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短歌行》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单元要求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并尝试写作文学短评。从文体特点来看,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因歌唱时长短不同分为《短歌行》和《长歌行》。《短歌行》这种诗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不讲究平仄,但对声韵有要求。曹操的《短歌行》是建安时代杰出的名作,全诗多处采用了比喻与用典的艺术手法,抒写了诗人因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而产生的忧思,抒发了渴望广纳贤才、建功立业、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因此对曹操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诗歌的基本内容能结合注释大致把握,通过听读能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但对于作者所抒发“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难以领悟,需教师补充相应背景资料,加以引导,方能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背景及相关常识;

2.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并背诵诗歌;

3.学习诗人比兴、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歌表达心志的方法;

4.把握诗人形象,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诗人比兴、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歌表达心志的方法;

2. 把握诗人形象,体会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东汉末年,士人的生命意识在严峻的生存状态面前显得格外强烈。曹操的诗就是从这里开始,深得人心。那么,曹操的诗表现出来怎样的生命体验呢?他又向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的士人诉说着怎样的人生哲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

二、方法指导

这是一首诗歌,我们该如何来读懂这首诗呢?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明确:

1.看标题。(抓关键词,抓题眼,猜诗歌会写什么内容)

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

3.看诗文:(1)首先,能够看懂诗文的意思,疏通字词、文意;(2)看意象,分析意境;(3)看表现手法;(4)看修辞手法;(5)看语言风格。

4.看注释。(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

三、初读感知,了解诗歌

要想鉴赏此诗,我们首先要对这首诗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朗读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停顿,并完成以下的任务。(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着用诗歌鉴赏的步骤与方法分析诗歌)

1.如何理解诗歌的标题“短歌行”?(看标题)

2.你对“曹操”了解多少?(看作者)

3.本诗写了什么内容?能否根据内容划分层次?(看诗文)

明确:

1.体裁:“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合称“歌行体”。“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区分。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兵车行》、《燕歌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

①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杜甫的《兵车行》 有三十五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诗中既有“行人”出征时的记叙,又有“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也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感叹,读后真能摧人肝肠。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也有“归来倚杖”的叹息,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强烈抒情与愿望,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决定的。

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基本上是以七言为主的,但也有二言的(“呜呼”),也有九言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其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3.《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它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全诗按内容可分为八章,每章四句。第一、二章诗人借歌和酒道出对时光消逝的感慨。在这八句中,主要的情感就是一个“愁”字。这里诗人一方面是抒发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容易消逝,岁月已经流逝很多,应该赶紧拿定注意,到他哪里施展抱负。

第三、四章,诗人引用、化用诗句,含蓄委婉地提醒贤才们主动投奔自己,具有感人的力量。同时给予热烈的欢迎,通过描写宾主尽欢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对贤才的重视。

第五、六章,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呼应。诗人委婉地告诉那些贤才们,自己求才的心是不会变的,是不会停止的。

第七、八章,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写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诸雄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诗人以乌雀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最后四句化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希望人才来得越多越好,他也会像“周公吐哺”那样礼待他们。

 四、精读涵咏,诗歌鉴赏

我们常说,“诗言志,歌咏怀”,在这首诗中曹操表达了什么样的志向?有什么情感呢?现在我们一起来鉴赏这首诗。

1.请同学们齐读诗歌,试着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诗人的情感?从哪里看得出来?

明确:①忧。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曹操对酒当歌,到底产生了那些忧?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忧呢?请同学们结合诗歌背景,分组讨论。

题:曹操的忧是______之忧,诗中说_____________。

例:曹操之忧是人生苦短之忧,诗里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战火四起,人们过着朝不保夕、生死无常的日子。在年近花甲之时,诗人突然感觉到人生就像那朝露一样,可能转眼即逝,由此顿生感伤。

明确:

1)有哪些“忧”

①曹操之忧是(贤才难得)之忧,诗里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子”是对对方的敬称,“衿”代指读书人,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诗人说:贤才啊贤才啊,你们一直都在的心里啊,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才一直叨念至今啊。

②曹操之忧是(贤才难得)之忧,诗里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那天上的明月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把你们摘取下来呢?这里运用比兴(比喻)的手法,将人才比喻成天上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贤才难求的忧愁,和对贤才的渴望。

③曹操之忧是(贤才难得)之忧,诗里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代指漂泊不定、尚无明主的贤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诗人对贤才的呼唤,“我枝可依”,表现了诗人求贤的急切心理。

④曹操之忧是(功业未成)之忧,诗里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从前面的人生苦短之悲和贤才难求之悲来看,其实诗人最想表达的是壮志难酬、功业未就之悲。(学生展示,教师补充。注意补充:①“断章取义”式的用典及效果;②渲染忧的情感。)

(2)为何有这些忧?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这一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补充:这年冬天,他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3.是怎样表达忧的?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同学们回归诗歌文本,仔细阅读,找出相关句子,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明确:

(1)比喻(比兴):将贤才(子衿)比做鹿(高贵,臣子)、明月(高贵,难得)、乌鹊(古以鹊噪而行人至,因常以乌鹊预示远人将归)等,含有高贵、难得之意。

(2)用典:

比如:①《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隐“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②《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引“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隐“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

③《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表达效果:使用比喻和用典,有利于言简意赅、委婉含蓄、不失儒雅地表达自己的忧愁。

4.小结:由此可见,曹操的忧主要是人生苦短之忧、贤才难得之忧和功业未成之忧。而这种忧,贯穿了诗歌的始终,是诗人抹不去的愁。全诗也全是抒发自己的忧愁,而是在表达忧愁的基础上,卒章显志,抒发了渴望广纳贤才、建功立业、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五、拓展延伸——探读诗歌“忧”诉何人

1.曹操忧愁的诉说对象是谁?

明确:贤才。

2.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④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注:子衿、君、鹿鸣、嘉宾、明月、乌鹊等均可指贤才。)

3.曹操对贤才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忧切心情,再加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等盛景的诱惑,或许那些贤才会心有所动。可是曹操为何还要向贤才诉说自己的人生苦短和功业未成之忧呢?(小组讨论)

明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现的是“人生苦短”之忧;“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隐藏的是“功业未成”之忧。其实,这些忧并不局限于曹操本人,而是具有典型的意义。曹操以己之心度他人之意,隐约地描写了当世那些尚无依托,或暂寄小股割据势力门下的贤才们的苦闷忧思之貌。贤才不遇明主,或不得志的有很多,诗人专门指出“去日苦多”,为的是营造一种“人生短暂”的紧迫感,敦促那些贤才们不要再“绕树三匝”,观望犹豫,赶紧“弃暗投明”,早日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博同情、引共鸣、提警戒、真忧思。)

4.小结:原来,这首诗表面来看,是曹操抒发个人之忧,其实更是替他人抒忧。从一开始曹操就一直强调自己非常发愁,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巧妙地感染到广大“贤才”,引起共情,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转眼即逝,岁月已经流逝很多了,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人生抱负。曹操对士人命运的感同身受和真诚的求贤之忧,给处于下层、多历艰险、又急于安定和建功立业的人士提供一个生命的出口。而这,就是曹操给处于彷徨苦闷当中的士人的生命哲学。

六、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七、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人生苦短

贤才难得        之“忧”

功业未成

(0)

相关推荐

  • 曹操 短歌行——耿喜锋书法作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 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 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 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 ...

  • 《芣苢》教学设计

    <芣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教学重点:赏析 ...

  •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芣苢>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2单元第6课的两首首诗.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

  • 谁在采芣苢——《芣苢》教学片断

    今天讲<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古诗文网是这样翻译的: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 ...

  • 北关一中崔梦雪老师关于《如何审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北关一中  崔梦雪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研读中招试题,学会快速.准确审题. 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考试中,试卷一 ...

  •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 第十四课《小虾》教学设计

    14.小 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虾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 1.猜一猜. PPT出示谜语: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打 ...

  • 第十三课《蜜蜂》教学设计

    13.蜜 蜂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第十二课《花钟》教学设计

    12.花钟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2.(板书课文题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花钟"的理解. 3.过渡:是呀,花钟可真奇妙!这可是作者 ...

  • 第十一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11.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等. 2.一张图画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