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国战争:诸葛恪北征!20万大军耀兵淮南,惨败而还

公元252年,四月。

孙权病逝。

这位十八岁掌舵东吴江山的少年英才,以71岁的高龄病逝。

此时蜀汉承袭至蜀二代,曹魏更是已经承袭至曹四代,几代人的宿命流转,终于没能捍卫华夏大地上三国依旧鼎立的格局。

当月,太子孙亮登上帝位,年仅9岁。

而此时,北部的曹魏政权的曹四代曹芳仍旧是个年幼的孩子,年仅13岁。

东吴政权被诸葛恪把持,曹魏政权被司马师把持。

诸葛恪、司马师两位大将军,开始了掌权之后第一次军事对抗。

诸葛恪在后面还有亮眼的神操,这个家族着实是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一股高光。

诸葛氏三兄弟各侍一国,诸葛亮居于蜀国,诸葛瑾居于吴国,诸葛诞居于魏国。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掌舵曹魏东部战场军政。

而诸葛瑾去世之后,儿子诸葛恪渐渐成为吴国军政一号人物。

诸葛恪上台后不久,就将目光放在了巢湖附近。

这里处于曹魏、东吴两国的交界处,孙权曾经在这里修筑东兴堤坝,以防止湖水外流,便于自己更好的训练水军。

不过,孙权曾经在这里经历过不少的耻辱性战事,东兴堤坝开始渐渐荒废,巢湖成为东吴停放船只的一个湖滩。

诸葛恪下令重新修筑东兴堤坝,同时在附近的两座山上筑城,派遣全端、留略各自统领千余人把守。


公元252年,十一月。

面对诸葛恪的咄咄逼人,司马师决定下令反击。

他派遣三路大军南下,防御诸葛恪:

  • 王昶引兵进攻江陵
  • 毋丘俭引兵进攻武昌
  • 胡遵、诸葛诞带领七万主力,南下进攻东兴

司马师此次下诏南下,究其根本,不过是为刚刚执掌朝廷大权的自己博得政治上的最高砝码,树立威望。

此番南下的兵力在规模巨大,拥有十万之众。


吴国太傅诸葛恪听闻曹魏大军南下的消息,带领四万大军昼夜疾驰,引兵驰援刚刚修筑的东兴两城。

魏将胡遵进抵东兴之后,马上下令搭建浮桥渡河,留下一部分兵力防守东兴堤坝,另外两支军队合力围攻东兴两城。

这两座城池筑于高山之上,曹军进攻艰难,久攻不下。

诸葛恪自知事态紧急,马上下令派遣留赞、吕据、唐咨、丁奉率领先锋军,先行进攻,急速驰援东兴一带的战事。

丁奉、留赞带领三千人快速突进,第一时间进抵东西堤坝。

此时天降大雪,气候严寒。

胡遵下令大军休整,自己坐在山下营帐聚会饮酒。魏军看着前来支援的吴军数量不多,遂脱下战甲,丢弃长矛大戟,只是佩带头盔、刀、盾牌,在旁边嬉玩打闹。

丁奉看到此景,内心窃喜,召开阵前动员大会,满腔热血的说到:

“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

吴军从西翼冲上东兴堤坝之后,马上击鼓呐喊,成功击溃魏军前军营垒,东兴堤坝上的魏军开始溃散。

与此同时,吕据等人带领援军也相继赶到。

东兴堤坝上,吴军擂鼓震天,魏军惊恐万分,不战自退。

大军争相抢渡浮桥,浮桥为此断裂,不少魏军掉入水中,相互踩踏着数不胜数。

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不少将领都沉没水中,淹死者有数万人。

此番交战,吴军缴获魏军的车辆、牛马、骡驴等都数以千计,资材器物堆积如山,凯旋而归。

诸葛恪被朝廷阳都侯,加授荆州、扬州州牧,督率朝内外诸军事,赐黄金一百斤、马二百匹、丝帛、棉布各一万匹。

诸葛恪心中大喜,自觉已经达到人生巅峰。


公元252年,三月。

刚刚经历一场大战的诸葛恪开始了更加一向更加疯狂的举动。

下令征发各州郡兵卒二十万人,耀兵淮南!

说白了,他要带领二十万大军前去魏国的东部战场嘚瑟一番。

瞅瞅你们魏军,在东兴堤坝上败的多惨,你们不过如此嘛!

因为这件事情,吴国百姓骚动不安,心中大多怨恨诸葛恪。

其实,这所谓的二十万兵卒,就是真正的布衣百姓,他们的背后无数个家庭。

这些临时征集起来的人,能有多少战斗力呢?

更为重要的是,吴军大军深入之后,曹魏在边境上的百姓大多北上逃亡,诸葛恪徒劳无功。

他耀兵也好,劫掠包围边境百姓也好,统统失算!

他身边的部将赶紧劝阻诸葛恪,大军深入曹魏腹地,恐非万全之策啊。

您这完全是以空国之力,戏耍吴国百姓啊!

诸葛恪思忖一番,深入魏国内部两月之后,于五月后撤至合肥新城,准备攻打合肥新城。

可能,诸葛恪不会想到他这次耀兵嘚瑟的代价有多大。

很快,他固有的生活就被他折腾的变成了一地鸡毛。

镇守在新城的为扬州牙门将张特,这人堪称最猛守城将领。

此时城中仅有士兵四千余人,因为天气酷热难当,大家伙又得穿戴战甲防守城池,士兵们损伤一半,城中士兵仅剩一千多人。

诸葛恪眼看合肥新城即将被攻破,下令堆起了土山猛烈进攻。

张特传信诸葛恪,自己准备投降了。

张特同时与诸葛恪诉说自己此前坚守城池的苦衷:

我此前之所以不投降的原因,是因为魏国有法律。

如果没有坚守一百天就投降,家属是要连坐的,如今我已经坚守了九十多天,是时候投降了。

不过,此时城中还有一些士兵不愿意投降,我得做做工作。

你等一下,别打了,你打的越急,他们越不投降。

张特还将印绶交给了诸葛恪,诸葛恪一看,大为感动,拒绝其印绶。

兄弟啊,你好好做做工作,我在城外等你的好消息,这印绶还是由你保管,这城池反正以后也要你镇守。

诸葛恪下令停止进攻,等待张特献城投降。


张特趁着东吴停止进攻的那天晚上,下令拆除城中房屋,利用木材、土垛将城墙缺口全部堵上。

第二天一大早,张特就给了诸葛恪送信:

'我但有斗死耳!'

诸葛恪大怒,这小子真孙子啊!

他再度下令猛攻城池。

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吴国士兵已经进攻一个月早已经疲劳不堪。

好不容易快攻破了,张特又成功修补了城墙,吴国士兵对于诸葛恪大多敢怒不敢言。

更为可怕的是,吴军营帐中的士兵因为饥渴难耐,饮用河水诱发疾病。

士兵们大多腹泻不止,两腿发肿。

十几万人成为病号,患病死亡者更是数不胜数。

这一刻,诸葛恪终于被自己的无脑行为震惊,他意识到错了。

可是,作为吴国最高军事统帅,他能承认这错误吗?

更何况,他想要拉下自己的老脸,至少有一个背锅侠替他认错。

很遗憾,没有!

大家就是想要他自己承认过错。

部将朱异对他此番耀兵淮南一事,极为不满,诸葛恪大怒,剥夺其兵权,将他打发到建业休养去了。

都尉蔡林屡屡上书意见,诸葛恪都一一驳斥,我怎么会错呢?

你们得有个人替我背锅啊,不然我怎么下台?

蔡林一怒之下,转而投奔魏国。

蔡林投奔魏国之后,魏军得知吴军大多患病,果断驰援合肥新城。

诸葛恪终于服软,开始引兵撤退。

这一路上,吴军因为疲惫、疾病,不少人死于撤退途中,也有不少人被魏军俘虏。

撤退之后的诸葛恪江中小岛悠哉哉的居住,完全不将此次战败的事情放在心中,直到朝廷屡屡下诏征召,他才选择班师回京。

公元253年,八月。

诸葛恪带领大军返回建业,大军浩浩荡荡一直排到了他的大将军府。

十月。

孙峻与吴王孙休密谋诛杀诸葛恪。

诸葛恪剑履上殿,自以无事。

酒宴进行到一半,孙峻大喊有诏拘捕诸葛恪!

诸葛恪还未及时拔剑,孙峻40米的大刀已经砍下,直接砍死了诸葛恪。

护卫张约反击,孙峻反手砍下张约右臂。

在吴国的诸葛一族被诛灭三族,诸葛恪尸体被芦席裹住,直接扔到石子冈,曝尸荒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