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会计江湖】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计量模式

本篇共8550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如果票选金庸小说中最精彩的武打场面,相信“张无忌光明顶独斗六大门派高手”一节,应该可以位列前三。——张无忌在几个时辰内掌握“乾坤大挪移心法”,然后力挫一众武林高手,力挽狂澜。

金庸迷都有心目中欣羡的武功:乾坤大挪移、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但是,笔者认为,这一类武功,一般都可遇而不可求。我反倒觉得,光明顶一战中,少林寺的空性,以比较基本的“少林龙抓手”,重伤张无忌,对我们普通的、资质平庸、出身背景一般,且没有什么特殊际遇的普通求道者而言,更值得效仿。

笔者按

空性是少林专门搞龙爪手研究的,多年潜心研究基本武功要领,在少林寺研究这个功夫几十年,连个方丈、首座之类行政职务也没有,是专职龙爪手研究人员。

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计量模式,就好像功夫里面的基本功。11年前,笔者就有意将这些模式作一个横向的归纳总结,但是一直囿于没有时间,也担心自己的总结不够全面,或有遗漏而贻笑大方。

笔者在这一回《会计江湖》中,发扬一下”课代表”的勤奋加“不知天高地厚”的精神,从故纸堆里,刨出一份11年前笔者在苏格兰夜雨绵绵,无心睡眠的长夜中,总结出来的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资产计量模式,整理成此文。完成这篇笔记之后,笔者欣慰地发现,其实十年过去,虽然IFRS又出了十数条准则,但是其中的资产计量模式,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也是扎实基本功最大的好处:以不变应万变。

笔者按

鉴于本专栏几位最忠实的读者,会计水平已经比较“高深”,出于对高手的敬意,笔者对于比较简单的模式,只是一笔带过,或点评一二作者有特别感触的地方。其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花时间去了解一下。

历史成本模型

1.1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lower of cost and net realizable values)

对应准则:IAS 2;

适用资产类型:存货、房地产开发项目。

1.2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

对应准则:IAS 32&39

适用资产类型:金融资产中的借款及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HTM)

1.3 成本减累计折旧和摊销(Cost less 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and accumulated impairment loss)

对应准则:IAS 16

适用资产类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笔者简评

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可能是所有企业里会计的必修课。在能源和基础设施类企业中,笔者对此类别中的两类资产的计量印象颇深:

  • 由于资产弃置义务(Assets Retirement Obligation, ARO)形成的长期资产:这类资产在发电、采矿、石油开采企业中尤为突出,但往往被中国企业忽视。笔者曾读过一个欧洲核电项目公司的财务报表,该项目的建设总造价为50亿欧元,预计运营35年后,拆除、复原场址,以及处理核废料的支出,也是50亿欧元!!——大家可以想见,此项“资产弃置义务”在核电的资产负债表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 按照法律或者行业惯例,必须进行定期大修理(Overhaul)的长期固定资产:比如说航空运输业里的飞机、发电企业的锅炉、煤矿企业里面的井巷和安全设备。——在笔者的职业生涯中见到的的企业,罕有将这类资产的后续计量做得非常好的。

1.4 成本计量后续但不摊销,定期评估减值 (Cost less accumulated impairment losses)

对应准则:IFRS 3; IAS 38

适用资产类型:商誉、使用寿命无限期的无形资产

笔者简评

笔者在职业生涯中,每次接触到使用寿命无限期的无形资产,都是在会计技术专家出手帮助下,才能结案。其中,笔者亲身参于审计的某国企电力公司2007年底收购新加坡一家电力公司时,确认的一项使用寿命无限期的无形资产——初始价值40亿人民币的发电许可证,我估计在是当时,很可能是中国最大的一项“使用寿命无限期的无形资产”。

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堪称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IFRS 3 (R)中允许在非100%的企业合并中,对“非控制股东权益”对应的部分也确认商誉,使得商誉从之前的”仅确认控股股东享有商誉”变为“全商誉”模式,而且是可以Case-by-case选择。相信在企业合并机会比较有限的澳大利亚,对IFRS 3(R)掌握到这个层次,也已经有相当难度。

在笔者近年的阅读经验中,澳大利亚房地产领域的并购商誉比较少见(可能因为所收购的企业中的投资物业都已经以公允价值计量),但2015年的一个交易案例,部分颠覆了笔者的认识,值得一提:

Mirvac 2016年报;附注F 3 无形资产

In February 2016, Mirvac paid a cash consideration of $37m to a subsidiary of Morgan Stanley to facilitate negotiation of agreements with a subsidiary of 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 (CIC) to become the manager of Leader Auta Trust (LAT).

The preliminary acquisition accounting reflects management rights with a fair value of $9m, a deferred tax liability of $3m and goodwill of $31m. The goodwill acquired is attributable to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acquired business, as well as benefits derived from the acquired workforce and other intangible assets that cannot be separately recognised. The goodwill is not expected to be deductible for income tax.

笔者按

3,700万澳元,这个费用足够一个类似Charter Hall Long WALE Reits的中等公司IPO上市的费用,竟然只为了取得一个物业的管理权,还确认为商誉,颇为罕见。

1.5 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应准则:IAS 12

适用资产类型:1.5 递延所得税资产

笔者简评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借贷的对方,可能是损益,也可能是权益,还可能是商誉。笔者今后可能会专门撰述。

1.6 融资租赁形成的长期租赁应收款

对应准则:IAS 17

适用资产类型:融资租赁

笔者简评

新的租赁准则IFRS 16于2019年即将生效。对于融资租赁形成出租人资产,从来就不简单。

公允价值模型

1.7 公允价值减销售时点成本 (FV less estimated point-of-sale costs)

对应准则:IAS 41

适用资产类型:生物资产

笔者简评

当前很多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的农业资产,当面对茫茫的棉田和哞哞的牛群,可否知道如何在会计上对其进行计量?

1.8 公允价值重估,并计提折旧模型 (Revaluation model)

对应准则:IAS 16;IAS 38

适用资产类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笔者简评

穷笔者之一生,也只见过一家中国上市公司在IFRS报表中采用公允价值重估模型来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案例。这便是光荣而伟大的中国石油(Petrol China,普华永道内部的同事,亲切地称这个项目为PTR)。

中石油,曾是我们普华永道北京能源组毫无争议的最大审计客户。这个公司的很多会计处理、与美国准则以及国际准则的衔接,对全中国的国企改制、美股/港股上市,尤其是拥有油气资产、矿井权益等资产的公司,具有行业垂范作用。

在2009年及以前所有年度的IFRS报告中,中石油的固定资产会计政策都是这么披露的:

3 SUMMARY OF PRINCIPAL ACCOUNTING POLICIES (extract)

(f)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extract)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including oil and gas properties (Note 3 (g)), are initially recorded at cost less 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depletion and amortisation. Cost represents the purchase price of the asset and other costs incurred to bring the asset into existing use. Subsequent to their initial recognition,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are carried at a revalued amount. Revaluations are performed by independent qualified valuers on a regular basis.

In the intervening years between independent revaluations, the directors review the carrying values of the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and adjustment is made where the carrying value differs from fair value. As at September 30, 2003, an exercise was undertaken by independent qualified valuers, resulting in minor adjustments to the carrying values, as described in Note 14. Increases in the carrying amount arising on revaluation are credited to the revaluation reserve. Decreases in valuation of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are first offset against increases from earlier valuations in respect of the same asset and are thereafter charged to the profit and loss account. All other decreases in valuation are charged to the profit and loss account. Any subsequent increases are credited to the profit and loss account up to the amount previously charged.

这是非常经典的“Revaluation Model”的会计政策陈述。在中国的国企中,即使不是孤例,也实属罕见。

笔者在PwC十年,几乎没有参与过中石油的审计工作,我听说的故事,大致如此:

中石油1999年美国上市时,和很多中国的老国企一样,面临历史成本太低,不能反映真实价值的问题;遂决定在1999年CNPC注入资产时对主要的资产进行“评估入账”;但是,按照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重估之后就“不能回头”,只能走“重估模式”;

由于“重估模式”对评估间隔时间有一定的要求,2003年,中石油不得不又重估一次;(如果企业能证明公允价值没有重大变化,隔个3-5年再重估是没问题的);

这个问题,作为中国财政部和企业界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重大会计问题,希望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解决;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不负中国的期望,在IFRS 1中提出了”视同成本(Deemed cost)”的概念,于是中石油在适用IFRS 1过程中,欢欢喜喜地适用这一概念,将1999重估值作为视同成本,将2003年的重估冲回。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自2010年起,中石油的会计政策中,再也没有了”Revaluation Model”,而是改为普通的成本扣减累计折旧的经典固定资产计量模式。

1.9 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损益(FVTPL, Fair Value Through P&L)

对应准则:IAS  39 & IAS 40

适用资产类型: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物业

笔者点评

其实真正能够适用经典的FVTPL的资产,非常有限。以以下资产为例,很多资产的后续计量,在适用FVTPL的时候,没有那么“纯粹”,都需要一些微小的变化和调整,而魔鬼往往在于细节:

  • 投资物业/房地产:  很多人泛泛了解IAS 40之后,认为投资物业一旦选择了公允价值模型之后,只要在每个期末获得公允价值就万事大吉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投资物业中,与具体的租户签订的合同中,如果有诸如“免租期、租赁激励、固定租金调整”等条款,在后续计量投资物业时,仅仅获得公允价值是不够的,还需要很多“调整、摊销和unwinding”,才能完成后续计量。

笔者仅仅点到为止,请参见下面的会计政策披露:

Charter Hall Long WALE REIT 招股说明书; 附注 7.9 Significant accounting

Policies- Investment property

Initially, investment properties are measured at cost including transaction costs. Subsequent to initial recognition, the investment properties are stated at fair value.   ……

The carrying amount of investment properties recorded in the consolidated balance sheet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components relating to lease incentives, leasing costs and assets relating to fixed increases in operating lease rentals in future years.

1.10 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损益(Fair Value Through OCI/Equity)

对应准则:IAS32&39

适用资产类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套期保值工具;

笔者简评

此一模式的应用,亦极为广泛,最常见的包括: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 financial assets)

  • 作为现金流量套期套保工具的金融衍生工具;

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涉及套期保值的问题,仅仅提一个可供出售债权类金融资产(AFS debt investment)的问题:

如果一个企业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债权类投资”(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归类为“持有至到期(HTM)”),那么将如何核算该债权类投资持有期间产生的利息呢?

1.11 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熟低 ( lower of carrying amount vs. fair value less costs to sell.)

对应准则:IFRS 5

适用资产类型: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笔者相信,上述模式肯定没有囊括所有的资产计量模式。

即使是已经十数年从事专业会计工作的朋友,也未必对每种计量模式都能做到“了然于胸”。如果您看完上面的这十几个条目,还是觉得索然无味,不过瘾 ,那么看看下面这一条能不能带来一丝挑战。

设定受益计划(DBP)中Plan  Assets的资产计量模式,以及“区间法(Corridor method)”

上世界末,随着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进入“后资本主义时代”,涌现出很多超大型企业,一个企业的雇员数量,动辄成千上万。同时,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组织也日趋发达。综合作用下,为提高员工退休后福利保障水平的一系列Pension Plan(养老金计划,或曰离职后福利计划)在发达国家,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经典类型包括(但远远不限于):

向保险公司投保,购买养老保险保单(insurance policy);

设定提存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 DCP);

设定受益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 DBP);(本文重点唠叨对象)

1. 背景知识:设定受益计划(DBP) Vs. 设定提存计划(DCP)  简述

笔者按

由于懒得码字,本文部分文字借鉴了一篇网上的论文《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及重点难点》(杨有红/申悦)。

按照投资及精算风险最终由谁负担来划分,养老金计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DCP)设定受益计划(DBP)。其中,设定提存计划(DCP)是指企业及员工向独立经营管理的的基金缴存固定金额后,企业不再对职工负有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设定受益计划(DBP)是指除了设定提存计划之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作为雇主企业往往对投资风险及精算风险负有终极责任,需要对其“表内核算”。

中国自改革开放起实行的“社保”,属于国家管理的设定提存计划(DCP)。中国财政部于2014年1月27日印发修订的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才刚刚引入了设定受益计划(DBP)的概念,较发达国家落后至少20-30年左右。

2. 设定受益计划的计量

读者可能已经预感到了,这个部分才是本文的高潮所在。在笔者心目中,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与计量,基本上可以算是笔者所认知的,会计准则中比较(如果不是最)复杂的计量模式,堪称少林基本功中的“龙爪手”、“大力金刚指”一类。

一个企业为员工建立了设定受益计划(DBP),实际上相当于企业设立了一只养老投资基金,而且,根据此类计划,企业往往承诺员工,在退休之后,员工的退休金福利达到一定的水平(例如员工最后一年工资总额的几分之一,等等)。这个承诺/义务,可是非常的复杂。

总体而言,无论是美国、英国或是国际会计准则,在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与计量方面,都有一些共性,即:要求在企业在职工提供了服务以换取企业承诺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时,确认一项设定受益计划负债,而在福利计划出现投资资产大于负债的“盈余”时,(可能)可以确认一项“资产”。

此类“养老计划资产“,有一些其他资产不具备的特点:

其脱离雇主企业的控制、即使雇主企业破产,这些资产也不会变成供债权人分割的对象,而且不可能被雇主企业“收回”;

计划盈余资产虽然不由雇主企业“拥有”,但是雇主企业由于可以从中获益(例如,减少未来的缴纳)

所以仍然可以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大体来讲,设定受益计划以净负债或净资产的面目,列示于雇主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其会计核算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

首先,对职工提供服务所赚取的未来福利金额作出精算假设(包括主要包括统计假设和财务假设,前者包括职工流动率、死亡率、寿命年限等,后者包括折现率、通货膨胀率、预期的福利计划资产回报率等。这些精算假设因素主要用于衡量影响应计福利的预计未来职工薪酬的增长,以及企业预期未来需要偿付的计划福利义务的变动。

2

其次,通过采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或者其他类似的系统的方法),将估算的职工未来受益金额在当期与以前的服务期间进行分摊,以分别确定当期服务成本和设定受益义务的期初期末现值

3

确认福利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当企业持有为了偿付设定受益计划而准备的资产(例如,独立的长期职工福利基金持有的资产)时,可以从设定受益义务中进行抵扣。此时,设定受益计划可能表现为资产,也可能表现为负债。企业存在计划资产的,(一般来讲)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投资的计划资产的回报(return on plan assets),包括了:利息、股利等收益 +已实现的资产损益 +未实现资产损益 – 资产管理成本 – 资产应交税金。

4

将上述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扣除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所形成的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若为净资产,还应对其超出资产上限的部分进行调整。资产上限指的是企业可以通过预计的返还或提存金的减少从设定受益计划资产中获得的金额,即预计该资产能产生的流入主体的未来收益现值。

5

分别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P/L) 和其他综合收益(OCI) 的金额。

3. “区间法”(corridor method)计量模式: 资产/负债计量方式中的奇葩

设定受益计划(DBP)确认和计量的最难点,在于精算损益(actuarial gain/loss) 如何计入损益表。精算损益是由于精算假设和经验调整导致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或者资产回报的变动,是引入精算技术后的伴生产物。

国际会计准则,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尤其是2001年以后,一直处于非常动荡的“变化期”。再加上“定受益计划”本身是一个相当独特、复杂、且处于不断演进和变化的经济事物,所以相应地,IAS 19自其第一次颁布之日开始,就一直处于被实务挑战、修订的过程中。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精算损益的确认方法经历了“递延确认法——区间法——立即确认法”的演变过程。

1993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退休福利成本》(即旧IAS19)要求企业将精算利得与损失在未来预计剩余工作年限内进行递延确认,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主要为了“抹平长期资产/负债在短期内的波动性对损益/权益的影响”:

一是采用递延确认法可以减少精算损益给报表带来的巨大波动性。设定受益计划的计量需要很高的精算精确度,源于精算损益的波动可能并不是对企业义务变动的真实反映,而仅仅反映了企业不可避免地无法对未来事项进行准确预测的状况。

再者,精算假设是长期性的,企业要从福利计划开始生效到未来养老金领取者死亡为止的期间作出预测,如若因背离假设导致相关资产或负债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不应是某一会计期间的利得或损失,而是在未来趋势下对长期出现的职工薪酬费用的一种调整。

紧接着,1996年,IASC在《征求意见稿第54号》中考虑采用“区间法” (corridor method,笔者在很长的时间内称其为“走廊法”)和立即确认法。

1998年的IAS19修订稿决定采用“区间法”进行核算,同时保留企业(加速)立即确认法的选择权。

在区间法下,企业只将超出设定受益义务现值10%的部分(即区间外的金额)在损益中立即确认,而企业累计未确认金额不超过该义务现值10%的部分(即区间内的金额),则无需确认精算利得或损失。区间法实质上是给出了一个精算假设调整的变化范围,为了减少波动性,只确认范围外的精算损益。

立即确认法则要求企业在当期确认所有发生的精算损益。

很不幸,笔者恰恰是在IFRS 修订历史上,对DBP的核算方法允许采用比较复杂的“区间法”的这几年,在英国工作,深入研读IAS 19(旧准则)的。

在区间法下,只有当精算损益超过一个“de minimis”的界限的时候,才将累计超出部分的精算损益,在员工的剩余服役年限中摊销。

这个de minimis,有点相当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水平”,往往是取以下两者中的孰高:

上个会计期末设定受益计划负债现值的10%

上个会计期末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的10%

一旦确定了“区间”的“域”,或者说“走廊”两边的墙,在每个会计期末根据前一个会计期间的负债现值或资产公允价值的10%确定了corridor limit以后,雇主应该对于自己账面上的DBP逐项进行审核。对于某一个DBP,如果其截至上个报告期末的累计未确认的净精算损益(损益相抵后的净额)超过了corridor limit,将超出部分除以员工的“(最佳估计的)预计平均剩余服役年限”,在本期和以后会计期间进行摊销。

具体到Plan Assets,“区间法”强调: 确认于损益表的金额,仅为为资产的预期资产收益(expected return on assets); 而 expected return和actual return的差异,做为精算损益,按照前述的方法予以递延确认。预期资产收益(Expected return on plan assets ) 是根据期初的市场预期确定的、在整个相关的福利支付期间的预期回报。

下面是雀巢公司2004年的年报中,对“区间法”计量的会计政策披露

下面是瑞士罗氏(Roche)集团公司2004年的年报中,对“区间法”计量的附注披露

随后,IASB于2004年完善了允许全额确认的精算利得或损失在损益之外进行确认的修订,最终于2011年发布了新准则,2013年生效。新IAS19取消了区间法,要求企业统一使用立即确认法,提高报表的易读性与可比性。

4. 笔者实操的案例

读到这里,想到90%以上的读者已经晕了,笔者也就放心了。没晕的读者,这时可以稍稍放松安全带,来看看笔者在2006年,刚刚到苏格兰工作,就接手的苏格兰最大电力公司Scottish Power的2005年报中关于退休计划的披露。——笔者在2006年4月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苏格兰电力集团 2005/06 年报中这个长达7页的附注(该集团由于历史上的数次并购,同时运作数个“设定受益计划(DBP)”)。

苏格兰电力集团 2005/06 年报;附注35- 退休计划义务;退休计划:净负债

退休计划义务:设定收益计划负债

退休计划义务:设定收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

笔者按

笔者在这里留一个简单的课后作业:请各位读者判断一下,上面示例的Scottish Power的DBP的计量,到底有没有用“区间法”?

后记

几周前的一个中午,笔者和几位朋友吃饭,其中一位高人,供职于澳大利亚某最大养老基金旗下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席间,我们谈到为什么当下“保险精算”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非常难找工作。

这位朋友的几句话,瞬息间加深了我对DBP的“认识”

以澳大利亚为例,在当前的强制Super开始执行(1993)前,很多企业都为员工设立“设定受益计划”,所以大企业的内部就需要很多精算专业人员;

未设立设定受益计划的企业,往往需要向保险公司购买用以支付员工养老义务的保单,所以在保险公司内部,也需要很多精算专业人员;

随着Super制度的实行(其实质是“设定提存计划”)和普及,以及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设立“设定受益计划”;企业和保险公司都不需要再“精算”计划资产的精算损益,所以对精算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大降低。

很多读者捏着鼻子看到这里,终于愤怒了:我们利用周末蹲厕的宝贵时间,阅读你的文章,本来是希望能够学习一两条今后可以用得上的会计技术。可是作者竟然拿一种逐渐淡出社会,专业学生都已经失业,而且国际准则已经“废弃”的会计方法来浪费我们的时间。这不是谋财害命吗?

笔者拈花一笑,认为阅读此文仍然颇有裨益:

  • 会计准则下的资产计量方法,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看世界和了解世界的“观照”,可以悟道;

  • 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后,恭喜您已经涉足了本笔者亲手开创的一门新的会计学科:会计考古学;

  • 最后,如果有一天你作为面试官,面试一个自恃会计水平还不错的candidate,相信这个问题可以秒杀99%的CPA:

这位同学,你既然会计水平这么牛,给我说说IAS 19在1998年到2011年期间,对”设定受益计划(DBP)“中产生的精算损益,是咋个计量的?

作者简介
李  猷 Rhyson Li
2001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经济学学士。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任职于普华永道(PwC) 北京(8年) 及 PwC英国(2年)。十年中,Rhyson专注于电力、能源和基础设施行业的审计、会计、融资和财务管理。2008及2009年,Rhyson为中国最大上市发电公司华能国际及大唐发电的签字注册会计师。离职普华永道前,Rhyson任审计部高级经理。2010年以后,Rhyson历任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中华水电公司”首席财务官;大唐发电澳洲子公司“中澳能源集团” 首席财务官等职。2014年以来,Rhyson主要担任澳大利亚地产集团Aqualand Property财务总监。Rhyson是中国注册会计师(CP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CPA)。

(声明:AFN《澳洲财经见闻》对本文拥有全部著作权限,转发使用注明来源,并附AFN《澳洲财经见闻》微信平台二维码,澳洲财经见闻:AFNDaily)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原文:

【会计江湖】(二)PPA续集 & 合订证券杂议

【会计江湖】长期购售电协议(PPA)中的会计准则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