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精选|《美国人: 建国历程》(丹尼尔·布尔斯廷著1993年版)

《美国人: 建国历程》(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著者:丹尼尔·J·布尔斯廷 (Daniel J. Boorstin)

《美国人:  建国历程》 作者简介:


(美) 丹尼尔·J·布尔斯廷 (Daniel J. Boorstin) 是美国著名文学派史学家,也是曾获普利策奖的《美国人》三部曲的作者。早年,他就是著名的罗得斯奖学金获得者,曾经在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美国历史,成绩卓著;后来曾任罗马大学、京都大学等校客座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还聘他为该校三一学院的研究员,并授予文学博士学位。他曾任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达12年之久。1989年,布尔斯廷因其一生对文学的卓越贡献,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他的重要著作包括:《美国人》三部曲:《殖民历程》1958年; 《建国历程》1965年; 《民主历程》。《人类文明史》三部曲:《发现者:人类发现世界与自我的历史》(The Discoverers:A History of Man's Search to Know His World and Himself) (1983);  《创造者:富于想象力的巨人们的历史》(The Creators:A History of Heroes of the Imagination) (1992);  《探索者:人类不懈理解世界的故事》(The Seekers:The Story of Man's Continuing Quest to Understand His World) (1995)。

《美国人:  建国历程》  内容简介:


《美国人:  建国历程》是“美国人三部曲”之一。它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前国会图书馆馆长布尔斯廷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三卷分获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和普利策奖。本卷讲述美国独立后到内战前的历史,披露了许多有趣的史实,如美国如何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并得到佛罗里达,华盛顿生前死后受到的截然不同的遭遇和评价,1776年独立宣言的真相等。美国如何摆脱殖民地桎梏,冉冉上升为世界舞台新生力量的过程,极富启示性。本书获得了弗朗西斯·帕克曼奖。

新发端


一八四五年美国出版的《向俄勒冈与加利福尼亚移居者的指南》里有一段文字,记述兰斯福德·黑斯廷斯一八四二年五月十六日率领一支一百六十人的队伍从密苏里州独立城起程西征的情况:

“现在我们出发了,投身直向人迹未到的、西部世界的莽莽荒原,无不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和满怀希望。我们之间感情融洽,目标相同,而且利害一致,这足以说明,在漫长而艰辛的征途上,纵或充满艰难险阻,但仍然可以保持秩序、融洽与和平。可是,我们离开了既有秩序而又安全的故土,只不过行进了几天,我们一些人的 '美国性格’ 就暴露无遗了。人人都摆出一副决意要管别人,而又不轻易让别人管的神气。在这里,我们处于无法无天、无拘无束的境地处于低级社会的一片混乱、晕头转向和四分五裂的自然状态之中!  这时有人忧愁,有人得意,勇者疑,怯者惧,形势大乱!  于是,我们的队长建议:  我们要 '来一个刹车’,安下营来,为日后这队人马的管理制订法规,这个建议马上得到大家一致的采纳。从此,所有的人无不依法行事了。”

美国不是在某时某地一跃而生的,而是此落彼起,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断成长的。美国人在辽阔的西疆拓殖新社会并改造旧社会。这样,美国独立革命未及首年还不到南北战争之时这片以海洋与其宗主国为界的殖民地,便已俨然成为一个大陆国家了。

《美国人:  建国历程》目录


第一部分  社会的成长

第一章  多才多艺之辈新英格兰人

一 大海,无所不至

二 开发资源:凿冰运销西印度群岛

三 开发资源:采花岗石刨造一个新的石器时代

四 美国工厂体制的形成

五 从手工艺到技术革命“一股人才的洪流”

六 习惯法的思想方式

七 不断改进的精神

第二章  移民:参加者

八 在茫茫大地上,人们结队而行

九 组织者

十 政府成立之前的社会

十一 移民社会的自然法则:产权俱乐部和优先原则

十二 移民社会的自然法则:自警制和多数决定原则

十三 把一切抛在后面

十四 要抢先到达那里

十五 “拼命赶”促成的民主

第三章  新发迹者建设事业的推动者

十六 实业家代表着美国的体制

十七 建设事业推动者的报刊

十八 “公众的宫殿”

十九 轻便结构房屋

二十 多元文化:新兴学院

二十一 社区间的激烈竞争

第四章  安家立业者和背井离乡者南方人,白人与黑人

二十二 种植园主是如何丧失其多面经营的能力的

二十三 “永远无法同化”的移民

二十四 隐蔽的社团:黑人教会

二十五 不成文法:它在奴隶制中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二十六 南方绅土如何恪守“荣誉”

二十七 形而上学的政治

第二部分 民族性的形成

第五章  模模糊糊的大地

二十八 一个一知半解的国家:开拓先于发现

二十九 把整个大陆划分成块

三十 作为一种服务机构的政府

三十一 变化不定的边界

三十二 没有定局的命运

第六章  美国讲话方式

三十三 不拘一格的语汇

三十四 高谈阔论:半为实话,半为谎言

三十五 创业者的用语:一种充满期望的语言

三十六 慷慨大方和杂乱无章的命名

三十七 一种口头文学

第七章  寻找象征

三十八 英雄?还是小丑?通俗文学中的喜剧式超人

三十九 乔治·华盛顿的神化

四十 地方爱国主义是怎样塑造民族英雄的

四十一 追溯美国历史

四十二 阐明建国目标的节日

第八章  辽阔的共和国

四十三 帝国内部的迷雾:从主权论到联邦制

四十四 联邦内部的模糊性:诞生于分离之中

四十五 探求定义:合众国宪法

四十六 来自分离主义传统的联邦主义者的道路

中译本后记(赵一凡)

《美国人: 建国历程》中译本后记 (赵一凡) 


丹尼尔·布尔斯廷博士的《美国人》三部曲终于同中国读者见面了,这是一套内容新颖、幅度广阔、可读性较强的文化思想史著作,在现代美国学术史上很有代表性,可以作为了解和研究美国历史与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我在哈佛大学文理研究院攻读美国文化思想史时,曾经读过这套书,并且在导师指导下将此书同其它同类合作作过比较评析,大致得出过如下两方面的意见,现整理概述出来,谨供读者参鉴。

一、关于美国文化上及思想史的研究发展。

所谓“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的研究设想,是在本世纪初由美国哲学家A·O·洛夫乔尔·史学家J·H·罗宾逊等人提出并加以倡导的。前者强调以精密细致的哲学方法,去分析把握思想后动·信仰体系与时代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后者则要求打破传统史学的狭隘定义,发展一种能够综合解释历人事件与思想运动的“新史学”。

到了三十年代,有关思想史和新史学的号召合力促进了“美国研究”(American Studies)学术运动。原因是,一批思想激进的左翼学者登上学术舞台,改变了史学教研队伍的结构与倾向,造成了全国性的跨学科交叉研究趋势,并且建立了独立的“美国研究”系科,吸引人批史学家、文学教授、社会学与政治学专家相互交流合作,从而促成首批现代美国思想史的诞生。其中如查尔斯·比尔德《美国文明的兴起》(1927—1942),V·L·帕灵顿《美国思想主潮》(1927—1930),以及默里·柯蒂的名著《美国思想的成长》(1943)。

应当说,上述首批思想史著作大多倾向激进,篇幅浩大,立论统一而带有简单化与粗糙的经济决定论色彩,作为左翼学术运动的产物,比尔德·帕灵顿等人的贡献是提供了宏观而简明的美国经济发展与政治冲突线索,并且尝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美国文明的特证。他们做得过于匆忙草卒,以致于后来的学者挑出许多毛病,怀疑这种多卷本大工程是否值得做下去。

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五十年代的“美国研究”运动进一步深入发展,把以往重视 “思想主潮”和政治经济活动的势头,逐渐转向更加具体细致、而又综合包容的“文化思想史”或“文化研究”上来。这便产生厂新一代美国文化思想史的大师及其代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派瑞·米勒《新英格兰意识》,R·霍夫斯塔特《改革时代》,H·N·史密斯《处女地》,以及亨利·梅《美国天真时代的结束》。

上述著作基本上是特定命题的断代思想史,有着专门性强,主题鲜明,解剖深入,氛围丰厚的特点。与早朗的庞杂通史相比,它们显示出难得的深厚学养与精密性质,而且带有突出的个人风格与先进方法优势。缺点确也比较明显:虽然血肉丰满,但很难涵盖全局,也不可能在作者有生之年发展出系列性的成套史书。另外一个受时代影响的不利因素是,由于二战之后美国地位的空前提高,导致一股盲目乐观与颂扬本民族文化优越性或“特殊性”的潮流。它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研究的进展,提出了紧迫的自我认识任务,另一方面也确实造成对美国文化的过分推崇与自我欣赏,在五十年代一些自由派学者的著作里,美国民主与自由传统成为解释一切的准则和中心命题,同时较多地强调了民族的同一性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和谐进步。这些特征在现在的文化思想上专家眼中也成为攻击与修改的东西,他们指出矛盾差异的存在,斗争与冲突的现象,以及比较批判的必要性。

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文化思想史的工作几经剧烈的改造创新,在专题与断代研究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相当完备与细致的研究网络。然而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他们至今缺乏具有规范或权威性质的成套思想史著作。目前影响较大,但又颇有争议的几位代表人物,如H·S·康马杰,斯托·柏森斯与丹尼尔·布尔斯廷等人,不但在思想倾向上多有差异,他们在学术方法与风格上也各不相同。下面简单评说一下其间的长短特色。

二、康马杰与柏森斯作为学界有名望的文化思想史专家,分别于1950和1958年出版了同名的《美国思想》。其中康马杰的一本承接了帕灵顿的左倾学术传统,强调激进与保守两大思想主流在美国历史上不断的冲突和斗争。作者本人也在书中公开颂扬与拥护美国民主与自由传统,并认为这是美国文化赖以发展进步的根本价值。与康马杰的自由派激进态度不同,柏森斯属于冷静而精细的学院派。他较多地重视环境对于思想的制约影响,突出了美国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形态比较,按照他颇有代表性的分段方法。美国思想史被描绘成五个各有重心的集群式思想结构,从“殖民地思想”、“启蒙思想”、“十九世纪民主思想”、一直演变到“自然主义思想”与“现代新民主思想”。而每一段思想结构的转换原因,则是采用环境决定论的方法来予以解释的。

康马杰与柏森斯的两部《美国思想》因其完整性与不同侧重点分别在通俗读者群和学术界拥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冲突论”与“环境论”这两种方法的代表性著作。至于布尔斯廷的《美国人》三部曲(1958,1965,1973),相比而言不能不说是目前最为新颖完备的美国文化思想史著作了。

这套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首先,它跨度宽广,编排新鲜,面向民众,与以往的思想史专著不同,它不单单涉及政治与经济思想,而是兼容了众多的社会与文化生活侧面,注入普通民众的风情习俗和心理态度。这在学术风格上明显地是受到欧洲新史学和美国新兴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影响,即把研究目光从传统的伟人传、大事记转向民俗、民生和民族文化赖以形成的基本格局上来。这个重要转变,使得布尔斯廷的《美国人》更具有文化思想史的色彩(用文化研究包含引导思想研究)而且亲切易读,大受民众欢迎,成为六十——七十年代畅销的国民教育读本。

其次,在学术方法上较前人有所突破和改造。应当说,布尔斯廷本不属于正统的美国思想史学派。早年他兼修法律、历史,并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兴趣。多种不同的训练与爱好使得他视野开阔而不拘泥。在《美国人》书中,我们看到他文笔生动,知识广博,而且借用人类学、行为科学与制度发展史(History of Institutions)的眼光发掘出许多罕见的文化现象及演变规律。他对环境背景是重视的。但他强调的是环境作为思想与文化的生发条件,对于美国民族不断提出挑战,使得后者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用主义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从而主动积极地改造变革环境,并且在此互动关系中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这一基本方法兼顾调和了“思想冲突”与“环境决定”两派观点,走出了一条迄今较为人接受的学术途径。在编排体例方面,他以三卷(即三个文化思想时期,分别是“开拓历程”,“建国历程”与“民主历程”)的方式比较集中妥贴地解决了分期问题——这比柏森斯的五段区分要来得简明扼要。

一九九一年七月一日于北京

“藏书精选”系列:

藏书精选|《美国文化的经济基础》(谢帕德·克拉夫、西奥多·马伯格著1989年版)

藏书精选|《自由、市场与国家》(詹姆斯·布坎南著1989版)

藏书精选|《美国透视:个人主义及其困境》(罗伯特·贝拉等著1992年版 )

藏书精选|《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艾伦·布鲁姆著1994年版)

藏书精选|《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1992年版)

藏书精选|《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亨廷顿著1989年版 )

藏书精选|《中国的现代化》(罗兹曼主编1989年版)

藏书精选|《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白吉尔著1994年版)

藏书精选|《中国人》(林语堂著 1994年版)

藏书精选|《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著 1996年版)

藏书精选|《剑桥中国史 1949-1965》(费正清 主编 1990年)

旧著、旧译”系列:

旧著新介|杨雄的《激情与理性》(1994年版)

旧著新介|朱国宏的《人地关系论》(1996年版)

旧著新介|任远的《农村村级社区发展研究》(2001年版)

旧著新介|桑玉成 刘百鸣的《公共政策学导论》(1991年版)

旧著新介|浦兴祖  竺乾威的《当代中国行政》(1993年版)

旧著新介|朱明权的《美国安全政策》(1996年版)

旧著新介|浦兴祖等的《从<理想国>到<代议制政府>》 (1990年版)

旧著新介|于海的《西方社会思想史》(1993年版)

旧著新介|金光耀的《陈纳德与陈香梅》(1994年版)

旧著新介|韩强的《政治社会学-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变奏》 (1991年版)

旧著新介|王惠岩的《政治学原理》(1985年版)

旧著新介|浦兴祖主编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990年版)

旧著新介|汪玉凯主编的《现代政治学》(1989年版)

旧译新推|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1988年中文版)

旧译新推|麦克尔·弗里登《权利》(1998年中文版)

旧译新推|刘易斯·科塞《社会学导论》(1990年中文版)

旧译重拾|现实政治:生命进程论与世代继替论的观察(1994年)

旧译重拾|权利: 人类必不可少的属性(1995年)

旧译重拾|世代政治学(1994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