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香喷喷的年羮上桌时
香喷喷的年羮上桌时
李宏伟
窗外,霓虹闪烁,车流如潮;
此刻,我心如水,汹涌澎湃。
光阴似箭。不经意间,日历就翻到了腊月,朋友圈里,每天都被一些与过年相关的图文刷屏。年味日渐浓郁,那些尘封记忆的过年往事,一下子就塞满我的脑海,穿越时空的隧道,涌入心田,温馨而又亲切!
“小孩盼过年,大人望栽田”。自记事起,过年的概念就根深蒂固,像一颗种子,植入孩提的记忆。因为过年可以吃糖、穿新衣、放鞭炮……腊月二十日起,寂静的山村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忙着杀猪宰羊,舂糍粑,贴对联,祭灶神。农人们放下一年繁忙的农事,忙着过大年了。
家乡乡村的新年,在暖暖的火塘边度过。大年三十晚,每家每户必须烧一炉大柴火,把自家的大肥猪宰杀后清洗干净的猪肉,碎成巴掌大一块,再放进两三只全鸡,盛满一口大锅,燃起熊熊大火,谓为“煮年羹”。据说这一天煮出的年羹,乃玉皇大帝所赐,不但经收,而且格外香甜爽口。黑不溜秋的灶台上,早就挂满肥厚的大猪肉,烟熏火烤,将一年腊肉的油香甜密浓缩在这腊月里。一家子喝着甜米酒,话来年的宏图大展,叙旧岁花红果硕。火苗呼呼,笑意灿灿。大人们叙旧,心花怒放;老人们怀古,今非昔比;小孩子呢,吃着嘴里的,贪婪的眼神,已经瞟着大人口袋里的压岁钱。短暂而又幸福的时光,将火塘边的一张张甜蜜笑脸融入熊熊火光,交相辉映出一副新年的和谐年画。过年的源头,在这暖暖的火塘里延伸。
吃年羮是新年的主题。香喷喷的年羮一一上桌时,小孩子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大人们在凌晨2点左右就早早起床,忙着做饭了,一年的喜庆都蕴含在这年羹里头。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象征着年年有余,唯独豆腐不可上桌,新年是忌讳豆腐的。饭前要先祭天地菩萨,再祭堂上列祖列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先祖庇佑福寿康宁。吃年羹的时候,要悄悄地进行,外人不得进来的,据说这样会把年羹踩断,影响来年的运气。记忆里吃年羹的时候,我们都是揉着惺忪的睡眼,和着稀稀疏疏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进行。吃完饭,小孩子们不能说“吃完了”等不吉利的话,要是哪个不小心打破了碗或杯的,大人会马上说“打发了啊”,“恭喜发财”等一类祥和的话语。
吃了年羹饭,就例行拜年的习俗。乡村的新年,没有闹市的喧嚣,只有纯朴的往来。大年初一,小朋友拜年也要遵循规矩。去的太早不行,必须等到主人大门敞开才可进屋。千家万户都备有瓜子、甜酒、糖果、红薯片。一声温馨的问候,一句朴实的拜年。新年,在不经意中,平平淡淡的走过来了。茶,是必不可少的,要是到哪家去拜年,这茶,比什么都重要。这头杯茶,象征一年的风调雨顺,吉庆祥和。走亲访友,先燃放一串鞭炮,互道几句恭贺新禧的话语,主人会用最朴实的热情接待每一位拜年的客人。
“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这是父亲几乎每年都要嘱咐的一句话。三十夜的火塘,越燃得大越好,象征着新年丰衣足食;十五夜的灯光,每间房子都要亮堂堂的,寓意着新年吉祥如意。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村寨里天天都是张灯结彩,舞龙耍狮。花灯对歌都是拜年的节目。村上只要家里有年轻力壮的都得去担当舞龙耍狮的重任。老头子呢,德高望重的,有些学问的,都要咿咿呀呀,唱些吉利祝福内容的曲调。主人要端着茶盆在一旁回礼,里面有包好洒满大米的礼金,礼金不分多少,象征一年五谷丰登,吉庆祥和。到了哪家前,事先要燃放鞭炮,节目完了,主人也要放鞭炮欢送。我们就跟在“大部队”后面,附和五彩缤纷的烟花和袅袅烟雾,一路嘻嘻哈哈,好不惬意!
乡村的新年,没有奢侈浪费、没有腐朽铺张,只有淳朴的乡风民俗。
新年又来了,勾起我浓浓的乡愁。
【作者简介】李宏伟,1974年出生。湖南省作协会员。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