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240课:成语“不速之客”中,“速”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我们讲《说文解字》“辵”部的五个汉字:逪、遄、速、迅、(字形为<辵+氏+口>,GBK字库无此字,大部分设备不能正常显示),五个字的详情如下:
1、逪。读cuò。《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逪,迹逪也。从辵,昔声。”形声字。本义同“错”,交错。段玉裁据《玉篇》、《广韵》改“迹”作“<辵+交>”,注曰:“《小雅》‘献酬交错’,《毛传》曰:‘东西为交,邪行为错。’”王筠的《说文句读》:“<辵+交>,今作交;逪,今为错。”“献酬交错”出自《诗‧小雅‧楚茨》,意思是敬酒劝酒杯盘交错。其中的错,原本写作“逪”。《玉篇·辵部》讲得很清楚:“逪,交错也,今为错。”
(献酬交错)
本义之外,逪,还有两义:(1)乱。《玉篇·辵部》:“逪,乱也。”(2)违背。《广雅·释诂二》:“逪,偝(bèi,古同背)也。”
逪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逪字的小篆写法)
2、遄。读chuá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遄,往来数也。从辵,耑声。《易》曰:‘以事遄往。’”形声字。耑字的甲骨文字形像带有根须的植物向上生长之形,石鼓文中声符耑省去了下半部分,遄约始见于西周。本义是往来疾速。《尔雅·释诂下》:“遄,疾也。”又“遄,速也。”郭璞注:“速,亦疾也。”徐锴的《说文系传》:“遄,犹摶(tuán,即‘抟’)也。驶易也。”《诗经·邶风·泉水》:“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毛传》:“遄,疾也。”只想迅疾回到卫国去,回去看看有何害?
(《诗经·邶风·泉水》诗意)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也用这个字:“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迅速生发飞动。这里的遄,意思也用往来疾速的意思。
(滕王阁)
遄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遄字的小篆写法)
3、速。读sù。现代汉语常用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速,疾也。从辵,束声。遬,籀文从欶。古文从欶、从言。”形声字。本义是迅速。束的初文像囊橐(náng tuó,袋子)束缚其两端之形,速甲骨文从彳,彳与辵为义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用。战国至秦汉都有从辵、欶声的遬与速并存。最早的速是有两个字形,一个是“欶”下一个“言”,一个是速,一个表示行走疾速,一个是表示语言疾速。总之速的意义是迅速。《尔雅·释诂下》:“速,疾也。”《方言》卷二:“速,疾也。东齐海岱之间曰速。”在古代,说迅速,都说“疾”,而在东齐海岱地区说“速”。
比如《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求快就达不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子路问津)
再比如《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兵贵神速。”用的也是速的本义。
速的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招请。《尔雅·释言》:“速,徵也。”《玉篇·辵部》:“速,召也。”《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意思是来了三个不请自来的客人。“不速之客”后来发展为成语,泛指意想不到的客人或者不请自来的人。很多词典按本义来解释速,称“不速”是徐徐而来,这是不对的,因为速还有招请的意义。比如张衡《南都赋》:“以速远朋,嘉宾是将,揖让而升,宴于兰堂。”大意是:邀请远方朋友,嘉宾纷纷而至。宾主拱手施礼,赴宴登上兰堂。
(张衡像)
(2)招致。《书·太甲中》:“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孔传》:“速,召也。言已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于其身。”大意是:多欲就败坏法度,放纵就败坏礼制,因此给自身招来了罪过。
(3)戚。《广韵·屋韵》:“速,戚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4)速度。如:车速,光速。这是现代汉语后起之义。常用,不再举例。
(5)通“束”。约束。《篇海类编·人事类·辵部》:“速,又约束之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速,假借为束。”比如《国语·晋语一》:“驪姬请使申生处曲沃以速县。”俞樾《群经平议》:“速,当读为束。‘以束县’者,以束县也。使太子约束其所属之县太夫也。”
此外,速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有载。
速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速字的小篆写法)
4、迅。读xùn。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迅,疾也。从辵,卂声。”形声字。本义是疾速。《尔雅·释诂》:“迅,疾也。”比如《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邢昺疏称:“迅,急疾也。”遇上迅疾的雷霆,暴烈的大风,必定改变神色。
(雷雨大风)
再比如《汉书·沟洫志》:“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颜师古注:“迅,疾也。”
此外,迅还是兽名。指狼有力者。《尔雅·释兽》:“狼,牡,貛;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邢昺疏引舍人曰:“狼,牡名貛,牝名狼,其子名獥,绝有力者名迅。“这是对狼的品类细分。”
(迅狼在捕食)
迅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迅字的小篆写法)
5、适。读kuò。《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疾也。从辵,<氏+口>声。”注意,这个字不是现代汉语的适。现代汉语的适,是“適”的简化字。但这个字实际的楷书字形应当如图:
(适的楷书字形)
我们在讲適字时,就有朋友提到过这个字,因为有个皇帝叫李适,即唐德宗,唐代的第九个皇帝。但实际上,这个字应当写作<氏+口+辵>。因此,我们在讲適(适)字时没有提到这个读音。
(唐德宗)
因为在小篆字形的《说文解字》之内,“適”和“适”是两个字。它们的小篆写法也大不相同。
适字的本义是疾。《正字通·辵部》:“适,本作<氏+口+辵>。”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此外适还是姓氏。《万姓统谱》有载。
适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适字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