较高效。
但还有两个实际问题,一是自制力,没有老师看着,能否自己按照计划学习;还有一个就是升学——因为国内并不接受family school家庭学校的教育结果,要求必须有学籍与考试成绩。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原本见到我已经被说服,她非常开心,面对我提出的问题,她也很努力想寻求解决办法。第一个还好说,她自主学习的兴趣与习惯一直保持得不错,所以做出的计划大部分可以实现,并且能够接受我和爸爸的监督。但是第二个就为难了,没有哪所学校能只保留学籍,而不用去上学和考试。
思前想后,她和我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最后达成的共识就是,学还是要上的。
这时我开始启发她想想上学的好处。
“课间其实跟同学也能一起玩儿,”她努力想着,“还有,我特别喜欢李老师,还有教科学的冯老师。”
聊着聊着,就到了学校门口。
我拍拍她的肩膀,说“过得开心哈!”
“好。”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笑脸,扭头朝校门走去。
之后,我们又就这个话题讨论过很多次,包括跟爸爸一起。每次的起因都是同学课堂秩序的混乱,让她觉得时间被浪费掉了。
其实我们的时间不一定百分之百合理利用,还是有很多时间被浪费了,而这些浪费的时间经过多年发酵,也许之后正是美好的回忆所在。
但这样的体验也只有在多年之后才会发现。所以先让我们一起慢慢走,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