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详解——阳维脉
(一)督脉病候,《素问。骨空论》说:“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曲骨穴一自注)、 甚者在齐下营(阴交穴一自注)”。我以为再针督脉穴命门、筋缩可以相助,又可择取肝经穴、或十二井穴调之。
(二)《素问。骨空论》说:“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痕聚”。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关元治之。若再灸大敦或针太冲,令其疝瘕缓解当效。
(三)《难经》说:“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又说:“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故配穴当诊得阳维之为病,宜先刺风池,而配以金门,较为合适。因风池系阳维与手足少阳交会之穴,而金门既为足太阳经之郄穴,又为阳维脉气之所发。若诊得阴维之为病,则宜先刺大横而配以筑宾,较为合适。以大横系阴维与足太阴之会,筑宾又是阴维郄穴之故。
(四)《难经》说:“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王叔和说:“阴跷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是以诊得阴跷之为病,则宜以照海为主,而以睛明应之为佳。因照海为阴跷同足少阴经之所循,而睛明为阴跷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五脉之会,故其效果弥彰。若诊得阳跷之为病,则应以风池为先,申脉应之为合,以风池为阳跷之终穴,而申脉又为阳跷所出穴之故。
(五)《难经》说:“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是以诊得冲脉之为病,局部之穴,宜取气穴、肓俞、阴都为主,远隔之穴,又宜公孙、内关相配,古人所谓“公孙偏与内关合”即是。
(六)《难经》说:“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配穴宜先取五枢,而以足临泣应之。盖五枢为带脉与足少阳之所会,而足临泣为胆经通带脉之要穴故也。
推荐:
赞 (0)