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生思想”引领课程育人

王爱东

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而课程建设要在学校教育哲学的指引下进行,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建构实施、教师课程力提升中,构建适合学校文化特质的“课程育人”实践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朝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育人体系建构不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小修小补,而是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进行系统意义上的整体设计与推进,这种整体设计与推进需要“共生思想”的引领。基于此,山东省东营市春晖小学把“春风化雨,晖光日新”作为文化建设理念和愿景,把“共生共长”作为发展学校的教育哲学,以“共生思想”引领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确保核心素养精准落地,促进复合型素质人才的培育。为使课程育人落到实处,学校建构设计了发展五项素质、生成五项综合能力的共生课程。五项素质包括心理、思维、智能、技能、行为等素质;五项综合能力是指应用型知识、智慧、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竞争力等综合能力。如何以共生课程开发实施为主导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呢?

一是构建“通过多元智能而教”的共生课程实践模式。学校将课程进行梳理与重构,设立了8个新的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化、数学与科学、人文与艺术、公民与修身、体育与健康、课程辅助活动、心理与职业辅导、信息技术。在具体课程设计上,学校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交互,理论与实践结合,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共生课程打通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学校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6+1+X”光谱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各自的优势方面得以发展。学校采用“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的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评价标准,同时在学生素质发展测评手册和学生光谱评价数字平台记录学生个性化成长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不仅提升学识水平和学科能力,更能彰显自身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被发现和放大。

二是建构“通过学习共同体而成长”的“1+N”教师共同发展模式。学校以“激发教师成长内生力”为发展目标,革新教师培养模式。所谓“1”,即学校实施“教育家型教师领航教育”工程,着力于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团队学习改变教师心智模式,帮助教师建立共同愿景,进行系统思考,实现自我超越。“N”包括:“读书赋能计划”,建设春晖书院;设立“初心学堂”,成立教师社团,引领教师开展自主阅读、社群阅读,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学术发展平台”,成立教师发展研究院和课程教学研究院,创新教研方式,加强学校内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鼓励开展学科合作研究与联合培训;“名师工作室”,建立春晖名师工作室和班主任学术工作坊,实行理论和实践指导双导师。

三是构建“通过'师—生—家长’互助协同而共同成长”的共生教育模式。其一,组建“家—校—社创意联合委员会”,这是由学校主持组建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谋发展的“创意和谐链”,集合家庭力量、社会资源等多方智慧,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师资力量、“校内+校外”的学习空间、“线下+线上”的学习途径;其二,组建家长学院,作为全体学生家长参与的学习型组织,设立“艺术、体育、人文、自然、创客”等五大学院,为学生家长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其三,建设“春晖书院”,为学生选修课程提供教师、课程资源和技术支持,实现生生、师生共生和家校共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充满能量的种子,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在与“生态”的对话中挖掘潜能。为了实现生命种子“共生”的理想与图景,需要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宜的“生态场域”,需要着力把握好“融合”这个关键词,让各种教育要素紧密相连、一体协同,共同生成良好的育人生态。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东营市春晖小学)

(中国教师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