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宁千山古建筑群
千山古建筑群位于鞍山千山景区和仙人台景区
明至清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千山的五大禅林及一处道观,大安寺、龙泉寺、中会寺、祖越寺、香岩寺被称为千山五大禅林,而那一处道观是无量观。千山古建筑多依山就势、高低起伏、结构严谨,与千山秀美的风光相得益彰。
这六处古建筑分布在千山的两个景区,龙泉寺、祖越寺、无量观在千山主景区,中会寺、大安寺和香岩寺在仙人台景区。
鞍山火车站附近有公交车到千山,车次比较多。在景区里有景区车,设几个站点,车费一律十元。这是我第二次来千山了,所以只看寺庙,先坐车到龙泉寺,然后往回走,去祖越寺和无量观,大多是下坡路,省力省时间。

龙泉寺以法王殿、大雄宝殿为院内建筑的中轴线,两侧配建客堂、禅堂、斋堂;西侧高崖上建有鼓楼、西阁、小书房;东侧高崖上建有钟楼、藏经阁、凉亭;南面峭壁上建弥勒殿,西北更高的山坡上建后殿、配房,山门在西南半坡上。
“龙泉演梵”,泉水从石阁下的龙头涌出,龙泉寺显然是因泉得名。

祖师塔位于无量观山门外,用花岗岩石叠砌成,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底为须弥座。塔南面嵌有塔铭"皇清羽化先师刘公伟太琳之墓"。塔铭龛上横额刻"开基始祖"四个字。塔顶为圆形覆钵式。在祖师塔附近还有一座砖塔-葛公塔,正在维修。
无量观,清康熙六年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弟子刘太琳创建,后屡有修缮。无量观是千山修建最早的一座道观,其建筑规模之大,优美风景之多雄冠千山之首。

三官殿是无量观的正殿,始建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为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面有回廊、石柱。。殿两旁修东、西配房各三间,为硬山式建筑。
离开无量观,出千山景区,顺着大路右转就是仙人台景区了。在路口停着几辆车,立马有人上来拉生意,三十块,送到中会寺,门票免啦,合适,上车走人。景区大门前门可罗雀,车子顺利进入景区,刚开始的一点点担心顿时没了。到中会寺确实不近,如果靠腿儿走就惨啦。

中会寺位于千山中沟的仙人台景区,现存建筑多为清后期修建。中会寺分为山门、禅堂、大殿三个建筑群,南北一字排列,中会寺分上下两层殿,后殿依山,前殿濒涧,布局十分精巧,整个寺院的建筑群都在砖石砌成的大墙之内。主要由牌坊、天地楼、念佛堂、后阁、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毗卢殿等建筑组成。

韦驮殿为歇山式建筑、单檐,砖木结构,面阔三,檐下有柱头,补间五铺作斗拱,施彩绘。正门上悬挂“韦驮殿”。殿内奉泥塑弥勒和韦驮。
韦驮殿两侧修钟、鼓二楼,楼为四坡檐小平方顶,斜脊砖雕跑兽,檐下补间五铺作斗拱,内为四垂莲柱,底为拱门。
大雄宝殿与韦陀殿相对,三间,为硬山式建筑。东西配房各三间,均为硬山式建筑形式。

按司机老兄的指点,从中会寺左边的登山小路上山,到仙人台,然后再到大安寺。路曼曼啊,仙人台的开发程度远不及千山景区,山路崎岖不平,游人寥寥。
过了仙人台,开始往下走,轻松些了。走啊走,走啊走,顺着下山路到了大安寺侧面。
寺内有一个重达千斤的大钟,上有“大明嘉靖九年八月十五日造”。
大殿为单檐硬山式建筑形式,砖石木结构,韦驮殿三间,为单檐硬山式,钟楼位于山门东上方,重楼歇山式建筑,底层为砖砌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