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济上海市三女中的生活片段

不经意搜到的一篇文章,是写于1980年代中期的上海第三女中的校友访谈。圣玛丽亚女校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1881年开办的。1952年7月与另一所基督教南卫理公会创办于1892年的中西女中合并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爱瞌睡”的学生——访1952届李世济

1960届校友 杨乡

李世济1933年诞生在江南风景秀丽的苏州,一个很老式的封建家庭里。父母仰慕圣玛丽亚女塾,在她4岁半时,就送她进去读附小。由于健康原因,她曾休学一年,因遭遇日本鬼子侵略,她跟随家人迁回苏州避难,又耽误了学业。断断续续地读书,使她在圣玛利亚学习时间比较长,直至1952年中学毕业。如今离开母校已经五十多年了,李世济仍然怀念母校,深爱母校严谨的校风,怀念老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感谢母校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判断能力和工作责任感。在庆祝百年校庆之际,她说:“我们那一年级的同学们。以及比我们早或晚的同学们,虽然早已天南地北,甚至于羁旅异国,但是,从母校培养出来的这一颗爱心,却是水远不会泯灭的。我们永远是母校的儿女,我们永远感谢母校,热爱母校!”在母校经历的件件往事,象电影片段似地时隐时现在她的脑海中:
 
片段1——晕倒

那是在李世济幼年,刚刚踏进圣玛利亚附小不久,小小年纪的她对于学校快速计算考试十分紧张。有一次,老师把她叫到讲台上,在黑板前写心算,她很紧张,突然间就觉得自己耳朵聋了,听不见了,眼睛也花了,看不出了,摔倒在讲台上。老师对她很好,立刻把她抬到办公室,让她在那里休息。这间房间是在圣约翰大学的校园里,面对着一棵大树,风景优美,李世济躺在那里逐渐恢复过来。不会儿,副校长也赶过来看望她,安慰她,和蔼可亲地问她,是不是过度紧张?
平时有没有贫血? 幼小的她哪里懂得这些,只觉得这位副校长对自己特别好。
 
片段2——受训
在上小学的时候,李世济是个贪玩的小女孩,她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不会老老实实地呆着,而是到处疯狂跑。记得有一次,她正在走廊里乱跑,玩耍得非常高兴,突然间,被一位老师叫住了,“李世济,在学校走廊里应该怎么走路?可以乱跑吗?……退回来,重新走一遍。”李世济吓坏了,看着老师一脸严肃的神情,只得听话地,慢慢地退回来重新走一遍。当着那么些同学,受到老师训斥,她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打心眼里恨透了这个老师。但是,这种严格的规范教育,使李世济受益匪浅。她觉得在学校受到的良好教育,使自己无论在教养或是素质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对日后工作非常有益处。

李世济来北京学戏时与程砚秋夫妇、王吟秋的合影

片段3——瞌睡
在上中学的时候,李世济是个上课爱打瞌睡的学生,她上课时两个眼皮经常打架,迷迷糊糊的。对于李世济的这种状态,同学们都能谅解,不但不取笑她,还跟她开个玩笑,让她提起精神,在课外还辅导她,帮助她学习。因为同学们知道,李世济不是偷懒嗜睡,她实在太疲劳了,除了上学还要学京剧。每天清晨6点,她就起床了,由于家离学校很远,骑自行车要费很多时间,每天下午4点钟学校放学后,她就赶着去学戏,一直要学到晚上12点,往往作业都来不及完成。李世济的确很累,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戏,开始了这种特殊的、紧张的生活。好在圣玛利亚的教学方法很好,老师从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弄懂能理解,就可以了。李世济全靠上课的记忆,抓住重点,才完成了中学学业,还考取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当时李世济学戏很辛苦,也没有想到自己将来要干这一行,所以还是坚持上课,以学习为主。家里也不太同意她演戏,认为这种职业苦,何况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学校老师也不大同意,认为女孩了不该干这一行,同学们也认为她只是业余爱好。然而,倔强的李世济要自己把握自己,刚开始,因为受到大师程砚秋的教诲和期望,她有一种使命感,觉得应该听大师的话。渐渐地,她钻进去了,她爱上了这个事业,全身心地投入了京剧艺术之中。

片段4——募捐
12月份的上海已经寒风飕飕,一片凉意,然而,这时的圣玛利亚校园内却是热气腾腾,同学们在学校组织下,积极筹备圣诞节前的募捐义卖活动。学生都没有钱,怎么办呢?大家就想办法做些东西去义卖,或者找些衣物捐献。李世济业余时间要学戏,没时间找东西,也没办法做东西,眼看同学们都有办法捐款,积极参与这项活动,热心好强的她急得快要哭了。家里人为了安慰她,帮助包了好几百个春卷。李世济这才安下心来,把春卷拿到学校去,支起大锅现炸义卖,春卷做得好吃,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卖了许多钱,李世济高高兴兴地把钱捐献给了穷苦人,她的小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是啊!每年学校的这些活动,对同学们都是大有益处的.从小就培养了大家的爱心。

片段5一—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学校平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李世济和同学们怀有无限的爱国爱党热情,一起欢庆胜利,她们排练节目,然后上街宣传,扭秧歌.打腰鼓,还有军乐队……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腿走酸了,嗓子喊哑了,还是不肯休息。此后,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其他,只要有大的社会活动,她们全班同学都会积极参加。李世济跟同学们当时会有这么高涨的革命热情,与她们有一位好的政治老师俞慧耕是分不开的,同学们亲切地称她“阿根”。像党代表一样的“阿根”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她上课不教条,下课与大家一起玩,找同学们谈心。老师也住在学校,大家经常窜来窜去,关系十分融洽。李世济觉得“阿根”老师对自己另有一份感情,因为老师也喜欢京剧,她与老师有共同语言.关系更加密切。李世济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成熟起来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