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和他的朋友们——不如上山去,坐看云起时
酒狂 龚一 - 歌曲合辑
重阳节要到了,首当其冲想起的是王维在重阳节所作之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据说当时王维17岁,少年得志,精诗文,善音律,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是红人,但幼年丧父,纵使满腹经纶,出身世家,也是有着一些在异乡的孤单的吧。一个小小的少年,重阳节这日,忆起河东蒲州的兄弟们,(注意此处的山东,并不是我们以为山东大汉的山东,而是因蒲州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王维是山西人,不是山东人)写下这首充满画面感的千古名作。想来他幼年的朋友们应该也是世家子弟,会是曲水流觞,赏花望月的情趣之人,因此才会有登山插茱萸之举。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人,被孔子点名夸奖的弟子曾点——《论语.先进》篇里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几个弟子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曾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啊,鲁国大夫季武子死,曾点吊唁“倚其门而歌”,被称为鲁之狂士。
王维如果当时不在洛阳,而在山西,也会在漫山秋色中,和朋友们登上山顶,且行且歌吧,那时他还是少年风发的好年纪啊。
沿着时间的脉络,又来看了看王维接下来这个时期的作品,被选入课标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已经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被贬时期的作品。据《新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于开元初进士及第后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事被贬为济州同仓参军。绍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维在越中事迹考》中认为:“唐开元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将近十五年间的王维原来在吴越漫游。
一个世家出身弟子,文章音律造诣极高,却从事算术相关的工作,可见其苦闷之处,但在此其中,却奠定了他清新飘逸的风格。
这段时期的朋友,不得而知,想应该是些江南青年才俊,对于王维诗入画中,画诗相融的风格应该有所裨益。
735年张九龄执政后,王维终回京城任右拾遗的正八品,奈何政局变幻,736年又降为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这个时期的王维,已经是35岁的年纪,对待人生的态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同一时期的诗人,李白和王维同龄,但史上少有交集,八卦原因是因为李白和王维皆为玉真公主引荐,因而是情敌关系,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假如我是玉真公主,面对来自山西世家精通音律风度翩翩的王维和有胡人血统诗才惊艳五官深邃的狂放李白,估计也很难取舍,哈哈。
不过王维和另一个著名军旅诗人岑参是好朋友是真的,超越了青年时期的山水清新风格,王维的军旅诗一样简洁上口。他写过一次普通的狩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公元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此次出塞途中,王维写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写这样风格诗歌的王维,应该和岑参有过不少交流和碰撞。如今提到塞外诗,我们最先想起的就是岑参,而在黄昏塞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旷与辽阔,瞬间盈满人的心胸。
同一时期,王维还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有山有湖,有树林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此处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的送别诗以《相思》最知名,数了数可以查找到的18首送别诗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首《送别》,旧注疑似送孟浩然归隐南山,则南山应当是指襄阳南岘山。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如今被大乔小乔乐队编成了歌曲《归隐》,每次侄女小乔唱起前奏,叔叔大乔唱到“问你何时能归回,回头却无尽伤悲”,脑海里就是松下问童子,童子辨禅机的画面。如果真是写给孟浩然,想来他们应该常常云中见。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历史上极其悲伤的755年,那一年杨贵妃香消玉殒,那一年李白一路逃亡,那一年杜甫幼子饿死,那一年王维也在面临他人生第二次因政权而深受其害的转变。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
与政权中心的两次交锋,更增加了王维退隐的决心。这个时期知名的一首诗是写给好朋友裴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接舆,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名陆通字接舆,佯狂避世,不愿出仕。这位老先生在孔子周游到楚国的时候,迎着孔子的马车狂歌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五柳,是一个典故,陶渊明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称“五柳先生”。在这里把裴迪比为接舆,而王维以陶渊明自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再次碰到裴迪这个接舆一样的狂人喝醉了,来到如同五柳先生的我面前狂歌。
不知道王维写这首时候是不是又无奈又搞笑,是谁打破了我五柳先生一般黄昏靠在柴门上听暮蝉的飘逸的气质啊?
是这个喝醉狂歌可爱又率真的小迪迪啊。
5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陶渊明五柳先生的结局是个悬念,王维的结局却和他的家庭有着深刻的关系,他有个信佛的母亲,摩诘的字号就像王维一生的修行,于佛教修行中得到最终的身心平静。
758年,他写下《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761年,王维平静辞世,来这人世一遭,最终不过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中有山顶共插茱萸的少年伙伴,有闲谈风雅的江南才子们,有军旅与塞外风光举杯畅聊的岑参,有志向归隐心意相通的孟浩然,还有开心互动的裴迪。
无数首送别诗里,王维的朋友们在他的生命长河中留下真实的剪影。
这使我想起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聚餐,深夜2点,在朋友家中弹着吉他唱歌,漫画家尹川舒服地哼唱着外面的世界,孤勇的70后玮哥就着汾酒口齿清晰的歌唱睡在他上铺的兄弟,90后小友半青唱的他的原创:十五的月明(亮)十六圆,我在哼唱我拒绝更好更圆的月亮。
那一刻,我们与竹林七贤,与王维和他的朋友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击节而歌,快意人生。
在山之巅,御风而行,重阳节来了,是时候和你很久不见的朋友们,一起去登山。
不如上山去,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