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无王世襄,曾为中国追回无数文物,他为何会被故宫开除?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电影《教父》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搞明白'通透'的含义,有的人却在年少时便明白了要追求一个'通透'的人生。想要活得通透就必须要看得通透,而看得通透却是一门大学问。
1952年,为中国追回无数文物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王世襄被扣上了罪名,成了被打击的'大老虎'。面对非人的折磨和疾病缠身的困境,王世襄没有选择向命运妥协去自杀,而是说'只要活得长,就一定能笑到最后'。
这何尝不是一种通透的人生态度,而这样通透的人生态度,在中国有且只有王世襄一人。
被故宫意外开除
1945年,抗战胜利,在重庆的中国营造社边学习边工作的王世襄被指派参加了'清损会'。面对这样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王世襄充满了激情。带着满腔的热情,王世襄表示自己将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文物的不明不白丢失。
在察觉到许多日本和德国的文物贩子伺机盗出文物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王世襄追回了两千多件文物。这般的伟大功劳让他后来被任命为了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并且去到了美国、加拿大继续暗中追查丢失的文物。
可与此同时,那也是一个敌对派此起彼伏造作的年代,又有哪一个心无旁骛从事着文职工作的大家可以全身而退的保全自己?王世襄也惨遭了彻查。
1952年,刚刚结束海外清查丢失文物工作回到国内的王世襄直接被打成了'大老虎',而理由竟然是'作为国民政府的接收大员,没有人不贪污'。意外被捕之后,先是被关在了故宫东岳庙,后来又被关进了公安局,累计长达十四个月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不仅没有让王世襄失去对生命的渴求,反而激发了他求生的强烈欲望。
一年多的搜查终于以没有证据而结束,取保释放的王世襄却遭受了另一个打击,故宫博物院把他开除了。
开除的原因
至于解雇的理由竟也和被抓捕一样,是毫无根据的罪名和戴帽,无端的猜疑、审查,虽然还是没有结果证明王世襄不专业,但故宫还是为了名声还是解雇了他。
而影响故宫名声的,正是王世襄不凡的家庭背景和成长……
1914年5月25日,王世襄出生于北京的名门世家,祖父是前清的工部尚书,是个被收录在《清史稿》里的人物,伯祖更是光绪三年的科考状元,最出名的门生便是徐世昌和梁启超。至于王世襄的父亲王继增则是北洋政府的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更是英国留学过,是著名的花鸟画家。
由于十岁时哥哥不幸病故,王世襄后来便独享着这个大家族的关爱和宠溺,除了对身体有害的不允许接触,其他所有他想玩的玩意儿都可以去玩,于是他便开始玩鸽子、玩鹰,玩一些普通孩子不玩的玩意儿,养成了放浪形骸的个性。
见儿子整日不成形的胡闹,王继增便开始采取强制措施逼迫他学医,可王世襄虽然听了父亲的话,却丝毫不把时间放在学习上,门门功课都不及格的他被协和医院涮了出来,成了有名的差生。
而这也让王世襄有了转去国文系的机会,再加上文学基础扎实,他在国文系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
没有废寝忘食的学习,却拥有着天赋过人的文学涵养,才能够在人才辈出的国文系风生水起,还玩着不同寻常的玩意儿,整日里开心就好,王世襄完美的诠释了纨绔子弟的通透。
而这样的作风正是'三反'时代最唾弃、最打压的,王世襄成了靶子,成了人人攻击的玩乐之辈。但后来的他并不是完全的纨绔……
发奋时刻
1939年,王世襄的母亲突然去世,在丧母的刺激之下,王世襄幡然醒悟,不可以再继续如此凭借着天赋放浪形骸了。王世襄开始静下心来坐在书桌前发奋读书,一改公子哥的形象,毕业论文《中国画论研究》让他成功获得了硕士学位。
而与此同时,北京沦陷了,不愿成为汉奸的王世襄拒绝了北京所有的工作机会,去到了重庆。但是在重庆,王世襄并不被待见,傅斯年在得知他是'燕京大学'毕业的之后,就毫不避讳的直言:看不惯他身上的纨绔之气,一定难成大事。
但是梁思成还是给了王世襄一个机会,后来事实证明王世襄的确值得。在中国营造学社边工作边学习,王世襄积累了深厚的家具研究基础,更为未来的职业找到了方向。
虽然小有成绩,可外界还是流言蜚语不断,但王世襄并不在意,而是更加专心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因为他实在是活得通透,深刻的明白自己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热爱。通透让王世襄拥有了开启另外一个不一样人生的机会,这一次解雇毫无疑问成了故宫永远的损失,但也成就了王世襄。
通透恣意的民俗文物大家
被解雇之后,没有公务缠身的王世襄开始骑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收集民俗工艺品,和大批的民间工匠结为了好友。面对被反四旧摧残的家具,王世襄勇敢的写文章呼吁大家抢救古代家具,但却没有多少人敢回应他。无奈之下,王世襄只好散尽家财去收集市井挖肆之间流落的家具。
长时间的搜集文物器具,王世襄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却挽回了诸多珍宝,仅他一人收藏的明式家具就多达79件,其他的瓷器、书法等收藏品也占了收藏界的半壁江山。
从二十世纪后半时期到二十一世纪,王世襄都执着于古文物的收集,除了兴趣所在,支撑着他为此散尽家财的更是对祖国文物的热爱与保护欲,2009年6月,王世襄被授予了'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的称号,但是他早已重病在床,不能亲自领奖,而他唯一的遗愿便是在妻子和自己的墓穴之间,放一只菜筐,代表'生死永相匹'。
2009年11月,王世襄永远的离开了,中国便再无'王世襄',但是他的万物不丧志却成了永远的传奇。将'大俗'玩成'大雅',这无疑是靠着'通透'的熏陶,才能看清所有事物的本质,找到最初的目的,一生以此相随,为此永不停歇的追求着!
文/赵贺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