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的终极价值
鎏金器表面生成的青铜锈蚀物应用酒石酸钾钠溶液来清 除,清 除时不可伤及鎏金器的面层。坚硬的锈壳层,先以药棉敷盖,再用滴定管吸1%的稀释硝酸溶液,滴在药棉上,用镊子夹开药棉观察,直致锈层软化,竹钎剔除锈碴,纯净水(忌用自来水)冲洗去残留物,热风机吹干。
永乐和宣德时,铜鎏金技术可说臻至顶峰,十分成熟;如朱震明与胡文明等技术师,名望响当当。本来,那时应是我国古代铜鎏金技术的复兴期,并非始创期。若从赏识及研讨我国宝贵文物视点看,铜鎏金技术乃始盛于北魏,晋、唐等年代渐发扬光大。周代、春秋、战国、秦、汉盛行的,并非铜鎏金,而是一种“火镀金”,应称为“鋈锡”或“镀锡”;多限于铸制立体动物与平时器皿。
明代汉传佛像通常用青铜,藏传佛像通常用红铜;清代汉传、藏传佛像才有用黄铜锻造的,但乾隆期间汉传佛像也有用红铜锻造的。因而,明代款式的佛像只需显露哪怕是米粒巨细的黄铜色,就必是新仿佛像无疑。
佛像的各种手势称为“印相”,各种印相有不同的含义,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佛像的手印形式可以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密教手印多达几百种,变化莫测,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五种,即“释迦五印”。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这尊佛像,其手势即为说法印,佛像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这一手印象征佛说法之意,表现佛陀于鹿野苑初转法 轮时的状态,所以称为说法印,也称转法 轮印。印度有个传说,谁能统治全印度,自然会有“轮宝”出现,它无坚不摧,无敌不克。得到“轮宝”的统治者便被称为“转轮圣王”。把佛的说法称为“转法 轮”,即含有这种意义。
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中国佛像造像最兴旺的阶段。在这些造像形式中,以石雕最为普遍,小者有石造像碑,大者有石窟寺的高大雕像唐以后,后来经过几次的灭佛运动,佛造像艺术逐渐衰落。元、 明、清三代,因藏传佛教的兴起,铜佛像再度流行。
南北朝时期,我国佛教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佛像艺术在新的时代风气影响下也进入了空 前的发展阶段,这时鎏金佛像也流行起来;
从佛像的艺术价值来看,明清时期的佛像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先进的工艺都不能与之比拟。佛像的历史、艺术以及文物方面的价值也决定了其市场价格的高昂。因此也制约了这种真正收藏宗教类、铜佛造像收藏家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