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笔记 019 精微之道

四诊中,望、闻、问感觉比较好研习把握,唯有这个切诊最为陌生,难以下手。
切诊以按脉为主,并包括其他触诊在内。
1.切脉。切脉采取两手寸口即掌后桡骨动脉的部位,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按、重按、或单按、总按,以寻求脉象。
每手分三部,以掌后高骨作标志,定名为“关”,关之前名 “寸”,关之后名 “尺”,两手寸关尺共六部,称为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这六部分都是候测内脏之气的。左寸候心和心包络,左关候肝和胆,左尺候肾和膀胱、小肠;右寸候肺,右关候脾和胃,右尺候肾和命门、大肠。
一般的说,脉象分二十八种,分别是: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细、散、伏、动、促、结、代、疾。
这些脉象,大多是相对的,如以浮和沉分表里,迟和数分寒热,涩和滑分虚实,其它均从这六脉化出。
例如:浮而极有力,如按鼓皮为革;浮而极无力,如绵在水为濡。沉而按之着骨始得为伏;沉而坚实为牢;沉而无力,细按乃得为弱。浮中沉均有力,应指愊愊然为实;浮中沉均无力,应指豁豁然为虚;浮取大、按之中空,如慈葱为芤。迟而细短,往来涩滞为涩;一息四至,往来和匀为缓;缓而时止为结;数而在关、无头无尾为动;数而时一止为促;每一息七至八至为疾;迟数不定、止有常数为代;至数不齐、按之浮乱为散。滑而如按琴弦为弦;来往有力如转索为紧;不小不大,如循长竿为长;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为洪;涩而极细耎、按之欲绝为微;如微而细为细;如豆形应指即回为短。
因此,浮沉、迟数、涩滑是二十八脉的纲领,学习切脉应当先从这六个纲领入手,比较容易体会和理解。
书上说:“辨别二十八脉不是简单的事,必须通过临症慢慢体会。”又曰:“切脉之道,比较精微,非深入体会,不易辨别。”
开始切脉,有两点应当注意。首先,心神安定,切忌浮躁,先举、后按、再寻,举是轻手取脉,按是重手取脉,决定其浮沉,然后不轻不重寻求其形象。其次,从症候来结合脉象,是否相符,比如阳症应见阳脉,阴症应见阴脉,是为脉症符合;如果外感症而脉见细弱,或虚弱症而脉见滑大,脉症不符,预后一般不良,临症时切宜注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