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犹记中学时,曾被“虞美人”这个词牌深深震撼过,不是因为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而是因为纳兰性德的“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在不知“十年踪迹、十年心”为何物,甚至不懂那份孤独与悲伤的情况下,默默喜欢了它许久。
十年过去了,再读这首《虞美人》,内心还是会被触动到。只是分不清,是因为纳兰还是因为“十年”。
虞美人
纳兰性德〔清代〕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
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简析
@古诗词赏析
通读一遍,全词似乎没有特别之处,意象都是前人惯用的,情感亦是古人咀嚼过千百遍的,可一旦经了纳兰性德的笔,它们全都鲜活了起来。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开篇似一个缓缓移动的镜头,为故事的开启烘托气氛。“银床”、“青梧”、“秋蛩”,都是与秋相关的标志性意象,很容易引领读者进入诗境。
“银床”为井栏的美称,而井是汲水的地方,自然会留有人的足迹。果然,纳兰所怀念的女子便在井栏边留下了“屧粉”。“屧”[xiè],木鞋之意,屧粉即撒在鞋子里的香粉,古人喜欢熏香,连鞋子也不放过。当然,当“屧粉”与“衣香”连用时,通常指女孩子的踪迹,如纳兰《如梦令》词“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再说“淅沥青梧老”。古人水井边多植梧桐树,秋天一来,风入梧桐,叶叶萧萧,淅沥声声如雨。井边的秋声,除了来自梧桐,还有“秋蛩”。这样一来,井栏、梧桐、足迹、秋蛩等几个独立的镜头便连通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经过前面的铺垫,故事就可以展开了。诗词中的故事,脉络不必多清晰,情节也不须多精彩,感情到了,就够了。
“采香行处”,是她曾经走过的地方,当然也是他们昔日的欢游之处,如今是什么样子呢?“蹙连钱”,自她离去后,就再没人来过,因而满地都是连钱草。可这回,纳兰来了,一个人带着回忆重游故地,那种感觉是无法说清道明的。突然,他在草丛里看到一块“翠翘”,拾起来捧在手心,或许有那么一瞬他差点崩溃,毕竟对生者而言,逝者留下的任何东西,都会让心中悲伤的洪水决堤。而要命的是“恨而不能言”,不能诉说,无人可说。
到了过片,相思、孤独,果然就喷薄而出了。“回廊一寸相思地”,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或许是他们的初识之地,也是二人萌发恋情的地方。“一寸相思地”为相思之心。古人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常以一寸代指心。纳兰说这方寸之地,全被相思占满,已耐不住“孤倚”回廊的凄凉。所以,最后他要去寻找,披着一身月光,走到花阴深处。“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踪迹是十年前的,情感也深埋了十年,踪迹可被风雨磨灭掉,情感却未曾有一丝的改变。
读完竟鬼使神差地去逛QQ空间了,打开十年前的动态和照片,忍不住叹一声“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