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闲读:“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今天接着读李贺的诗。

李贺的生命非常短暂,只活了27岁,但他真的是诗歌天才,在大唐本朝,李贺已经诗名在外,“小杜”杜牧为李贺的诗集作序,“小李”李商隐给李贺写传记。要知道,在大唐诗人里,“小李杜”肯定算得上排名非常靠前的大V,当他们共同去站台推荐一个几乎同时代诗人时,只能说明一点,李贺是真的超牛。

(杜牧塑像)

更何况,在李商隐写的《李贺小传》里,李贺到最后还有一个类似神话般的结局: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李商隐小像)

在李商隐的传记里边,李贺显然并没有死,而是天帝新建成了白玉楼,李贺太有才,请李贺去作记,他该是去过他的神仙生活去了,并且,“天上差乐,不苦也。”甚至“玉楼受诏”最终发展成了成语。可见,晚唐以来好心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愿望:李贺是真的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享受他的新生活了。

(觅诗的李贺)

愿望归愿望,实际上,李贺的人生过得短暂而悲凉。李贺在唐宪宗元和(815)年春天辞去了他的奉礼郎职位(他一生就有这一次任官经历)。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官职的工作乏味无趣而又升迁无望(没办法,这是他的原因,他没有进士出身,向上升,进士出身极重要);另一方面国家正处在动乱之中(藩镇作乱),因为国家越是乱,有才华而不得重用的人就越发感觉到失落。

(李贺画像)

国家乱到什么程度呢?一件事很说明问题,就是815年这一年,主战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早朝的路上被砍去了脑袋,另一位宰相裴度在护卫拼命力保之下也身受重伤,倒在路边沟里的血泊之中,这直接导致朝士人人自危,皇上紧急下令捕杀,但贼人气焰并未收敛,反而更加嚣张,遗纸府、县,写道:“毋急捕我,我先杀汝”你要是追捕得紧,我就先杀了你……这是晚唐国家动乱全豹之一斑。

当然还有原因,就是李贺身体实在不好。他自小就体弱,时光催迫,他的病一直伴随着他,中医说,“心志不舒”也是病,心病。或者说,李贺辞归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心病”,因此,当他辞归时,回望失望的长安城,对着来送别的朋友权璩和杨敬之,他写了一首《出城寄权璩杨敬之》,全诗如下:

(病弱的李贺)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这是首七言绝句。诗标题中的这两个人是李贺的同年,但比李贺幸运,他们都有了进士出身,分手的时候,权璩任京兆府渭南尉,杨敬之任右卫胄参军,这两人的官位虽不是什么重要职位,但总算能为动乱的大唐做些踏踏实实的实务。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第一句:草暖,是因为时节正是“万里春”,可是“云昏”似乎说不通,但恰恰是这个“云昏”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则是李贺的心情实在不好,可以说是沮丧到了极点,“致君尧舜上”(杜甫诗)是不可能了,诗人就要放弃自己一生的梦想了,这样的心情之下,即使彩云飘飘,春日高照,在他眼里,云必然也是“昏”的;二则这个云昏很可能是诗人对自己前途的迷茫,他这一去,否定了自己过去岁月(虽然只有25年)的所有努力,前路黯淡,怎么不“昏”。

(现在的华清宫)

第二句:宫花,也有两说,一是李贺行归昌谷,要经过骊山,骊山上的华清宫远远在望,山头上青树如盖,山林间杂花烂漫,这是实指,花确实是“宫花”;二是李贺这里的宫花很可能也指宫里的皇上及朝士,我李贺就要走了,要告别了,这一去,永不再返,对于朝中人士来说,他也不过只是一个普通的“行人”罢了。这些“宫花”那里知道,李贺要告别的,是他的所有梦想。这些“宫花”只轻轻带着香气,吹拂在诗人的脸上。

(刘邦斩白蛇起义)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第三句:汉剑,指传说中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剑,据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记载:“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李贺把自己比作汉高祖斩白蛇之剑,可见他自视有多高。但无论多高,他终究是要“飞去”了,飞去,当然不是要再展宏图,而是失望的离开,再见,我要走了。既是汉剑,当然想着建功立业,功业无成而飞去,他有多委屈,多失望,他对整个人世间都失望了……

(归去)

第四句:于是他说,这一声再见之后,我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呢?为什么还要有这个车子,载着我这有病的身体奔跑在路上呢?对于李贺来说,离开京城,是对追求的放弃,是自我放逐,是对过去所有的信仰和人生领悟的背离,那还要这肉身有何用!更何况,还是病身!你看,他有多悲惨,多痛苦。

“少健无所就,入门愧家老”(李贺《春归昌谷》)路的终点己经遥遥在望,家乡昌谷就在那里,可是,一事无成的游子归来时,却行囊空空。一个年轻男儿,一个有家国担荷的男儿,一个有梦想的男儿,一个有才华的男儿,什么是他最大的悲哀呢,当然是对梦想的放弃,李贺用一首七言绝句,对过往的人生,说了一声“再见”,哀莫大于心死,这声“再见”,真的是不带走一丝云彩。

(李贺像)

两年之后,李贺在昌谷病逝,终年只有27岁。

他的塑像,竖在河南洛阳宜阳县的李贺广场上,诉说着千年不尽的哀伤。

(0)

相关推荐

  • ​汉高祖斩白蛇赋

    汉高祖斩白蛇赋(以"汉高皇帝亲斩长蛇"为韵)白居易 汉高帝将戡[kān平定叛乱:-乱.-夷]时难,拨祸乱.乃耀圣武,奋英断.提神剑于手中,斩灵蛇于泽畔.何精诚之潜发,信天地之幽赞. ...

  • 看图识唐诗(67)李贺·马诗18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选自文东 著<当你读懂唐诗千首>绝句卷) 伯乐向前看,伯乐走到这匹马跟前一看, 旋毛在腹间.这是千里马旋毛长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如今却被贪吏扣草料, 何日蓦青山 ...

  • 李贺:生被大唐毁,死是大唐鬼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李贺:生被大唐毁,死是大唐鬼 作者: 老王,来源:ID:tsgsc8 01 公元796年.中唐. 一个瘦弱的男孩跨坐在一头更瘦的驴子身上,在一座荒芜的山坡上走 ...

  • 唐诗闲读:“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今天接着读李贺的诗. 关于时光流逝,时间无法挽留,最经典的现代散文是朱自清的<匆匆>,里面的句子时时提醒我们生命苦短,日子不经过,因为"--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 ...

  • 唐诗闲读:“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今天接着读刘禹锡的诗. 前面说了,刘禹锡极度有才,这首先体现在他科考顺利,没有才华,不可能22岁就中进士.论才华,刘禹锡是十足真金. 但刘禹锡人生却不顺利.转折点是公元805年的一场"永贞革 ...

  • 唐诗闲读:“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台湾电视剧叫<昨夜星辰>,剧中有一首同名歌曲,由台湾歌手林淑蓉演唱,紧接着,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又加上邓丽君.高胜美.龙飘飘.费翔等著名歌手不断翻唱,甚至中央电视台春节 ...

  • 唐诗闲读:“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红楼梦>读到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众人游大观园,宝玉见塘中荷叶破败,于是想让人拔了去,原文是这样的: 宝玉道:"这些荷叶可恨 ...

  • 国之重器 八面汉剑:中国铸剑史上的最高水准

    八面汉剑称为汉剑的一种,剑身长而窄,分八面研磨,故有"八面汉剑"一说.一般说来八面汉剑从厚度上要比四面厚,强度上当然也会比四面要强,四面拿在手上更轻灵.简约一些.八面感觉要威严一些 ...

  • 现代唯一的“汉剑”,在国外被当作镇馆之宝,对方拒绝归还

    剑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中的一个类型,拥有很强的作战能力,不管是军队士兵还是江湖上的武林高手,都喜欢用剑.打造工艺高.材料先进的剑,需求量是很高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铸造的剑,可靠性更足,至少在跟敌人对战的时 ...

  • 我国海军的授剑仪式,为什么使用的是汉剑,而不是唐刀?

    我们在影视作品上常常会看到英国皇室在授予士兵骑士身份时会进行授剑仪式,不仅场面庄严,还具有一种特殊的中世纪美感.而在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多国的军队其实都存在授剑仪式,2017年4月人民海军也对部队中 ...

  • 唐诗宋词串成的“雅令”——飞花令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文学形式,它凝聚了中国人的才情和智慧.心中有诗,生活如歌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今天,将125句最经典的唐诗宋词串成了飞花令,一气呵成,读起来太爽了 ...

  • 中国汉剑的不同形制,四面六面和八面,你觉得谁更厉害?

    汉剑是我国古代冷兵器当中的一种,是兴盛于汉朝时期的剑,而在汉剑当中,又会根据剑身的面数分成四面.六面.八面汉剑等类型,其中八面汉剑作为中国铸剑工艺的最高水准,是非常有名的,但是任何一样东西都不可能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