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汉易经书院【阳宅实用100问】之16问

台湾大汉易经书院【阳宅实用100问】之16问:择日既然跟阳宅有关系,择日又是依据什么而来的呢?

答:在更早期的农业时代,由于从事生产的需要,便希望能够了解日、月、星辰的变化,与季节、年、月的关系和影响,因此开始根据天象的规律变化,而制定一规则性的历法,用以定出年、月、日、时间的长短。而会以对月亮的的观察来定出朔月或望月,是希望能利用月色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也因此现今才称之为阴历。对于年、月的日数,却不是简单的整数,如年为369.242日,月为29.531日。因此,既要考虑四时变化,又要符合朔望月,有的年份就必须置润,即俗称的闰月。

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9.531日,也就是29日44分3秒,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24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而此年月的日数都不是整数,又不能互相除尽。而阴历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一年十二个月共354日,因此必须每十九年置闰七个月才能使阴历和阳历接近平衡。也就是阴历十九年加七个闰月的天数,和阳历十九年的日数才能达到几乎相等。

置闰月的规则是以没有「中气」的月份才作闰月,这种规则也一直延用到今日。所谓没有中气的月份,即是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立冬、大雪、小寒等,称为「节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春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称为「中气」。而「中气」一定在固定的月份,例如雨水一定要在正月,春分一定要在二月,谷雨一定要在三月,小满一定要在四月、、等等。而「节气」则不必固定在某个月份,例如立春可以在正月,也可以在去年的十二月等等。而置闰月即是哪个月份没有「中气」,该月即为闰月。

在西周时期,便已将沿着黄道赤道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当时二十八星宿在名称上并未划分与归类,直到后代才将之规划整理而分为东青龙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朱雀有:井、鬼、柳、星、张、翼、轸。西白虎有:奎、娄、胃、昂、毕、觜、参。北宫玄武有:斗、牛、女、虚、危、室、壁。

在战国时期之前,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所使用的历法,皆为「四分历」,其中黄帝、周、鲁三种历法以子建月,即以仲冬月(今阴历十一月)为一岁之首。殷朝历法以丑建月,即以季冬月(今阴历十二月)为一岁之首。夏朝历法以寅建月,即以孟春月(今阴历正月)为一岁之首。颛顼时历法以亥建月,即以孟冬月(今阴历十月)为一岁之首。不过这些朝代所使用的历元都是一致的,历元就是将冬至作为一节的开始,将阴历初一作为一月的开始,将夜半子时作为一天的开始,将甲子日定为天干记日周期的开始。

在择日的应用上,根据文献的记载,先民早就有择良辰吉日的做法,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有些已失去原来的风貌而披上神秘的外衣。古代历法选择日课上,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五行用事或土王用事。直到魏正光历法,才加上七十二候、四正卦、上朔等。在唐朝以后,各种历法批注项目更为繁多,而吉凶神煞更是让人眼花撩乱,不过,大抵上仍可分为六类:

一、由太岁干支决定。二、由月名(日行十二宫)决定。三、由月名及日干支决定。四、由日名决定。五、由年和日干支所决定。六、由四季和日干支所决定。

汉朝司马迁说:「当窥观了阴阳之术,大详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可见择日中许多名目作法在古代是一种阴阳之术,并非全是无稽之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